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4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1.
了解流行性出血热(HFRS)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感染病毒的动态变化,对阐明本病的发病机制有着重要意义。迄今为止,关于患者T、B细胞中病毒抗原检测的报道很少,这可能与细胞的分离、纯化和高质量细胞片的制备较困难有关。我们应用Ficoll-Hypaque和尼龙棉柱法,经过改进,使分  相似文献   
2.
于1989~1993年应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对广安县流行性出血热(EHF)疫区的1637只小哺乳动物和949名健康成人,分别进行了汉坦病毒(HTNV)抗原和抗体的连续五年调查。结果显示:(1)疫区的优势带毒动物为褐家鼠、四川短尾和黑线姬鼠。病毒的血清型属野鼠型。(2)5年中各年度各种动物的总带毒率和其中褐家鼠的带毒率均无显著差异(P>0.10和>0.70)。褐家鼠带毒率明显高于四川短尾(P<0.001),但与黑线姬鼠差别不显著(P>0.30)。(3)疫区健康成人血清抗体流行率无明显差异(P>0.30),但显著高于非疫区(P<0.05)。调查提示,5年中广安县EHF疫区动物带毒率和人群血清抗体流行率保持稳定,与疫区人类EHF持续发病一致。降低优势带毒动物的密度是灭鼠和控制EHF流行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广安区是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疫区和四川省HFRS监测点 ,流行的病毒是汉坦病毒属 (HV )的汉滩病毒(HTNV)。 1999年 11月按监测计划对疫区代市镇宿主动物和健康人群进行了HTNV感染检测 ,并与 1998年比较 ,以观察流行动态。1 宿主动物监测1.1 鼠密度  1998年布放 40 3夹次 ,捕鼠 6 5只 ,其中四川短尾 6 3只 (占 96 .92 % ,密度 15 .6 3% )、黑线姬鼠 2只 (占3.0 8% ,密度 0 .5 0 % ) ,平均密度 16 .13% ;1999年布放 40 0夹次 ,捕鼠 5 7只 ,其中四川短尾 5 5只 (占 96 .49% ,密度13 .75 % )、黑线姬鼠与褐家鼠各 1只…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30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254份血清Cl~-抑制剂(Cl~-INH)、Clr和Cls水平的连续测定结果。Cl~--INH在痛程的早期即急剧升高并保持在高水平,随Cl激活而消耗。但在病程的极期Cl仍然明显激活,表明Cl-INH升高后,仍不能有效地调节补体经典途径的激活。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应用视觉法特异性IgM酶联免疫吸附试验(IgM ELISA)检测43例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血清中的特异性IgM。结果表明,在第3病日即可检出EHF病毒特异性IgM。检出的阳性率在3~5病日达83.3%,6~10病日达98.3%,21病日开始下降。在病程的早期各临床病型患者的特异性IgM阳性血清率之间无明显差异。本法特异性强,灵敏性高,无需特殊设备,操作简便,适合基层早期诊断EHF。  相似文献   
6.
应用硫酸铵沉淀和DEAE纤维柱色谱法,从流行性出血热(HFRS)患者的恢复期血清制出抗汉坦病毒(HTNV)抗体Z8901/2。免疫荧光试验显示:28901/2与野鼠型HTNV的反应狠强,而与家鼠型毒株的反应很弱。用Z8901/2和兔抗血清、单克隆抗体或HFRS患者的血清检测小哺乳动物、变温动物和HFRS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的HTNV抗原,结果一致。资料提示,野鼠型HFRS患者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为抗野鼠型HTNV抗体,用常规方法从HFRS血清制备的特异性抗体可用于检测HTNV抗原。  相似文献   
7.
1996年我们用异硫氰酸若丹明B(RBITC)标记的人抗汉滩病毒(HTNV)抗体,对广安县肾综合征出血热疫区小兽肺组织进行了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出两只褐家鼠为HTNV阳性。与1995年用FITC标记抗体进行的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的比较显示,1996年和1995年的动物带毒率和带毒指数均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RBITC标记的人抗HTNV抗体可用于动物感染HTNV的检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