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18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了解广州市黄埔区2009-2013年肺结核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结核病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国家《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中黄埔区2009-2013年肺结核病例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09-2013年黄埔区共登记肺结核病例1585例,主要来源为转诊,年平均登记发病率73.42/10万,低于同期广州市年平均登记发病率水平,流动人口肺结核年平均登记发病率高于户籍人口(χ2=31.89,P0.01);涂阳病例占35.58%,户籍人口和流动人口涂阳病例比例相近(χ2=1.095,P=0.295);各月份均有病例发生,3~5月份和7~9月份发病数较多;全区各街道均有病例,主要集中在南岗街、黄埔街、鱼珠街及大沙街,占57.98%,大沙街、红山街及鱼珠街年平均登记发病率高于全区水平;户籍人口和流动人口男性肺结核年平均发病率均高于女性(分别为χ2=70.348,P0.01;χ2=50.670,P0.01);户籍人口病例主要集中在35~64岁,年平均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流动人口病例主要集中在15~44岁,25~34岁年龄组年平均发病率最高;职业以家务及待业比例最高(30.54%);患者以Ⅲ型肺结核为主(99.94%),就诊延误率为23.53%,确诊延误率为48.39%。结论 2009-2013年黄埔区肺结核年平均发病率低于广州市水平,流动人口肺结核影响全区结核病疫情,发病有季节性、地区性、人群特征及患者特征,应加强患者发现力度,加强重点人群体检、症状监测及老年人健康档案建立工作,加强结核病防治宣传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提高居民预防结核病意识。  相似文献   
2.
探讨心力衰竭患者易患心房颤动(AF)的可能发生机制之一。采集左室功能减退组患者(n=18例)和左室功能正常组患者(n=18例)的右心耳组织,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TPCR)以3磷酸甘油醛脱氧酶(GAPDH)为内参照,测定心房肌KV4.3α的mRNA表达水平,反应心房肌短暂外向钾电流(Ito1)的变化。结果:与左室功能正常组相比,左室功能减退组心房肌KV4.3α的mRNA表达减低46.20%(0.83±0.07vs0.45±0.09,P<0.01)。结论:左室功能减退患者心房肌KV4.3αmRNA表达降低。  相似文献   
3.
氢氯噻嗪和雷米普利联合治疗非杓型高血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非杓型高血压的形成机制及理想浩疗方法。方法通过动态血压监测筛选出非杓型原发性高血压52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氢氯噻嗪25m/d、氢氯噻嗪25mg/d合用雷米普利25-5mg/d,治疗4周;治疗前后做动态血压监测及检测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田酮。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及两组间昼、夜牧缩压(dsBP,nSBP)和舒张压(dDBP,nDBP)比较均差异有显著性(P<O.01.P<0.05);治疗前后及两组夜间血压下降率均差并有显著性(P<0.01,P<0.05)结论两组治疗后均使血压的昼夜节律从非杓型转为枸型,合用纽的降压作用优于单用氢氯噻嗪组,对夜间血压的降压作用更大,且可使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水平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4.
2005年5月~2007年7月,我们对4例先天性腹裂新生儿行一期减张缝合修补术,并给予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健脾和胃、化痰利湿(健脾祛痰方)改善心力衰竭患者胃肠道功能的作用疗效。方法随机选择心力衰竭心脾两虚、痰湿中阻型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分别予以健脾祛痰方加西药和单纯西药治疗,4周后观察疗效。 结果:胃肠功能不全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0.0%,对照组为63. 3%,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1);中医证候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90.0%,对照组为70.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结论:健脾祛痰方能有效改善心力衰竭患者胃肠道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缬沙坦对内质网应激介导的高血压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选用10只WKY大鼠和20只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将后者分为两组:其中一组行缬沙坦药物干预,余所有大鼠给予等量生理盐水。16周后全部处死并留取标本行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GRP78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高血压组大鼠心肌可见大量凋亡细胞且GRP78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缬沙坦干预组两组指标均明显降低。结论缬沙坦可有效抑制内质网应激介导的心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7.
药物对心率变异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分析作为评价自主神经功能的一种无创性手段,十几年来已广泛应用于基础及临床各方面的研究,并作为药物治疗效果评定、疾病预后预测的很好的指标。在病态时,例如自主神经病变、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心肌缺血、心电不稳等疾病时,HRV明显变小。目前,越来越多的药物用于临床改善HRV,进而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本文就几种药物对HRV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相关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9.
高血压是引起脑动脉痉挛的主要因素[1] ,给予必要的降压药物及选择性脑动脉血管扩张剂是治疗高血压并脑动脉痉挛的重要措施。我们于 1998年 5月至 1999年 5月 ,用尼莫地平与氨氯地平对治疗高血压病并脑动脉血管痉挛各 5 0例进行疗效观察 ,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筛选出高血压患者年龄在 3 5~ 5 5岁之间 ,血压在 14 0 /90~ 180 /110mmHg之间 ( 1mmHg =0 .13 3kPa) ,伴有头痛、头胀、头晕症状患者 ,均做颅脑CT检查排除肿瘤、脑出血及脑梗死患者 ,做三维经颅Doppler( 3D TCD)确诊。仪器为西德EM…  相似文献   
10.
心肾综合征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血管疾病是慢性肾衰竭(CRF)的突出并发症,肾衰晚期43.6%的病人死于心脏病.在终末期肾脏病(ESRD),左室肥厚和冠脉病变发生率分别为75%和40%.半数ESRD病人透析后两年内出现心肌梗死,死亡率也相应升高.单纯肾功能轻度的下降即可导致心血管病风险和死亡率上升.美国心脏病学会(AHA)近期指出:蛋白尿和肾小球滤过率(GFR)下降都是心血管疾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肾功能减退还给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经皮冠脉介入(PCI)、冠脉搭桥术(CABS)和纤溶治疗带来不良后果.而心衰后促使慢性肾衰发展的危险因素尚无定论,不过心衰病人常伴有肾功能的下降,且预后很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