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2021年   3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研究某区域儿童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发生规律和特点,为预防儿童药品不良反应和保障儿童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7年1月—2018年4月南京市鼓楼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所有儿童不良反应报告,共计600例,按照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涉及的器官或系统及其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00例不良反应报告中,男女比例为1.48:1;ADR发生年龄段主要在学龄期(160例)和学龄前期(152例);共涉及药品 150 种,其中抗感染药是引发ADR最主要药品种类,共221例,占36.83%;引发ADR主要途径为静脉给药,共486例,占81.00%;ADR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41.60%。其次是消化系统损害,占19.97%。结论 应加强3~12岁儿童临床用药安全,在静脉用药和抗感染药物的头孢菌素的使用中警惕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制备眼用妥布霉素羧甲基壳聚糖微球,并评价其体外释药性能。方法 采用乳化-交联固化法制备妥布霉素羧甲基壳聚糖微球,并以微球的收率、粒径分布和包封率作为评价指标,使用Box-Behnken实验设计优化得到妥布霉素羧甲基壳聚糖微球的最优处方。通过马尔文激光粒度仪测定了微球的粒径分布,扫描电镜观察其微观结构,考察微球在人工泪液中的释药性能。结果 优化得到微球的处方组成:羧甲基壳聚糖质量浓度为3.5%,甲醛质量浓度为1.5%,Span-80质量浓度为0.8%;妥布霉素羧甲基壳聚糖微球的平均粒径为(12.3±0.4)μm,呈圆整球状分布,无聚集;体外释药前期较快,后期较为缓慢,药物释放符合Higuchi释药模型。结论 通过使用Box-Behnken实验设计优化制备得到妥布霉素羧甲基壳聚糖微球,制备工艺简易,重现性良好,具有较好的缓释性能,可进一步进行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3.
吴润莲 《中国校医》2013,27(6):432-433
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致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汇总本院2010年11月到2012年11月使用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并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对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致不良反应多发生于中老年,男性略多于女性,但性别差异无显著性;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剂量有关;首次注射给药不良反应集中发生在用药后60min内;可累及机体多个器官或系统,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主要为过敏反应,严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结论临床上应重视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的不良反应情况,掌握其相关因素以及临床表现,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基层医疗机构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为基层医疗机构安全用药提供保障。方法 收集2015—2019年南京市鼓楼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有关基层医疗机构的不良反应报告328例,按照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涉及的器官或系统及其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28例ADR报告中,男性114例(34.76%),女性214例(65.24%),患者年龄大于70岁发生ADR 概率高与其他年龄;发生ADR给药途径主要为静脉给药,共223例(67.99%);抗感染药是引发最多ADR药品种类,共115例(36.83%);ADR的主要临床表现消化系统损害。结论 基层医疗机构应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同时加强对医务人员临床用药安全培训及对患者的宣教,减少或预防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降低医疗风险,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