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预防医学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亲子互动治疗方法及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亲子互动治疗(PCIT)是一种针对儿童干扰性行为障碍的短期的、以实据为基础的干预方法;它以依恋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等为基础,分为以孩子为主导的干预(CDI)及以父母为主导的干预(PDI)两个治疗部分.在CDI阶段,治疗师教授父母在与孩子玩耍时使用传统的游戏治疗技术,目标是加强亲子关系,树立儿童的自尊,并增加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在PDI阶段,治疗师要求父母对儿童提出有效的要求并检查儿童是否服从,同时教与父母对服从与不服从采取相应的适当反应.训练中的关键因素有现场指导、父母与儿童共同参与、训练内容与个体情况相匹配等.同时,PCIT有一套较为完善的针对效果的评估体系.本文还回顾了PCIT在不同种族、具有分离焦虑障碍、发育障碍、遭受躯体虐待等问题儿童或在团体中的运用状况.本文对PCIT的优缺点和在中国的适用情况进行简要述评.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人格障碍及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究大学生人格障碍与心理卫生状况的相关。方法采用CCMD-2-R诊断标准的人格障碍筛查问卷(Personality Disorder Questionnaire for CCMD-2-R,PDQC)和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随机抽取广东省某综合大学2003级615名新生进行测试,以spss11·0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t检验和相关分析。结果①总体样本中人格障碍的筛出率为55·4%,其中30·9%合并多型人格障碍,单一人格障碍类型的发生率为24·6%;②单型、双型、多型(3型及以上)人格障碍组与无人格障碍组SCL-90总分、阳性项目数以及各因子得分的组间比较,除了单型人格障碍组与无人格障碍组之间躯体化、敌对和恐怖因子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③多型人格障碍组SCL-90评分显著高于单型人格障碍组(P<0·001);④心理健康状况需关注者的人格障碍各分型得分显著高于心理健康状况良好者(P<0·001);⑤PDQC各分型与SCL-90各因子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人格障碍对个体的心理健康有广泛的影响;心理健康工作者在对个体进行心理健康状况干预的同时,需关注其人格特征的偏离。  相似文献   
3.
目的 气质性格量表修编(TCI-R)中文版的效度检验.方法 规范引入TCI-R,经完全双盲互译及4次预实验形成TCI-R中文版,2 899名大学生参加了TCI-R中文版的团体施测.结果 项目分析:各维度各项目与其总分之间的相关系数,除RD1(0.28)和SD4(0.29)与其维度总分相关系数低于0.3外,全量表所有项目与其相应维度总分相关系数在0.35 ~ 0.62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构效度: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因素分析,16个特质因素共同度均在0.4以上(0.52 ~0.78).RD1的共同度在0.4以下(0.39).4个因子累积解释方差65.86%,4个因子方差解释在15.21% ~17.78%之间.性格分量表3个因子(维度)的13个特质因素共同度和负荷,除CO2和SD4外,13个特质因素共同度均在0.4以上(0.51 ~0.67).CO2的共同度为0.38;SD4的共同度为0.39.4个因子累积解释方差55.82%,且4个因子的方差解释比例基本相当,在17.35%至19.62%之间.效标关联效度:TCI-R各维度与各型人格障碍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405 ~0.7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TCI-R中文版效度总体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适用于中国大学生.  相似文献   
4.
介绍家庭沟通模式、家庭和婚姻系统曲线理论模型、McMaster家庭功能模型、社会关系模型、婚姻互动的非线性模型和动态情境模型等6个理论模型中对沟通的观点.从模型可知,家庭沟通的理论模型的发展呈现多元化,且内容涵盖面广,有必要将家庭沟通进一步细化,对不同性质的沟通进行独立的理论分析;目前国内对家庭沟通的理解多流于表面,对其分析多凭借经验,尚未建构适合本土文化的、科学的家庭沟通理论,因此有待国内研究者编制出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亲子沟通、夫妻沟通量表,从而为相关领域研究提供研究工具;同时,有待把高级的统计和测量技术运用于家庭沟通模型中、以提高国内临床实证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方式。方法运用班级团体辅导方法,对56名深圳某技师学院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心理健康维护》任选课学生进行为期18周、每周90分钟的心理健康团体辅导与教育,结束课程后集体完成自编《技校生心理健康维护课程效果调查问卷》的填写。结果①t检验结果显示,被试在"对心理健康的概念的认识"、"对自我的认识程度"、"对自我的接纳程度"、"自信程度"、"对自身情绪的觉察程度"、"对自身情绪控制的能力"、"抗挫折能力的提升"、"人际交往的能力"、"异性交往的状况"、"对恋爱的认识"、"与父母的关系"、"学习动机"、"对学习方法的掌握"、"对严重的心理问题的认识"等方面的得分显著高于开学初得分(P<0.01);②学生最希望学习的内容为"沟通与人际交往"(79%)、"有效的情绪调节与管理"(68%)、"挫折应对与成功心态培养"(64%)、"认识自我,塑造自我"(63%)和"心理问题的预防"(52%);③学生收获最大的教学内容为"沟通与人际交往"(52%)、"心理问题的预防"(46%)、"性心理健康及恋爱"(41%);④学生认为需要深入探讨的内容有"沟通与人际交往"(36%)、"学习心理与创造性思维"(36%)、"性心理健康及恋爱"(36%)、"挫折应对与成功心态培养"(32%)等内容;⑤学生认为可以少讲的内容有"心理健康概述"(38%)。结论①开设以团体辅导和知识讲座为主要方式心理健康课效果明显;②心理健康教育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有针对性地开设符合其心理发展特征的课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