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分析青岛市耐药肺结核高危人群的耐药筛查情况及耐药影响因素,了解利福平患者耐药纳入治疗情况,为耐药结核病防治工作开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民健康保障信息系统”中获得青岛市2018—2022年期间登记的726例耐药肺结核高危人群病案信息,分析耐药肺结核高危人群5种抗结核药品异烟肼(isoniazid, INH)、利福平(rifampicin, RFP)、乙胺丁醇(ethambutol, EMB)、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 Lfx)和丁胺卡那霉素(amikacin, Am)耐药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利福平耐药患者的影响因素,评价利福平耐药患者检出及纳入治疗情况。结果 726例研究对象中耐药278例,总耐药率达38.29%。5种抗结核药物的耐药顺位依次为:INH 25.90%(188/726)、RFP 22.87%(166/726)、Lfx 14.19%(103/726)、EMB 11.29%(82/726)、Am 2.48%(18/726)。耐药谱分析显示,耐1种药中,RFP最多,占13.67%(38/278);耐2种药中...  相似文献   
2.
目的 系统评价生长抑素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消化道出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CBM、PubMed、Cochorane library、Embase数据库,搜集有关生长抑素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消化道出血的随机对照试验。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e分析。结果 共纳入16项研究,1466例患者。结果显示,在总有效率[RR=1.24,95%CI(1.19~1.31),P <0.000 01]、白细胞介素-2[SMD=1.10,95%CI(0.38~1.81),P=0.003]、白细胞介素-6[SMD=-3.40,95%CI(-4.69~-2.12),P <0.000 01]、白细胞介素-10[SMD=2.77,95%CI(1.66~3.87),P <0.000 01]、肿瘤坏死因子-α[SMD=-2.56,95%CI(-3.26~-1.87),P<0.000 01]、住院时间[SMD=-1.75,95%CI(-2.24~-1.26),P<0.000 01]、消化道出血时间[SMD=-3.55,95%CI(-4.11~-2.99)...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管损伤腔内治疗的适应证、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对7例血管损伤性疾病采用腔内治疗术,其中假性动脉瘤1例,动静脉瘘2例,闭合性动脉破裂3例,动脉损伤修补后狭窄1例。使用覆膜支架6枚,弹簧支架1枚。结果本组7例均技术成功,支架种植后血流通道重建良好,病变损伤部位均得到有效覆盖。所有病例随访3~30个月,无肢体缺血、出血、肿胀及支架移位、断裂、血管明显狭窄、再损伤等表现。结论腔内治疗是一种新兴的治疗血管外伤的手段,与传统手术相比具有微创、安全等优点,短期随访效果满意,长期效果仍需继续观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破裂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了近5年来宿州市立医院收治的8例外伤性十二指肠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前确诊2例,术中确诊6例。8例中腹腔感染1例,十二指肠瘘2例,胰腺囊肿1例,8例患者全部治愈。结论外伤性十二指肠破裂临床比较少见,术前诊断困难,术后并发症多,手术的关键是充分的十二指肠减压和腹腔引流,同时给予营养支持,改良的十二指肠憩室化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5.
刘涵  雷林  宋颂  张瑞 《中国肿瘤》2023,32(8):624-633
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负担较为严重。胃癌发病影响因素有很多,饮食因素与胃癌关系密切且较为可控。全文根据近年来的流行病学研究证据,从食物种类、膳食模式、饮食习惯3个角度综述饮食因素与胃癌发病的关系,为胃癌的预防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DKK1在胃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170例胃癌患者(胃癌组)和同期170例非胃癌者(对照组),通过ELISA试验盒检测血清DKK1浓度,采用ROC曲线评价诊断效能,并分析其水平变化与胃癌患者的年龄、性别、胃癌家族史、吸烟、饮酒、肿瘤大小、TNM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肝脏转移、血管浸润和嗜神经侵袭的关系。结果 胃癌患者血清DDK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001)。ROC曲线结果提示胃癌血清DKK1最佳临界值为167.8 pg/ml,AUC为0.908,敏感度为80.59%,特异性为84.71%。血清DKK1水平与胃癌患者的年龄、性别、胃癌家族史、吸烟、饮酒、肿瘤大小、肝脏转移、血管浸润和远处转移均无明显相关性(均P>0.05),但与肿瘤TNM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嗜神经侵袭明显相关(均P<0.05)。结论 DKK1在非胃癌者血清中低表达,在胃癌患者血清中高表达,并且与病变严重程度相关,可能是一种潜在的胃癌筛查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冠心病和脑卒中心脑血管疾病(CVD)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2006年浙江省人群因冠心病、高血压、慢性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和脑血管病5种CVD而损失的期望寿命为2.05岁[1].  相似文献   
8.
作者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子系统《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10—2019年青岛市登记职业为“学生”的患者资料、肺结核登记例数(不包括结核性胸膜炎),以及收集《青岛统计年鉴》学生人口数资料,分析学生肺结核登记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结果显示,2019年学生肺结核登记发病率为11.91/10万(175/1468777),较2010年(16.53/10万,212/1282589)降低27.95%,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趋势=-6.567,P<0.001);2010—2019年每年3、4月份为登记发病例数的高峰,在全年中占比为24.42%(443/1814);19~<22岁患者(大学阶段)在报告患者总例数中的占比最高(43.16%,783/1814);被动方式发现1650例,占90.96%(1650/1814);2010—2019年学生患者就诊延迟占比为62.24%(1129/1814)。研究认为,青岛市学生肺结核登记发病率整体处于较低水平,但仍需要继续重视学生肺结核的防控工作,并加强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防病意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肠溶阿司匹林导致冠心病患者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的具体原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青岛市城阳区人民医院收治的的68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肠溶阿司匹林导致冠心病患者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的具体原因。 结果68例冠心病患者中38例发生上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出现发生率为55.88%。出血患者用药剂量为300 mg/d、用药时间>3个月、存在消化道病史、未使用胃黏膜保护剂比例高于未出血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冠心病患者肠溶阿司匹林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较多,包括用药剂量大,用药时间长,存在消化道病史,未服用胃黏膜保护剂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青岛市公众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知晓率及其影响因素,为科学开展健康教育,制订结核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20年12月采用多阶段分层系统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100例,回收有效问卷1078份。采用入户面对面询问式问卷调查。结果 公众结核病防治知识的总知晓率为89.61%,χ2检验显示不同性别(χ2=4.84,P=0.028)、城乡之间(χ2=5.53,P=0.019)、不同年龄组(χ2=44.16,P<0.001)、不同文化程度(χ2=54.21,P<0.001)、不同职业组(χ2=17.75,P=0.001)人群的结核病防治知识总知晓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一核心信息知晓情况中,公众对核心信息“出现哪种症状,应怀疑得了肺结核?”的知晓率最高,为96.75%;“肺结核能治好吗?”的知晓率最低,为79.68%。53.99%的人群通过电视宣传接受过结核病的宣传教育。31.73%的人希望选择视频、动漫等影像材料。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表明,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高中及同等学历OR =1.483,95%CI:1.158~2.626 ;大学大专OR =1.645,95%CI:1.144~2.388;本科及以上OR =1.142,95%CI:1.001~1.273)、接受过宣传教育(OR =2.847,95%CI:1.994~4.064)是青岛市公众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的促进因素。结论 青岛市公众结核病防治知识的总知晓率已达到国家规划指标,但文化程度较低者及未接受宣传教育者的公众知晓率相对较低,今后应针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加强结核病防治知识的宣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