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7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 观察MMI-166对人胰腺癌SW1990细胞及其移植瘤组织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应用人胰腺癌细胞株SW1990建立裸鼠胰腺癌皮下移植瘤模型,按完全随机法将荷瘤裸鼠分为对照组和MMI-166组,分别给予口服生理盐水和MMI-166(200 mg·kg-1·d-1),持续28 d.采用TUNEL法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移植瘤组织的细胞凋亡指数(AI)及p53、c-Myc、Bax、Bcl-2、Survivin、Caspase-1、Fas蛋白的表达.应用不同浓度(0、50、100 μg/ml) MMI-166作用于人胰腺癌SW1990细胞24 h,蛋白质印迹法检测c-Myc、Survivin的表达.结果 MMI-166组移植瘤组织的AI为81.1±7.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1.3±2.2 (P =0.000);c-Myc、Survivin的表达量分别为7715±2229、4594±124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870±2446、15208±1903(P值均为0.000);p53、Bax、Bcl-2、Caspase-1、Fas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变化.50、100 μg/ml的MMI-166处理后,人胰腺癌SW1990细胞的c-Myc表达量显著下调(0.098±0.003、0.073±0.008比0.169±0.007,F=189.361,P<0.05);Survivin 的表达量无明显变化.结论 MMI-166可能通过下调c-Myc的表达诱导人胰腺癌SW1990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
3.
4.
用山莨菪碱(654-2)防治油酸引起的大鼠离体肺水肿性肺损伤,观察654-2对离体肺系数,肺通透指数,肺平均动脉压及肺静脉流出液中MDA,SOD,LDH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654-2可使离体肺系数及肺通透指数降低(P<0.01),MDA产生及LDH释放减少(P<0.01),SOD活性受到保护(P<0.01)说明654-2减轻肺损伤的作用与抗氧自由基有关。但进一步体外实验表明,各浓度654-2不能直接清除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产生的氧自由基。上述结果提示,654-2可减轻油酸所致离体肺损伤,其作用可能在于稳定细胞膜。  相似文献   
5.
用山莨菪碱(654-2)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观察654-2对基底动脉中EDRF,MDA,SOD,cGMP,Ca ̄(2+),Na ̄+的影响。结果表明,应用654-2后降低了基底动脉中MDA产生及Ca ̄(2+)Na ̄+的含量,与SAH组比,EDRF释放增加,SOD活性及cGMP水平提高,基底动脉内皮细胞受到保护,基底动脉收缩幅度减小。提示,654-2可通过保护内皮细胞,减轻氧自由基损伤,拮抗Ca ̄(2+)Na ̄+在细胞内的蓄积,从而促进内皮细胞EDRF释放,引起血管舒张,明显减轻SAH后的脑血管痉挛。  相似文献   
6.
7.
油酸引起肺水肿的机制探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作者从三个不同层次(整体肺、离体肺及肺血管内皮细胞)的肺损伤模型证实了油酸引起的急性肺水肿中有氧自由基参与,来自嘌呤氧化酶的氧自由基起着原发始动作用,而来自嗜中性白细胞的氧自由基起着继发和扩大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急性肺损伤中氧自由基的来源与损伤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认为氧自由基(Oxygen free radicals)参与了多种病因所致的急性水肿性肺损伤,如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败血症休克、创伤、体外循环、氧中毒等。引起急性肺损伤的氧自由基可来自几条途径,其中以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系统及中性粒细胞途径产生的氧自由基最为重要。本文就急性肺损伤时氧自由基的来源及引起损伤的机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在肝胆外科手术后预测感染的价值,以期为应用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性意见。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7月在医院行肝胆外科手术治疗的627例患者,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感染组(30例)和非感染组(597例);分别于术后1、3、7d采集患者肘静脉血检测血清PCT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感染组患者术后1、3、7d血清PCT水平均明显高于非感染组(P0.05);术后1、3、7d血清PCT水平诊断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8、0.83、0.86,最佳阈值分别为0.74、0.81、0.70ng/ml;术后1、3、7d血清PCT水平分别以0.74、0.81、0.70ng/ml,诊断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的效能明显优于原标准(0.5、2.0ng/ml)。结论术后监测血清PCT水平,可早期预测感染的发生,术后1、3、7d诊断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的效能较原标准更优。  相似文献   
10.
实验采用生物检定的方法,观察电解产生对兔离体基底动脉合成释放内皮细胞松弛因子的影响。结果发现,受自由基损伤后,由乙酰胆碱诱导的动脉松弛性减弱,由去甲肾上腺素诱导的收缩性增强,同时基底动脉MDA含量增加,SOD活性降低。用自由基清剂SOD防治后,Ach诱导的动脉松弛性恢复,基底动脉MDA,SOD的变化减轻。表明脑血管痉挛时内皮细胞松弛因子释放减少与自由基导致的血管内皮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