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预防医学   23篇
药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进一步研究诱卵器法在口岸媒介监测现场的应用技术。方法诱卵器法。结果 (1)诱卵器放置不同高度时,0m组和1m组的诱卵指数分别为87.68和83.79,0m组高于1m组(χ2=13.24,P〈0.005),0m组和1m组的幼虫密度分别为13.21条/个和11.23条/个,0m组高于1m组(t=2.259,P=0.05);(2)诱卵器放置不同时间时,4d、7d和10 d组的诱卵指数分别为28.00、74.50和76.41,4 d组低于7 d组(χ2=86.54,P=0.000)和10 d组(χ2=92.69,P=0.000),4d、7d和10d组幼虫密度分别为2.095条/个、9.11条/个和11.36条/个,4d组低于7d组(t=2.334,P=0.024),7d组低于10 d组(t=4.691,P=0.000);(3)诱卵指数和幼虫密度呈较为密切的正相关(0 m组r=0.779,P=0.008;1 m组r=0.794,P=0.006),不同监测时间和监测点诱卵指数和容器指数的关系需进一步研究。结论在福州口岸建议诱卵器放置在地面上,放置时间为7~10d,以提高成蚊产卵率,增加敏感性;需进一步研究诱卵器法和布雷图指数、房屋指数和容器指数在口岸地区的关联性,探索评价指标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掌握福州口岸鼠形动物的种群分布及季节消长变化,以及入出境船舶截获鼠形动物携带病原微生物的差别,对相关疾病的流行风险进行评估。方法在2011年1月到2012年12月之间,实施13岸鼠形动物调查及船舶鼠形动物笼日法监测,并对截获的鼠形动物携带鼠疫菌采用国标法检测抗原、抗体,用RT—PCR方法检测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HFRS)RNA,用PCR方法检测钩端螺旋体DNA。结果口岸共捕获鼠形动物373只,年平均密度0.0326只/笼·d,经鉴定隶属2目2科3属5种,褐家鼠为优势种群。7—11月份鼠密度较高,其中9月份达到高峰,12月份最低,鼠形动物活动为单峰型。鼠疫菌抗原、抗体均为阴性,肾综合征出血热RNA阳性55份,阳性率15.90%,钩端螺旋体DNA阳性14份,阳性率3.70%。结论福州口岸鼠体肾综合征出血热、钩端螺旋体阳性率高,有传播相关传染病的风险,有必要对口岸采取灭鼠措施,并对鼠间、人间相应传染病感染情况实施监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福建省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血清标本中SARS冠状病毒 (SARS -CoV)特异性抗体进行检测。方法 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测定SARS临床诊断、疑似、医学观察病例以及其他非SARS患者和健康人群血清SARS -CoV特异性IgM、IgG抗体。 结果  (1) 3例SARS临床诊断病例血清SARS -CoV特异性IgG抗体均为阳性 ,其中 2例IgM抗体阳性 ,2例恢复期血清比急性期血清IgG抗体呈≥ 4倍增长 ;(2 ) 1例疑似病例IgM和IgG抗体均为阳性 ,且恢复期血清比急性期血清IgG抗体呈 >4倍增长 ;(3) 11例医学观察病例IgM和IgG抗体均为阴性 ;(4 ) 5 0例非SARS患者和健康人群IgG抗体全部阴性。 结论 间接ELISA是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实验室特异性检测方法 ,可对SARS临床诊断进行进一步的核实。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是一种世界性的常见疾病,世界各国的患病率高达10%~20%,并可导致脑血管、心脏和肾脏的病变,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我国1991年在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按国际规定进行了第3次高血压的大规模调查,调查总人数为950 356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1.8%。现就临床上高血压诊断和治疗中的有关问题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监测福州海港口岸输入性蝇类情况,严防境外蝇类的侵入。〔方法〕采用硫酰氟蒸熏法,对入境废纸集装箱进行卫生处理,采集蝇类标本鉴定种类及用荧光RT-PCR法检测蝇体内携带肠道病毒。〔结果〕2006—2007年共截获境外输入性蝇类标本11840只,经鉴定隶属于5科15属23种,主要为丝光绿蝇、红头丽蝇和家蝇,分别占蝇类总数的40.80%、27.59%和9.42%。