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4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1年哈尔滨市慢性非传染病报告监督监测情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我市施行的《哈尔滨市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死亡登记报告管理办法》,是对高血压、冠心病(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及冠心病猝死)、脑卒中、糖尿病与肿瘤(包括恶性肿瘤及中枢神经系统良性肿瘤)5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性病)实行报告管理,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慢性病监督监测系统,为止确评价我市慢性病报告的现状,进一步完善慢性病报告工作,使  相似文献   
2.
1998-2002年哈尔滨市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分析1998—2002年哈尔滨市慢性病的流行状况和特点,为制定慢性病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哈尔滨市1998—2002年慢性病报告的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描述并分析哈尔滨市慢性病流行变化的趋势。结果 1998—2002年哈尔滨市慢性病年报告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年均报告发病率为434.31/10万,2002年显著高于1998年。市区男性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008.73/10万,女性年均报告发病率为737.48/10万,慢性病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结论 预防和控制男性及老年人慢性病发病是今后卫生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哈尔滨市2007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哈尔滨市2007年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腮腺炎免疫规划提供依据.方法 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哈尔滨市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2007年腮腺炎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哈尔滨市2007年发病率为36.85/10万,4~7月份为发病高峰;6~15岁学龄儿童占病例总数的76.02%;学生、托幼儿童分别占报告病例数的70.44%、14.92%.结论 要降低腮腺炎发病率,应制定控制腮腺炎免疫规划和免疫策略,重点对儿童采取接种腮腺炎减毒活疫苗等干预措施.将腮腺炎减毒活疫苗纳入儿童免疫规划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流行性出血热是哈尔滨市重点防制的传染病之一.自2004年哈尔滨市流行性出血热疫情呈持续上升趋势,特别是2006年为我市报告流行性出血热病例数最多的年份,全年报告发病589例,死亡5例,报告发病率为6.04/10万,较2005年上升了35.12%,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健康,也使许多农民家庭因病返贫.为了控制出血热疫情的上升势头,保护人民群众健康,2006年年末,由政府出资在我市出血热发病较高的19个乡镇的重点人群中,开展出血热疫苗免费预防接种,以建立有效免疫屏障,降低出血热发病水平,取得了显著效果,现将此次免费接种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哈尔滨市成年人群糖尿病与糖尿病前期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目前,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已达到9.7%,糖尿病前期即空腹血糖受损(IFG)或葡萄糖耐量减低(IGT)的患病率达到15.5%[1]。哈尔滨市居民具有较高的糖尿病患病水平,社区居民患病率已达到10.21%[2]。为此,对哈尔滨市成年人群开展空腹血糖和糖耐量水平的调查,获得糖尿病与糖尿病前期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开展糖尿病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工作提供信息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社会心理因素与冠心病相关性的综合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为社会心理危险因素与冠心病(CHD)相关性的综合研究报告。91例住院CHD患者,经A型行为、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应付方式有关量表评定,与91例非心脑血管疾病住院患者为对照进行1∶1病例对照研究,病例组A型行为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应付方式与CHD发病亦有关,而生活事件与社会支持未显示与CHD发病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哈尔滨市社区居民糖尿病(DM)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和需求状况。方法采用多级随机抽样方法,抽取20~74岁本地常住居民2300人为调查对象,应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逻辑回归方法,分析社区居民的DM健康知识知晓情况,探讨各因素与知晓情况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调查人群两性DM健康知识知晓率差异无显著性(χ2=4.8181,P=0.1856);而年龄越长,DM健康知识全部回答正确率越低(χCMH2=18.7593,P0.0001);答对问题数越多,DM患病率和有DM家族史率也越高(分别为χCMH2=41.0114,P0.0001和χCMH2=24.2751,P0.0001)。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DM健康知识知晓情况与DM史、DM家族史、高脂血症、家庭人均收入和文化程度均成正相关,而与年龄成负相关关系。结论在该社区要大力加强DM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根据人群不同年龄、不同生活状况及文化程度和不同健康状况的需求,采取相应对策,确保健康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卫生条件的改善,慢性非传染性病的危害相对突出,同时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各种伤害的发生也不断增加,已构成本世纪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1〕,也是世界各国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在我国,伤害的死因居死亡顺位的第5位,而在劳动力人群中,其造成的危害则居首位〔2〕。为全面了解哈尔滨市城区居民伤害死亡情况,我们对1995~2003年哈尔滨市城区居民伤害死亡卫生统计年报资料进行分析,为开展伤害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来源于哈尔滨市1995~2003年城区居民病伤死亡原因卫生统计年…  相似文献   
9.
社区慢病防治观察由来已久。有文献报导,发达国家公共卫生任务和职能开始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方向转变,相应的出现了一些新的国际健康策略,重新确立了公共卫生的新任务是:“履行社会责任,以确保提供给人民维持健康的条件”。以美国为例,除规定了健康条件的基本内容以外,还明确了联邦和各级政府的公共卫生任务和职责,其内容都涉及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社区居民糖尿病(DM)患病情况与吸烟指数关系.方法 采用多级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哈尔滨市20~74岁社区常住居民2 300人,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方法,分析DM与吸烟关系及可能的DM危险因素.结果 哈尔滨市社区居民DM患病率为7.29%,吸烟率为31.00%,吸烟指数与DM患病率呈线性趋势关系(χ2CMH=17.433 7,P<0.000 1,rs=0.164 2);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脂血症、DM家族史、收缩压、腰臀比(WHR)、吸烟指数及年龄可能是DM危险因素,其中,吸烟指数OR=1.776(95%CI=1.191~2.649),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AR%)为19.39%(95%CI=3.86~33.83).结论 哈尔滨市社区居民吸烟率较高,吸烟累积量越高,发生DM危险性越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