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2篇
预防医学   10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腹泻性贝类毒素及其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泻性贝类毒素及其检测唐守亭(辽宁进出口商品检验局,大连116001)腹泻性贝类毒素(DiarrheticShelfishPoison,DSP)与麻痹性贝类毒素(ParalyticShelfishPoison,PSP)所引起的食物中毒是两种主要的贝类...  相似文献   
2.
现在,付溶血性弧菌的血清型 O 群分为1—12,K 抗原血清型1—62(K_2、14、16、27、35除外)。1978年4月到9月,从8起食物中毒患者所分离的27株 O_4群付溶血性弧菌,其 K 抗原均不能定型,但均具有共同的生化学特性。其 K 抗原与 K1—62血清均不发生凝集。作者用最初分离的 GI-78-V-3做为代表菌株,按常规方法制备抗血清与 K1-62的试验菌株菌悬液等量混合进行试管凝集试验。  相似文献   
3.
葡萄球菌食物中毒以呕吐为主要症状,是在食品中产生的菌体外毒素[被称为肠毒素(ET)]所致。以在引起疾病的食品中检出ET作为中毒的最确切的诊断,由于进行ET的生物鉴定有困难,因而采用了免疫测定法。为此,ET必需精制。本文作者研究了ET的精制法,抗ET血清的制备法,食品中的ET检出法,米饭与中毒的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对135株来自我国沿海海产鱼贝类、海水、海泥及食物中毒患者的副溶血性弧菌,进行了血清学分型实验。结果表明:属于已知OK抗原型的106株(78.5%),分布于O1~12群的29个血清型。另有10株菌(7.4%)的血清型属于8个已知K抗原与其它O群组合的新菌型(神奈川现象阴性)。从群别看,以O4群最多(38/30.4),O1群次之(26/20.8);从型别看,以O1K32最多(18/14.4),O5K17次之(10/8.0)。O1~O5群菌株为108株80%)。仅具有O群抗原而未检出K抗原的有19株(14.1%)。不同样品的菌型分布未发现有特殊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O_(157)大肠杆菌是污染食品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病原菌,针对进出口食品卫生监测的需要,研究1种简便、快速、准确的实验方法。〔方法〕采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在特异性的O_(157)大肠杆菌单克隆抗体上(1gM型),利用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反应,最后通过反应的颜色来判断阴、阳性结果。〔结果〕本方法检出率高,每克样品中有5个细菌即可检出,48h即可报告结果。〔结论〕酶标方法检测食品中O_(157)大肠杆菌快速、准确检测周期短,既可提高检出率,又可节省检测时间。  相似文献   
6.
1979年6月17日,在肉食店进食牛肉的15人中有12人发生了由内斯特韦德(S.naestved)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中毒的潜伏期为7~25小时(大部分7~12小时),主要症状为腹泻、发烧,大多数人头痛、嗳气、呕吐。从患者粪便、剩餐、烹调原料等检出了内斯特韦德沙门氏菌(O抗原1、9、12;H抗原g,p、s)。在日本,从未在人、食品、环境中检出  相似文献   
7.
试探应用贻贝进行海洋生物毒素跟踪监测的可行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探应用贻贝进行海洋生物毒素跟踪监测的可行性曹际娟唐守亭(辽宁商检局,大连116001)目前,世界发达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日本、欧盟等诸国的政府主管部门,对双壳贝类的养殖区都建立了监控体系。对养殖区实行划区管理、定点周期监测,实行警告、开放、关闭养殖...  相似文献   
8.
选用1979年以来从大连地区食物中毒及腹泻病人粪便分离出副溶血性弧菌26株及1981年8月~9月从海产品(贝类)分离出10株(共36株)用日本东芝化学公司的O1-12,K1-60型免疫诊断血清进行了血清分型实验研究,其结果是:①从食物中毒及腹泻病人粪便分离的26株,主要集中于O7:K19及O8:K20、22、39,各占19.2%及26.9%。此两型共占46.1%;②从海产品分离的10株,主要集中于O7:K19及O8:K20、22。其各占30.0%及40.0%;③从病人粪便及海产品分离出的菌株血清型基本是一致的;④未发现新的K抗原菌株.  相似文献   
9.
为了建立食品及食品材料多元素的准确测定方法 ,采用MLS -12 0 0MG微波消解系统 ,对食品、食品材料彻底消解 ,其方法的准确度、精密度结果令人满意。该方法提供了较全面的光谱法测定食品中元素的分析条件、方法 ,通过优化实验条件提高了测定的灵敏度、检出限、方法的准确度。报告如下。1 实验部分1 1 仪器与试剂 PE -4110ZL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具自动进样器AS -72 ) ,美国PE公司生产。岛津AA 680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具火焰 ) ,日本岛津公司生产。MLS -12 0 0MG微波消解装置 ,10 0 0P/ 6s高压消解罐 (10 0 0ml) ,意大利…  相似文献   
10.
1911年,在瑞典首次从兔子的肝脏中分离到李斯特氏菌后,1925年又报导了李斯特氏菌引起绵羊患病的症状,1929年首次报道证实了李斯特氏菌对人的致病性,1966年Gray首次发表李斯特氏菌引起人和动物感染的报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