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8篇
口腔科学   16篇
特种医学   1篇
预防医学   7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用^3H标记变形链球菌遗传分型Ⅰ型S.mutansJBP和ⅢS.sobrinus6715,观察细菌在经兔唾液包被的羟磷灰石微珠表面的粘附量,以研究唾液对两种菌粘附的影响。结果表明,S.mutansJBP和S.sobrinus6715对经唾液包被的HA上的粘附量有明显差异,I型JBP的粘附量显著多于Ⅲ型6715,在无唾液包被的HA上,两者粘附量无明显差异。结果说明变形链球菌I型S.mutans粘附的  相似文献   
4.
用放射性同位素3H-胸腺嘧啶核苷标记变链S.mutansJBP株(血清C型)及S.sobrinus6715株(血清g型),观察兔全唾液对这两种细菌在羟磷灰石(HA)表面粘附的影响.结果发现,JBP和6715在无唾液包被的HA上的粘附无明显差异(P>0.05),但经唾液包被HA后JBP粘附量明显多于6715(P<0.01),说明唾液成分可促进C型变链的粘附,但对g型变链的粘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5.
用提纯的S.mutans MT6R表面蛋白P1加弗氏佐剂对BALB/C大鼠行腮腺区和背部皮下注射免疫,得到含高效价抗S.nutans表面蛋白P1抗体的大鼠血清和唾液,观察此P1抗体对已粘附到唾液包被的羟磷灰石微珠表面的各型变形链球菌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对变形链球菌遗传Ⅰ型和Ⅲ型菌力表面形态的电镜观察显示,仅遗传Ⅲ型菌体表面存在毛状外膜。但此差异形成的机理以及是否影响变形链球菌的粘附尚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作者通过不同的粘膜途径免疫大鼠,观察变形链球菌表面蛋白P1的免疫防龋效果。将偶联抗原P1-CTB,P1-PCG经胃甩的道和鼻腔免疫后,观察大鼠的患龋。实验时间95d,结果发现,两种途径免疫后,实验鼠龋均降显著。本研究结果提示P1-CTB,P1-PCG作为一种防龋疫苗具有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8.
用共价偶联的方法,将变形链球菌表面蛋白P1与霍乱毒素B亚单位或前霍乱原类毒素进行偶联后,用灌胃的方法将不同的免疫剂进行大鼠免疫实验,检查不同时间大鼠体内特异抗体的产生情况。结果证实了霍乱素素B亚单位的佐剂效果,同时发现前霍乱原类毒素具有强的胃肠免疫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9.
变形链球菌表面蛋白P1与PCG,CTB的偶联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共价偶联剂SPDP将纯化的变形链球菌表面蛋白抗原P1与霍乱毒B亚单位或 前霍乱原类毒素分别进行偶并进行偶联效果鉴定,以获取更为有效的防龋抗原。结果:所得偶联物P1-PCG,P1-CTB同时具有与神经节苷脂GM1特异结合的,又具有P1的免疫特性,为进一步进行免疫防龋实验提供了有效的抗原。  相似文献   
10.
高雅  金凯  茅俭英  宗莲  向伦辉 《实用预防医学》2018,25(11):1290-1293
目的 分析2015-2016年上海市宝山区手足口病流行特征,探讨疫情变化规律,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系统聚类方法对宝山区2015-2016年手足口病疫情和病原学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2015-2016年上海市宝山区共报告手足口病9 475例,年均发病率为236.41/10万。不同月份发病数、不同年龄组发病数、不同地区发病率和不同月份聚集性疫情报告数均可聚成3类。5-7月为发病高峰(占44.16%),人群主要集中在1~4岁年龄组(占73.73%),发病率最高的地区为顾村镇、杨行镇和罗店镇;聚集性疫情在5-6月报告最多,2015-2016年期间本区手足口病优势病原为柯萨奇病毒A组6型(coxasckievirus A6,CoxA6)。 结论 2015-2016年上海市宝山区手足口病发病仍处于高强度流行状态,流行特征具有时间、地区、人群差异,优势病原为CoxA6,应采取具有针对性的防控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