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6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术中肝动脉合并门静脉插管化疗预防肝癌手术后复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根治性切除以后肝动脉和门静脉插管皮下埋置药物泵预防肝癌肝内复发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54例根治性切除肝癌术后的患者,其中切除肿瘤后肝动脉和门静脉插管的患者为31例,未做插管的23例。随访2~3年,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插管组1、2年以及3年的复发率均低于未插管组。结论:原发性肝癌根治性切除手术合并肝动脉和门静脉插管皮下埋置药物泵是预防肝癌复发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髂内动脉化疗灌注术同时超选择性栓塞肿瘤供血动脉及出血动脉,治疗子宫颈癌合并大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5例子宫颈癌合并大出血的患者进行选择性髂内动脉灌注化疗,同时超选择性栓塞肿瘤供血动脉及出血动脉。区域联合灌注化疗同时超选择肿瘤供血动脉给予化疗药-碘油乳化剂栓塞,供血动脉主干明胶海绵颗粒栓塞。结果:5例1~3月内再次出血并给予了二次栓塞治疗,10例确切止血未见复发。抗肿瘤疗效观察,完全缓解8例、部分缓解4例,总有效率80%。结论:对于子宫颈癌合并大出血患者,在选择性髂内动脉灌注化疗术同时选择性、超选择性栓塞肿瘤供血动脉及出血动脉,是一种安全有效地止血治疗措施,同时也是宫颈癌抗肿瘤治疗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羟基喜树碱(HCPT)与白介素-2(IL-2)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复发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5例表浅性膀胱癌的患者,行保留膀胱的手术治疗,术后行HCPT IL-2联合灌注.结果 25例患者共复发10例,其中2例复发2次,1例患者行全膀胱切除,复发时间间隔6~36月,平均9月.所有患者治疗中均未见严重副反应.结论 HCPT IL-2膀胱灌注对于预防膀胱癌手术后局部复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及转移性肝癌的射频治疗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3  
目的:探讨射频(RFA)治疗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前瞻性非随机性选择的102例肝癌病人射频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02例病人共216个肿瘤,肿瘤直径1.5-14cm,平均4.9cm,原发性肝癌67例,其中<5.0cm肝癌21例,继发性肝癌35例,超声引导下穿刺地RFA 43例,CT引导下的RFA 50例,腹腔镜下穿刺RFA 3例,开腹术中直视下RFA 6例,所有病例术后30d复查肝脏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见原肿瘤回声较术前增强,范围增大,肿瘤内血流明显减少或消失;CT见原肿瘤阴影密度降低,14例病人术后20-30d行FDG-PET显像,11例显示肝内原肿瘤部位呈放射性分布缺损区,3例病人见有部分肿瘤残留,其中2例经再次RFA后,残余肿瘤完全被杀灭,另1例病人由于年龄较大,即予残瘤内无水酒精注射,所有病人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18个月,除初期6例晚期转移性肝癌病人由于未有控制病情发展于术后1年内死亡外,其余病人现均存活,1年顾活率94.1%,结论:RFA是一种安全,有效,创伤小,耐受性好的治疗肝癌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研究雌,孕激素受体作为肝癌标志物的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性配基结合分析法测定了63例行手术切除的肝癌组织,癌周组织7例非肝癌肝组织的雌,孕激素受体的含量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三种组织中存在雌,孕激素受体。2.肝癌组织与癌周组织激素受体含量无明显差别,肝癌组织与癌周组织分别与非肝癌组织相比,雌激素受体的含量无明显差别,孕激素受体的含量有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6.
小肝癌的射频消融治疗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总结射频消融(RFA)治疗肿瘤直径≤5cm小肝癌的疗效和经验。方法: 从1999年9月-2005年5月期间,采用RFA治疗肿瘤直径≤5cm的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共130例, 其中原发性肝癌86例,转移性肝癌44例。18例结合肝动脉栓塞化疗,20例同时行RFA联合瘤内无水酒精注射术。结果:1,3年总累积存活率分别为91.3%,77.7%。治疗中7例发生并发症,分别为少量胆瘘、肠瘘、轻度皮肤灼伤,未发现与治疗相关的死亡。结论:RFA对肿瘤直径≤5cm的小肝癌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并有可能达到与手术切除相似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吲哚菁绿15min试验在肿癌诊疗中的意义.方法对238例原发性肝癌,58例其它肿癌进行ICGR15试验.结果肝癌组ICGR15异常率117/236,非肝癌组2/58,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按Child's分级,肝癌组异常率为70/238,非肝癌组为1/58,Child's分级异常率与ICGR15异常率比较差异显著.结论ICGR15是对肿癌特别是肝癌治疗前评估肝储备功能较好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估吲哚菁绿15min试验在肿癌诊疗中的意义。方法 对238例原发性肝癌,58例其它肿癌进行ICGR15试验。结果 肝癌组ICGR15异常率117/236,非肝癌组2/58。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按Child’s分组,肝癌组异常率为70/238,非肝癌组为1/58。Child's分级异常率与ICGR15异常率比较差异显著。结论 ICGR15是对肿癌特别是肝癌治疗前评估肝储备功能较好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介入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介入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近期疗效。方法 对30例肝癌患者进行介入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观察患者手术前后的甲胎蛋白(AFP)、影像学改变、肝功能、并发症、疗效。结果 术后AFP阳性率显著降低,肿瘤密度显著降低,1年生存率96.7%,并发症较少。结论 介入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热休克蛋白27(HSP27)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正常人、乙肝病毒携带者和HCC患者血清中HSP27的含量,并结合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进行血清甲胎蛋白(AFP)的平行检测.结果 HCC患者平均HSP27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HBV携带者.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