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7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2 毫秒
1
1.
目的了解高校教职工人群糖尿病(DM)和空腹血糖受损(IFG)患病情况,探讨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某高校1 507名教职工体检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该校教职工人群DM和IFG的检出率分别为4.8%和3.0%,男性DM检出率(7.5%)高于女性(2.9%);DM和IFG的检出率随年龄、BMI、TG、LDL、SBP和DBP水平的升高而增高(P值均0.05);低HDL组和中HDL组DM检出率均为5.3%,高于高HDL组0.7%(P=0.02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BMI、HDL和SBP是DM的独立危险因素,IFG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年龄、BMI、TG、LDL和SBP。结论该高校教职工糖尿病和空腹血糖受损患病率低,年龄、肥胖、血脂紊乱和高血压与糖尿病和空腹血糖受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3.
张世蘋 《现代预防医学》2015,(17):3107-3111
摘要:目的 了解高校教职工人群脂肪肝患病分布趋势,探讨其相关危险因素,为高校群体脂肪肝的防治工作提供一定依据。方法 对2014年某高校健康体检的1447名教职工进行身高、体重、血压、血脂、空腹血糖、转氨酶、肌酐、尿酸及腹部B超检查,并对体检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脂肪肝总检出率为25.7%,60岁之前检出率随年龄增大而增高(χ2=41.053,P<0.001),50~60岁组达高峰为37.4%,随后下降;男性检出率(38.5%)明显高于女性检出率(16.0%)(χ2=93.428,P<0.001);脂肪肝组超重肥胖、血脂紊乱、高血糖、高血压和肝功能异常检出率高于非脂肪肝组(P<0.01);超重肥胖、血脂紊乱、高血糖、高血压的检出率与脂肪肝检出率性别和年龄趋势一致,男性高于女性,与年龄呈正相关;体重指数、空腹血糖和甘油三酯分层分析,脂肪肝检出率随体重指数和甘油三酯水平增高而升高,最高达85.5%和62.0%,趋势性卡方检验χ2值为364.493和208.155(P<0.001),提示体重指数和甘油三酯与脂肪肝发生关系最为密切。结论 高校教职工脂肪肝患病率高,肥胖、血脂紊乱与脂肪肝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某高校教职工2012?2014年健康体检结果,探讨脂肪肝与代谢综合征及肝功能相关指标的关系?方法:根据肝脏彩超检查结果,将2012?2014年连续参加某高校体检的1 155例教职工分为脂肪肝组(2012年351例,2014年306例)和非脂肪肝组(2012年804例,2014年849例);再根据两次检查结果变化情况分转阴组(2014年不再为脂肪肝,101例)和转阳组(2014年新检出脂肪肝,56例)?各组均测量身高?体重?血压?血脂?空腹血糖?转氨酶,做腹部B超检查,统计分析各项结果?结果:2012?2014年脂肪肝总检出率分别为30.4%和26.5%;男性脂肪肝检出率分别为45.2%?37.8%,明显高于女性(分别为18.9%和17.7%,P均<0.001);女性检出率随年龄增大而增高,男性检出率在达高峰前也与年龄呈正相关?脂肪肝组超重肥胖?高甘油三酯?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血压?高血糖?高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高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高γ-谷氨酰转肽酶检出率均明显高于非脂肪肝组(P < 0.001)?与2012年比较,2014年脂肪肝和高脂血症检出率有所下降?转阴组两年间超重肥胖和高脂血症检出率分别由67.3%?64.3%下降至53.5%?35.6%(P均<0.05),但转阴组与转阳组两年肝功能体检指标异常检出率均无明显变化?结论:该高校教职工脂肪肝检出率与年龄相关,男性明显高于女性;脂肪肝与代谢综合征关系密切,与肝功能异常关系尚待确定?  相似文献   
5.
南京中医药大学教职工健康体检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人民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及现代人工作和生活压力的增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开始成为常见病、多发病。作为以脑力劳动为主的高校教职工,由于工作压力大、强度高、缺乏运动等诸多因素,其健康状况令人担忧。为了充分了解本校教职工的健康状况,寻找其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因素,为今后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2009年5月对本校教职工进行了健康体检,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甘草黄酮(GF9)对肝癌SMMC-7721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GF9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细胞生长的影响,Hoechst染色法和电镜观察GF9诱导细胞凋亡的形态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GF9诱导的细胞凋亡率,并通过免疫印迹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survivin和pro-caspase-3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GF9可抑制SMMC-7721细胞增殖,并呈时间剂量效应;400 μmol/L GF9可诱导细胞凋亡,呈时间依赖性;随着GF9作用时间的延长,survivin和pro-caspase-3表达下调.结论:GF9能诱导SMMC-7721细胞凋亡,这可能与GF9能够引起抑制凋亡蛋白survivin的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7.