其中胖腐蝇、巴浦绿蝇、红头丽蝇、乌拉尔丽蝇、宽丽蝇等系本口岸没有分布的蝇种。这些境外蝇类输入地域来自欧洲、亚洲、美洲、及大洋洲的16个国家和地区。在丝光绿蝇、红头丽蝇等蝇种躯体上发现13批次有害寄生螨类活体,主要为粉螨科Acaridae,食酪螨属Tyrophagus,腐食酪螨Tyrophagus putrescentiae(Schrank);检出肠道病毒阳性标本28组,阳性率14%。〔结论〕鉴定结果说明查获的境外蝇类涉及的国家较多,种类呈多样性。蝇体表面发现活体螨类,提示硫酰氟蒸熏法不能全部杀死螨类;蝇体内检出肠道病毒,表明虫媒传染病的输入风险依然存在,应引起高度重视及采取有效预防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马尾口岸媒介生物的构成情况,为媒介生物控制以及口岸传染病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马尾口岸地理分布和港口类型,抽取4个港区和1个居民点实施为期1年的调查。结果共捕鼠形动物226只,鼠密度2.75%,经鉴定隶属2目2科3属4种,臭鼩鼱为优势种群,其次是褐家鼠;带螨鼠35只,共检获革螨283只,总染螨率为15.49%,经鉴定隶属1科2属3种;带蚤鼠9只,共检获蚤25只,总染蚤率为3.98%,经鉴定隶属1科1属2种;鼠肺检测肾综合征出血热抗原135份,阳性12份,携带率为8.89%,阳性鼠主要为成年雄性褐家鼠;共捕获蝇类24047只,经鉴定隶属4科14属19种,年平均密度为100.2只/笼·日,以大头金蝇为优势蝇种;共捕获成蚊74只,平均蚊密度为2.47只/人工小时,隶属2属3种;共捕获蜚蠊1284只,年平均密度为0.546只/盒,成虫若虫比例为1:1.68,蜚蠊成虫隶属2科3属6种;蜱、蠓未捕获。结论基本了解马尾口岸媒介生物构成情况;马尾口岸居民区存在发生流行性出血热的危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福州海港口岸鼠形动物巴尔通体感染状况,并掌握其菌种基因类型、遗传特征和变异关系,为该菌种的溯源及鼠传疾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3年2月—2014年1月,随机抽取福州海港口岸4个监测点,采用鼠笼法捕获鼠形动物,解剖取其肝、肾,研磨后提取核酸,进行PCR扩增,并对所得产物进行测序及系统进化分析。结果共捕获212只鼠形动物,经分类鉴定,隶属于2目2科3属4种,以黄胸鼠为优势种群,占39.62%,臭鼩鼱和褐家鼠分别占33.96%和23.59%。鼠密度2.31%。2只雄性黄胸鼠检出巴尔通体,感染率为0.94%。遗传进化分析显示本次检测到的巴尔通体与B.taylorii以及对人类有致病性的B.tribocorum的遗传关系最近。结论福州海港口岸鼠形动物中存在巴尔通体感染,而且携带人类致病性巴尔通体,存在人群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 从脑炎病人的血液和脑脊液中分离乙脑病毒。[方法] 对发病5日内的血液24份和脑脊液2份标本接种C6/36细胞,再做免疫荧光试验、乳鼠接种、血凝试验和血凝抑制试验。[结果] 证实有10株乙脑病毒,其中9株从血液分离,1株从脑脊液分离。6月份分离到7株、7月份2株、8月份1株。[结论] 说明我省6月、7月和8月有乙脑流行。  相似文献   
9.
微生物培养基实验室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开展微生物培养基的质量控制工作,提高培养基的质量。[方法]分析国内、外培养基专业发展的相关背景,以及近年来国家相关行政部门的管理力度,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做好应对措施。[结论]培养基的质量攸关微生物实验室检测工作的成效,开展微生物培养基的质量控制工作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0.
2002年福建省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病原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查明2002年我省急性出血性结膜炎(AHC)流行的病原。[方法]采集福州和漳州市临床诊断为AHC的患者眼拭子57份、双份血清7份。分别用Hep-2和Vero细胞对标本进行病原分离;用免疫血清微量中和试验对分离出的毒株进行鉴定;用诊断血清鉴定的4株病毒,对7例患者的双份血清进行中和抗体效价测定。[结果]从57份眼拭子标本中分离出47株(阳性率82.5%);经诊断血清微量中和试验鉴定,均为柯萨奇病毒24变异株(CA24v);7例患者双份血清经微量中和试验测定,中和抗体均呈≥4倍增长。[结论]CA24v是引起2002年我省AHC流行的病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