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本文报告1978年及1979年两个冬季在成都地区流行的急性婴儿胃肠炎80例的流行、临床特征及病原的研究。同时对输液治疗法进行了探讨。作者在成都地区首次发现轮状病毒,并确定该病毒是冬季急性婴儿胃肠炎的主要病原。患儿粪便标本电镜的轮状病毒检出数为12/18。  相似文献   
2.
手足口病是由新型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由柯萨奇A16(COXA16)和肠道病毒EV71型(EV71)引起,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5岁以下小儿发病率最高,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但以夏秋季多发,临床表现以发热、口腔手足等部位充血性疱疹为特征。无并发症者一般在1~2周痊愈,极少数患儿并发脑炎、神经源性肺水肿,因呼吸  相似文献   
3.
1980年4~6月,我院儿科病室的部分患儿中曾发生一次致病性大肠杆菌O_(127)B_8(EPECO_(127)B_8)型的院内交叉感染,经大便培养证实者共13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流行特点。①本组13例病儿年龄均在8个月以内,其中5例新生儿均系异常娩出者(剖腹产2例,早产及低体重儿2例,过期产1例)。②11例因肺炎、败血症、低钙惊厥等  相似文献   
4.
近75年来常用周围血白细胞总数(以下简称总数)和分类计数(以下简称分数)帮助鉴别急性感染性和非感染性疾病,但至今对其异常值的解释尚无一致标准。本文研究了年龄在2个月以上的住院病儿的白细胞总数和分数,观察其对细菌性和非细菌性急性感染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定时:分批分组于24小时内输入,分组原则有3点:先快后慢:初8小时输入总液量1/2。先盐后糖:初8小时输入等渗纳液量2/3。见尿补钾:氯化钾0.15—0.3/公斤,分次口服或静脉滴注,滴注浓度<0.3%。(二)第二、三日输液:定量:90—120毫升/公斤定性;等渗纳液比例1/3定时:于24小时均匀输入  相似文献   
6.
作者有计划地进行了婴儿轮状病毒肠炎时口服补液的研究。118名患儿随机分为三组:口服补液组、口服补液加阿斯匹林组、静脉输液组。对三组患儿作了脱水程度、脱水纠正时间及体重净增数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说明口服补液是轮状病毒性肠炎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且口服补液加阿斯匹林组的疗效并不优于单用口服补液组。  相似文献   
7.
采用PAGE法研究秋冬季人轮状病毒(HRV)的分子流行病学已有不少报道。作者用此法对1987年和1988年成都地区夏季及秋冬季流行的HRV的RNA基因进行研究,并结合临床分析报道如下。 材料与方法 于1987年7~8月和1988年11~12月,收集本院、成都市第一、二、六、七、八人民医院儿科及儿童医院门诊和住院的  相似文献   
8.
腹泻病在发展中国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小儿患者尤多.近十年有关研究认为.以下3类大肠杆菌是急性细菌性腹泻的重要病原:①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简称 ETEC)。它能产生肠毒素,是发展中国家霍乱样腹泻的重要病原,也是“旅游者腹泻”的常见病原.②肠道侵袭性大肠杆菌(简称EIEC),与痢疾杆菌的病理学表现相似,能侵入肠道粘膜。④肠道致病性大肠杆菌(简称 EPEC),属于特殊的血清型,40年代末到60年代初曾在世界各地多次引起婴幼儿腹泻的暴发流行.本文以目前研究较多的 ETEC 为中心,对这3类大肠杆菌腹泻的研究现状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9.
感染性腹泻目前仍是对小儿健康严重威胁的一种疾病,也是我国重点防治的小儿疾病之一。虽然近年来已受到了国内外学者和儿科医师的普遍重视,但在一些地区对此病的危害性尚未引起足够重视。因此,进一步加强对小儿腹泻病的防治研究仍属必要。本文旨在对目前小儿腹泻研究中的进展和进一步的研究方向作一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告从腹泻患儿粪便中提取轮状病毒抗原,免疫注射豚鼠,制备抗轮状病毒诊断血清。用对流免疫电泳(CIOP)法检测粪液中轮状病毒抗原。作者以14份电镜证实的轮状病毒粪液标本,再用CIOP法检测,结果13份标本呈现阳性(13/14,)。同时取5份健康小儿粪液用同法检测均属阴性。表明此法操作简便,诊断快速、准确,宜于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