张世蘋  吴颖  史苏子  李扬 《中国校医》2023,(11):818-820
目的 分析某医学院校新生入学体检结果,为指导高校开展大学生群体针对性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22年某医学院校的4 260名新生进行健康体检,测量身高、体质量、血压,并计算体质量指数;生化检查:血常规、尿素氮、肌酐、尿酸、谷丙转氨酶。使用SPSS 21.0软件分析相关性指标检出情况。结果 新生总超重率为16.24%,总肥胖率为7.60%。其中男生超重肥胖的检出率为38.50%,高于女生的16.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9.727,P<0.001);本科生超重肥胖检出率为28.16%,高于研究生的18.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771,P<0.001)。男生高血压、肝功能异常、脂肪肝和高尿酸血症检出率分别为14.45%、10.28%、4.59%和38.63%,高于女生的3.33%、1.73%、0.35%和4.7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本科生、研究生高血压检出率分别为6.91%、7.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45,P=0.621),但本科生肝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高校教职工高脂血症患病情况,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南京某高校教职工2012—2016年体检资料进行统计整理,分析高脂血症检出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2012—2016年共体检7 189人次,其中男性3 113人次,女性4 076人次,年龄22~91岁,平均(47.6±15.4)岁,检出高脂血症2 947人次,年均检出率40.5%;检出率呈逐年下降趋势(P值均0.01),男性检出率高于女性(χ2=163.103,P0.01)。高发年龄段分别为中年组(35~59岁)和老年组(≥60岁),检出率分别为53.7%和62.6%。高脂血症检出率随血压、血糖、体质指数和脂肪肝水平增高而升高。四型高脂血症检出率,高TG血症高TC血症混合型高脂血症低HDL血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性别、血压、血糖、体质指数和脂肪肝是高脂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脂血症的发生与年龄、性别、血压、血糖、体质指数和脂肪肝密切相关,可制定针对措施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9.
硒对镉诱导肾细胞凋亡及其相关蛋白bcl-2、p53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硒对镉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LLC-PK1)凋亡及其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p53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硒对镉抑制LLC-PK1细胞生长的影响,AO/EB荧光双染法观察硒对镉诱导细胞凋亡形态的作用,并通过免疫印迹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p53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不同浓度硒对镉的细胞毒性具有一定的拮抗作用,并呈剂量效应关系;40 μmol/L镉可诱导LLC-PK1细胞凋亡,当加入20μmol/L硒预处理30 min再染镉12 h后,细胞凋亡的程度与单独染镉组相比有所减弱.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p53的表达,发现镉可上调p53蛋白表达及下调bcl-2蛋白的表达,当加入硒预处理后可对镉引起的p53蛋白上调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硒对镉引起的bcl-2蛋白下调作用不明显.结论:硒可拮抗镉性肾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镉引起促凋亡蛋白p53的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为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某中医高校的581名全日制普通本科生进行匿名现场自填式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次调查对象中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基本知识、传播途径知识知晓人数分别为455人、445人和464人,知晓率分别为78.3%,76.6%和79.9%。在艾滋病基本知识方面,大学生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侵犯人体的免疫系统""外表看起来健康的人有可能携带HIV""艾滋病可以预防""预防艾滋病是全社会的责任"及"检测艾滋病应到正规医院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知晓率较高,分别为90.4%,89.7%,83.1%,92.6%及94.7%;但大学生对"我国目前所有省、直辖市、自治区均出现了艾滋病疫情""世界艾滋病日"和"尚无疫苗可以预防艾滋病"的知晓率较低,分别为41.7%,59.2%和66.8%。在艾滋病传播途径知识方面,大学生对"输入含有HIV的血液会感染艾滋病""正确使用安全套可减少感染艾滋病的机会""感染HIV的妇女生下的小孩可能会感染艾滋病"等知识的知晓率均较高,分别为94.0%,90.0%和92.9%;但大学生对"蚊虫叮咬不会传播HIV"和"与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共用泳池、浴池和马桶不会感染艾滋病"的知晓率较低,分别为40.3%和55.6%。不同性别、年级、专业、家庭所在地的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了解还不够全面,高校应加强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