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比较不锈钢支抗钉与钛支抗钉在错颌畸形矫正临床应用中的疗效,寻求治疗的最佳材料。方法研究以我院口腔科2008年8月至2010年8月矫正的成人患者60例为例,同一患者于单颌左右两侧对称部位分别植入不锈钢支抗钉与钛支抗钉,共120颗支抗钉,不锈钢支抗钉种植后即刻加力,钛支抗钉种植2周后加力,常规矫治,记录矫治过程中支抗钉的脱落数、折断率及类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不锈钢支抗钉脱落2颗,折断0颗,钛支抗钉脱落1颗,折断2颗,经统计学分析P=0.063>0.05,脱落率折断率无明显性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钛支抗钉和不锈钢支抗钉在矫正错颌畸形的应用中具有良好的疗效,各具特点,是目前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张在德  廖颖晖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6):155-156,158
目的探讨后牙区残冠纤维桩、螺纹桩联合修复的效果和注意事项。方法将我院90例后牙残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纤维桩进行修复,观察组患者采用纤维桩、螺纹桩联合修复。结果经两年的观察与随访。两组大部分患者牙冠形态及咀嚼功能良好,修复体性能优良。但观察组患者的弯、细根管壁折脱、根尖周炎、牙周病变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牙龈染色、冠缘着色例数均为0;观察组成功率为98.75%,对照组的成功率为94.8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略高。结论后牙区残冠治疗是较繁琐的过程,采用纤维桩、螺纹桩联合修复后牙区残冠,有诸多优点,固定效果好,疗效满意,是保存后牙残冠、保存自然牙列的一种简便、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可以加以普遍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不锈钢支抗钉与铁支抗钉在错颔畸形矫正临床应用中的疗效,寻求治疗的最佳材料。方法研究以我院口腔科2008年8月至2010年8月矫正的成人患者60例为侧,同一患者于单颌左右两佣对称部位分则植入不锈钢支抗钉与钛支抗钉,共120颗支抗钉,不锈钢支抗钉种植后即囊4加力,钛支抗钉种植2周后加力,常规矫治,记录矫治过程中支抗钉的脱落数、折断率及类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不锈钢支抗钉脱落2颗,折断0颗,钛支抗钉脱落1颗,折断2颗,经统计学分析P=0.063〉0.05,脱落率折断卒无明显性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钛支抗钉和不锈钢支抗钉在矫正铸领畸形的应用中具有良好的疗效,各具特点,是目前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LF托槽与传统直丝引l乇槽对非拔牙安氏1类病例矫治的治疗时间,复诊次数、托措脱落率及对牙周健康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40例12-16岁安氏1类非拔牙病例,分为LF托槽组(s组)与传统直丝弓托槽组(d组),分别记录矫治的总疗程时间、总复诊次数、托措的总脱落率、及治疗l,3.6个月下切牙的牙龈指数(GI)。结果LF托柑组在矫治的总疗程,复诊次数、托槽总脱落率及牙龈指数明显低于传统直丝弓托槽组,经统计学分析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F托槽比传统直丝弓托樯对安氏1类非拔牙病例能更快地完成矫治,并更有利于牙周组织健康。  相似文献   
5.
在临床工作中,由患者长期卧床,被动体位造成褥疮及长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未能有效控制,血流速度缓慢、不畅,局部皮肤长期受压,形成末梢循环障碍造成糖尿病足以及皮肤溃疡、烧伤、烫伤造成末梢循环不良引起皮肤完整缺损,溃疡可达皮下、肌层,重度者可出现骨外露,创面经久不愈。此类患者为临床常见的外科疾病,但与内科系数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其中包括循环、内分泌、神经科等。在临床上是一个费时、费力,又不见成效的一组疾病。拔毒生肌散的研制,是在1998年11月生肌散的基础上与中医科刘人科主任合作研制出拔毒生肌散。在近10年的临床应用中,能促进溃疡创面再生修复、加快溃疡创面的愈合,从而有效的减少并发症,方法比效简便,取得了非常可观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LF托槽与传统直丝弓托槽对非拔牙安氏1类病例矫治的治疗时间、复诊次数、托槽脱落率及对牙周健康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40例12~16岁安氏1类非拔牙病例,分为LF托槽组(s组)与传统直丝弓托槽组(d组),分别记录矫治的总疗程时间、总复诊次数、托槽的总脱落率、及治疗1、3、6个月下切牙的牙龈指数(GI)。结果 LF托槽组在矫治的总疗程、复诊次数、托槽总脱落率及牙龈指数明显低于传统直丝弓托槽组,经统计学分析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F托槽比传统直丝弓托槽对安氏1类非拔牙病例能更快地完成矫治,并更有利于牙周组织健康。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种植球帽附着体半固定修复技术在无牙颌患者修复中的操作及临床疗效。方法:使用种植球帽附着体半固定修复技术对6例半口无牙颌患者进行修复,所有患者在种植修复前均已使用传统修复方式常规活动义齿进行治疗。分别测定患者的活动义齿、种植球帽附着体半固定修复义齿当天及修复后6个月的咀嚼效率和最大咬合力。结果:治疗后患者的咀嚼...  相似文献   
8.
张在德  廖颖晖 《中外医疗》2013,32(17):44-45
目的通过分析常见口腔不良修复体,探讨其对口腔的危害。方法以该院收治的62例口腔不良修复体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出现的并发症,致病原因及防治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研究对象的临床情况采用去冠钳、快慢速涡沦机及登士柏机动拆冠器等拆除固定、活动不良的修复体。并将其危害及防治方法进行汇总。结果该组患者均顺利拆除不良修复体,拆除效果满意。进行3个月随访观察,不良并发症基本消失,可考虑重新行义齿修复。经合理的设计以及细致的处置,所有患者修复效果满意。癌变患者住院后行手术切除,未发现淋巴转移。结论不良修复体能够引发多种并发症,给患者带来了痛苦和危险,作为口腔医务工作者,一旦发现不良修复体,应尽早就诊检查,排除刺激源,立即拆除,切勿延误病情。采用冠钳、快慢速涡沦机及拆冠器进行不良修复体的拆除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纤维桩在后牙区残冠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将114例后牙残冠病例随机分为纤维桩组(实验组)和金属桩核修复组(对照组),随访观察1~2年。结果实验组根折5例,脱落3例;对照组根折7例,脱落5例,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纤维桩在后牙区核桩冠修复中固位与金属桩无显著差异,在后牙区残冠修复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种植牙技术在游离端缺失修复的临床疗效,证实种植牙技术在游离端缺失修复的确切疗效。方法以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口腔科2009年1月~2010年10月采用种植牙技术治疗游离端缺失的牙病患者20例为研究对象,在使用种植牙技术治疗前使用活动义齿修复,使用日本东京富士胶片公司生产的牙齿咬精力的压敏片进行牙齿咬牙[牙合]效率的检测,并通过目测或计算机对压敏片的颜色进行分析,得出咬牙[牙合]效率;在使用种植牙技术治疗后采取同样方法计算咬黯效率,并对治疗前后的咬[牙合]效率及正常牙齿的咬[牙合]效率进行比较。对临床使用义齿修复资料进行整理,将其结果与研究数据进行成功率、稳固性、患者满意率的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种植牙技术治疗的咬[牙合]效率为93.2%,接近正常延迟的平均咬[牙合]效率95.6%,较活动义齿的咬[牙合]率83.3%有明显优势,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7)。治疗后随访1年,治疗的36颗患牙,成功34颗,成功率为94.9%,较活动义齿有明显优势。结论种植牙技术在游离端缺失修复中具有确切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