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5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导游人员进行高原病知识培训,了解培训对导游人员高原相关知识的提高效果,为通过开展高原病知识培训,减少由于高原病知识的缺乏引发的高原反应,提高导游人员对高原病发生后的处理能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自编的高原病知识问卷,2011年3月7和8日,让高原旅行导游人员在培训前、培训后2次填写问卷,根据填写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有65.7%的高原导游人员是首次接受高原病知识培训.培训后对高原病的知晓率从66.7%提高到82.8%(x2=6.709,P <0.01),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另外,培训后,会积极将高原病知识告知旅行人员的导游比例从77.1%提高到88.2%,对高原病症状的认识、发生急性高原反应的处理措施及旅行人员进藏后的自我监测指标的认知程度都有明显的提高.结论 通过培圳可提高高原导游人员对高原病的知晓率,加强对高原导游人员及旅行者高原病相关知识的培训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了拉萨卫生检疫局对967名出入境人员进行疾病监测的情况。共检出传染病102例,指标异常9例,其中检出HBsAg阳性者95例,感染率为9.82%,梅毒携带者6例,感染率0.62%,HIV感染1例,感染率为0.10%,SGPT异常9例,为拉萨口岸传染病监测及采取控制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国际交往日益频繁,在艾滋病世界性蔓延的包围下,也有可能通过各种途径传入我区并扩散。我们根据卫生部等七个部委、局的有关部署,为了解我区是否存在艾滋病的传入,从1990年3月至5月开展了艾滋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1995年5-7月对入、出境人员及涉外服务人员进行三种传染病血清学监测分析,共检测332名,检出HBSAg阳性34例,其中2例ALT异常,检出率10.24%;检出梅毒2例,检出率0.60%,HBsAg在出国人员中检出率1.sl%;涉外服务人员中检出率8.39%,作了必要的隔离处理;入境的外宾检  相似文献   
5.
目的西藏国境口岸目标人群艾滋病(AIDS)高危行为干预,是预防艾滋病(HIV)传播的有效方法,并可以提出开展艾滋病相关知识宣传的对策和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0年4月-9月对四个口岸的目标人群为干预对象;对调查对象开展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活动;部分高危人群(酒吧、舞厅小姐)进行艾滋病抗体检测;评价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效果;探讨、制定今后在口岸目标人群中开展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方案和措施。结果西藏口岸目标人群的艾滋病基本知识干预前后有明显效果:知道艾滋病的病原体的培训前后有显著差异χ2=22.19P<0.001;知道艾滋病的传播途径的培训前后有显著差异χ2=44.54P<0.001;不同文化程度间艾滋病传播途径培训前后有显著差异χ2=255.841P<0.001;不同职业间使用安全套可以预防艾滋病的培训前后有显著差异χ2=317.094P<0.001;口岸目标人群对艾滋病行为态度有明显提高如怀疑自己感染艾滋病会到正规医院去的干预前后有显著差异χ2=41.376P<0.001;血液传播艾滋病但义务献血去正规医院和血液中心的干预前后有显著差异χ2=58.89P<0.001;同情和愿意帮助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的人数培训前后有显著性差异χ2=45.129P<0.001。结论对西藏口岸目标人群的艾滋病基本知识普遍较低,经过本次的多种形式的宣传、培训有明显效果,通过宣传教育把有关预防知识交给群众,预防为主,群体预防,提高群众的自我保护能力,是目前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最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小檗胺对体外糖尿病肾小管上皮细胞(RTEC)损伤的影响。方法 将RTEC分成对照组、模型组(高糖)、低剂量实验组(2 mg·L-1小檗胺和高糖)、中剂量实验组(4 mg·L-1小檗胺和高糖)、高剂量实验组(8 mg·L-1小檗胺和高糖)、BBM-H+miR-NC组(转染mimics control, 8 mg·L-1小檗胺和高糖)、BBM-H+miR-135b组(转染miR-135b mimics, 8 mg·L-1小檗胺和高糖)。以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以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以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相关X(Bax)蛋白表达,以化学荧光法检测活性氧(ROS)水平,以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丙二醛(MDA)水平,以黄嘌呤氧化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结果 对照组、模型组和低、...  相似文献   
7.
肠癌并急性粒细胞白血病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病例介绍 患者,女,50岁,1997年1月12日,因左下腹阵发性隐痛,伴不成形带鲜血大便3月余而入院.入院后经钡灌肠、结肠镜、病理检查,诊断为乙状结肠腺癌(Ⅱ级).干2月23日作乙状结肠切除(姑息性)直肠、降结肠端端吻合术.术后作化学治疗2年.方案:THP、E-ADM、MMC、5-Fu联合化疗,整个治疗期间外周血细胞基本正常.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西藏高原恶劣的气候条件和自然环境对旅行者有着较大的危害甚至威胁到高原旅行者的生命.方法 1、在不同海拔中各项指标的检测;2、对82名旅行者进行了与高原病相关知识的问卷调查;3、对105名导游人员高原知识培训前后的问卷调查;4、口岸设立高原咨询和宣传旅行安全知识;结果 1、在不同海拔高度中对两组间的血压、心率和心电图有显著性差异,药物预防和宣传高原病知识有一定的效果;2、在不同海拔高度中两组间一般症状的问卷在海拔45 00米处循环系统的变化有显著性差异;3、对82名旅行者高原知识问卷中75.61%人了解高原气候、65.85%的有旅行计划、65.85%有经常锻炼、78.05%人了解高原病的相关知识、95.12%人对高原病没有恐惧感、59.76%人曾去过海拔3800米以上、78.05%人有旅行社提供过高原旅行健康知识,因此该人群对高原病的危险相对较少;4、导游人员高原病知识问卷对15项相关知识的问卷中有9项知识培训前后有显著性差异,培训对导游人员有一定效果.结论 1、海拔在188和4400米处两组心电图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 <0.05和0.01;2、海拔在4500米两组的变化具有显著性差异=4.286 P<0.05;3、导游人员高原病知识问卷15项中10项均有差异.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