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3篇
预防医学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中国西部地区儿童青少年网络欺凌的流行现状,分析网络欺凌与焦虑、抑郁及焦虑抑郁共病症状的关系.方法 在四川省苍溪县、甘洛县和西藏拉萨市分别抽取小学和初中各一所,对所有的五至九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纳入研究的儿童青少年共2 931名(年龄范围9~18岁,汉1 502名,藏692名和彝737名),网络欺凌的总发...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健康信念模式分析四川省资中县农村青少年上网行为的影响因素,为此后的相关干预活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纵向研究的2015—2017年四川省资中县1 917名初中和高中学生为研究对象。使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采用Amos 24.0以健康信念模式为理论框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定量分析健康信念模式各维度对农村青少年上网行为的影响。结果本研究中研究对象平均年龄16.1±1.4岁,周日、周末以及一般情况下平均每天上网时间超过1 h的研究对象分别占33.9%、46.4%和33.6%。感知到障碍、行动线索和自我效能对农村青少年上网行为的直接效应分别为0.187(0.123,0.250)、-0.113(-0.131,-0.011)和-0.162(-0.242,-0.102);行动线索、感知到严重性和感知到益处对农村青少年上网行为的间接效应分别为0.045(0.004,0.085)、-0.043(-0.070,-0.026)和-0.028(-0.048,-0.014),P均<0.05。结论资中县农村青少年上网行为的最大影响因素为感知到障碍,其次是自我效能和行动线索;此外,自我效能还能充当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验证计划行为理论(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TPB)在四川省农村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中的适用性,探索影响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的可能因素,为进一步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以四川省资中县2所乡镇中学的2 302名初一、高一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结构式调查问卷进行调查,以计划行为理论为框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分析。  结果  体育锻炼缺乏者1 527人,占比66.3%。不同学校、年级、性别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40,-2.90,10.90,P值均<0.05)。依据TPB建立模型并修正后得到修正的结构方程模型GFI=0.93,CFI=0.94,NFI=0.94,TLI=0.93,IFI=0.94,RMSEA=0.07,模型拟合结果较好。锻炼意图直接影响锻炼行为,标准化效应为0.45(95%CI=0.39~0.52),主观规范与洞察力是价值评价影响锻炼意图途径中的主要中介变量,其标准化效应值分别为0.66(95%CI=0.57~0.73)、0.23(95%CI=0.16~0.93)(P值均<0.01)。  结论  四川省农村青少年严重缺乏体育锻炼。计划行为理论在四川农村青少年学生群体具备较好的适用性。主观规范是促进农村青少年形成锻炼意图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50岁及以上老年男男性行为者(MSM,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与非固定性伴性行为现状,探讨发生高危性行为的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滚雪球方法招募50岁及以上男男性行为者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社会人口学特征和性行为特征资料。采用x2检验和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调查对象中63.0%的老年MSM有非固定性伴,其中78.1%在最近6个月有2个及以上非固定性伴,安全套坚持使用率为38.0%。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初中文化程度(OR=0.317,95%CI:0.112~0.894)是坚持安全套使用的保护因素,已婚且与配偶居住(OR=12.056,95%CI:1.542~94.288)和外出工作超过3年(3~5年组OR=10.779,95%CI:2.786~41.707;6~10年组OR=16.460,95%CI:3.288~82.408;超过10年组OR=3.490,95%CI:1.168~10.427)是坚持安全套使用的危险因素。 结论 老年MSM普遍存在多性伴性行为,安全套使用情况不理想。制定行为干预措施时应充分考虑老年MSM的社会人口学特征,重点关注文化程度较低、有婚姻经历、有外出工作经历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家庭和社会功能因素对美沙酮维持治疗患者偷吸行为的影响,为制定相应的干预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四川省5个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所有接受治疗的患者为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分析患者的基本情况、家庭和社会功能情况对其偷吸行为的影响。结果在纳入的581名患者中,30.98%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存在偷吸行为。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偷吸的影响因素有:海洛因吸毒年限越长("10~20年"与"10年"相比,OR=1.999;"20年"与"10年"相比,OR=2.452)、使用过除海洛因以外的其他毒品(OR=2.078)、家庭关系差(OR=1.620)、家人提供的精神/经济上的支持少(OR=2.230)、接受美沙酮治疗后患者婚姻状况发生负向变化(OR=1.831)、因经济困难而偷抢骗等行为无变化或变多(OR=2.413)、感觉社会不接纳自己(OR=1.665)。结论家庭和社会功能越差者越容易发生偷吸行为,美沙酮门诊除提供美沙酮维持治疗服务外,还应该积极采取家庭及社会干预措施以减少偷吸行为,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西部地区汉族、彝族、藏族青少年校园欺凌和抑郁症状的流行现状, 探讨不同欺凌角色、欺凌频率与抑郁症状之间的关联程度, 为青少年校园欺凌防治提供新观点。  方法  采用典型抽样和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 于2020年4—11月在四川省苍溪县、甘洛县和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的6所中小学中招募3 115名中小学生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校园欺凌与抑郁症状的关系。  结果  881名(28.3%)中小学生在过去6个月中经历过校园欺凌, 892名(28.6%)检出抑郁症状。汉族、彝族、藏族的校园欺凌报告率分别为20.5%, 46.4%和23.8%, 其中被欺凌报告率分别为15.3%, 25.0%和11.8%, 欺凌报告率分别为2.3%, 5.7%和6.7%, 欺凌-被欺凌报告率分别为2.9%, 5.7%和5.4%;抑郁症状检出率分别为20.4%, 37.9%和36.5%。调整年龄、年级、民族、吸烟、饮酒变量后, 被欺凌者(AOR=1.98, 95%CI=1.61~2.45)、欺凌者(AOR=2.63, 95%CI=1.81~3.82)和欺凌-被欺凌者(AOR=3.33, 95%CI=2.44~4.54)的抑郁风险高于无校园欺凌经历者(P值均 < 0.01), 且抑郁风险随着欺凌频率增加而增大。  结论  西部地区彝族和藏族青少年的校园欺凌和抑郁症状均高于汉族, 参与校园欺凌、高欺凌频率与抑郁症状密切相关。干预措施中应加强对各类欺凌角色和少数民族青少年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焦虑在欺凌和自杀倾向之间的中介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检验孤独感对该中介作用的调节效应。方法 利用随机整群抽样法选取西部地区的汉藏彝青少年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并构建有调节的中介模型。结果 共纳入3 001名青少年。欺凌正向预测自杀倾向(β=0.230,P<0.001);焦虑在欺凌和自杀倾向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间接效应β=0.095,P<0.001);孤独感同时调节“欺凌→焦虑→自杀倾向”中介路径的前段和后段,但是没有调节欺凌与自杀倾向的直接效应。孤独感低的个体中,焦虑在欺凌与自杀倾向的关系中的间接效应为0.020(95%CI:0.008~0.041),而在孤独感高的个体中,间接效应为0.105(95%CI:0.074~0.147)。结论 欺凌可直接影响西部青少年的自杀倾向,也可以通过焦虑间接作用于自杀倾向,孤独感能调节焦虑的中介作用。可通过降低青少年的焦虑和孤独感,进而减少因欺凌导致的自杀倾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