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预防医学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徐州市铜山区2012年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进行分析。结果 2012年流行性腮腺炎年发病率为24.62/10万,男性为16.84/10万,女性为7.78/10万,男性高于女性(χ2=34.35,P<0.01);全部病例中≤15岁者占总发病数的96.42%;以学生及托幼儿童3~15岁为主,占94.14%;4—7月和10—12月发病较多,分别为44.95%和36.15%。结论铜山区流行性腮腺炎以男性、15岁以下儿童少年为主,应重点加强对这一人群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2.
传统拮抗发热反应的方法是在出现症状后给予退热药,而此时不良反应高峰已过,错过预防用药的最好时机,患者仍然承受着发热的痛苦,我们在临床中观察了160例不同时间口服芬必得拮抗-α1b干扰素发热反应的情况,现报告如下。1对象及方法1.1对象160例患者均为我科2004年5月~2005年8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临床常用的α-1b干扰素不同剂量状态下所致发热反应及时间的差异性,为临床预防性护理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随机选择应用α-1b干扰素3×106U组28例(甲组)、5×106U组32例(乙组),观察首剂同一时相体温波动和不同注射次数体温波动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多在用药后3h左右开始发热,每次注射后4h~7h体温上升最为显著,持续7h左右,之后逐渐下降至正常,不同注射次数体温波动情况经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异(P>0.05);但乙组4h~7h峰值温度明显高于甲组(P<0.05)。[结论]使用不同剂量的α-1b干扰素,发热程度、峰值温度与剂量有关;发热起止时间、持续时间以及不同注射次数发热情况与剂量无关。  相似文献   
4.
张咏红  经海容 《中国校医》2013,27(2):99-100
目的探讨徐州市铜山区2011年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制定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手足口病疫情进行分析。结果徐州市铜山区2011年手足口病总发病率为51.61/10万,男性62.57/10万,女性40.34/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93,P  相似文献   
5.
临床应用血细胞分离机进行血液成分采集和治疗性血浆置换时,多采用静脉-静脉通路,即采血及回血均为静脉.当遇到血管充盈不佳、血流量不足时,机器会出现报警,严重影响分离和置换的效果.为此,在肢体穿刺点上方扎橡皮止血带,使局部静脉充盈完成治疗.由于使用的是橡皮止血带,松扎不便,压力不可调节,病人感觉不适等.为避免以上不足,我们研制了四肢浅静脉血流量扩充器(已申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号为201020209897.6).通过充气产生软加压,可在较短时间内阻断静脉血流,而不至于阻断动脉血流,使局部静脉充盈而起到扩充血流量的作用,它在改变静脉充盈中有较高的使用价值.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徐州市铜山区2007—2010年乙型肝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徐州市铜山区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铜山区2007—2010年的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近4年来,乙肝是铜山区主要传染病病种之一,累计报告乙肝病例802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4.78/10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发病年龄以青壮年为主,男性多于女性。结论加强新生儿免疫接种的同时,推动成人乙肝疫苗接种工作,将有效降低乙型肝炎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7.
张咏红 《中国校医》2011,25(5):353-354
<正>医院消毒是预防医院内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消毒效果监测是评价医院消毒设备是否正常、消毒方法是否合理、消毒药剂是否有效、消毒效果是否达标的重要手段,因此,加强医疗机构的消毒检测是非常必要的。1对象和方法1.1对象县级医院1家,乡镇卫生院25家,社区卫生服务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