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7篇
  2018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1 毫秒
1.
11例上皮样血管肉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梅娟  倪型灏 《中国肿瘤》2008,17(5):434-436
[目的]探讨上皮样血管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诊断、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分析1995~2007年我院收治的11例上皮样血管肉瘤临床病理资料。[结果]镜下观察肿瘤细胞弥漫成片或聚集成巢,伴有出血和多灶性坏死。瘤组织内常见互相吻合、大小不等的不规则腔隙,其内衬覆异型瘤细胞,可见单个或多个瘤细胞形成空腔包绕红细胞。瘤细胞9例CD34阳性、10例CD34阳性。术后存活期5周~55个月。[结论]上皮样血管肉瘤是血管肉瘤的一种特殊类型,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有助于确定肿瘤细胞的内皮分化。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讨论分析剖宫产术后影响母乳喂养的相关因素,并实施临床护理,提高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成功率.方法 分析统计剖官产术后影响母乳喂养的相关因素,并制订针对性的临床护理对策.随机选取我院2009年9月至2010年9月进行剖宫产术的产妇9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产妇常规基础性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观察其应用临床护理干预前后2组母乳喂养的情况及2组产妇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产妇的母乳喂养成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对护理的满意度也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根据对剖宫产术后影响母乳喂养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制订实施针对性临床护理措施,能够增强产妇母乳喂养的信心,提高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电话是现代信息化工具,护士和产妇家庭间可通过电话建立互动。以促进和提高产妇对健康知识的掌握,这是一种医院走向社会且可以节省人力资源的延伸服务形式。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保健知识的需求越来越广泛,特别在产科,产妇初为人母,出院后为其提供咨询电话,对其来说无疑是一种帮助。现将我院开展咨询电话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6.
弹性排班在陪伴分娩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梅娟 《护理研究》2008,22(21):1944-1944
在1996年1月出版了正常分娩监护使用守则,其中陪伴分娩又称导乐陪伴分娩(简称陪产),是鼓励使用的措施.陪伴分娩服务项目的实施不仅提高产科质量,也是人性化服务的一种体现.陪伴分娩要求助产士与产妇之间为一对一的服务,即由一名助产士负责一名产妇全程的服务,这就与原来其他科室普遍使用的功能制排班方式相矛盾,对护士长的排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弹性排班是在原有周期性排班的基础上,按护理需要所采取的灵活排班方法[1].为了更好地满足产妇及家属的陪产要求,我院于2003年开始在产房实施弹性排班制度,取得了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讨论分析剖宫产术后影响母乳喂养的相关因素,并实施临床护理,提高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成功率。方法分析统计剖宫产术后影响母乳喂养的相关因素,并制订针对性的临床护理对策。随机选取我院2009年9月至2010年9月进行剖宫产术的产妇9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产妇常规基础性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匕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观察其应用临床护理干预肓缸后2组母乳喂养的情况及2组产妇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产妇的母乳喂养成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对护理的满意度也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根据对剖宫产术后影响母乳喂养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制订实施针对性临床护理措施,能够增强产妇母乳喂养的信心,提高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子宫颈微偏腺癌6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子宫颈微偏腺癌的临床特征、病理组织学形态、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分析6例子宫颈微偏腺癌的相关临床资料,病理特点,结合文献进行探讨.结果 患者阴道排液,不规则阴道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病理特点为肿瘤细胞高度分化,异型性小,接近正常黏液腺上皮,腺体呈浸润性生长,肿瘤易侵犯脉管和神经组织.结论 子宫颈微偏腺癌是一种较罕见的高度分化异型性小的子宫颈腺癌, 子宫颈刮片及活检不易明确诊断,易被误诊为良性而生物学行为为恶性的肿瘤,早期确诊率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原发中枢神经系统(PCNS)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临床病理学特点,分析其中bcl-6、bcl-2、C-MYC基因异常、蛋白表达及治疗方案选择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浙江省肿瘤医院2007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33例PCNS-DLBCL患者资料,对33例患者样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IHC)染色以检测CD10、bcl-2、bcl-6、MUM1、MYC蛋白表达;原位杂交检测肿瘤组织中EB病毒编码的小RNA(EBER);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bcl-6、bcl-2、C-MYC基因扩增及易位情况;利用单、双因素生存分析及 Cox 风险回归模型分析上述指标改变与预后的关系.结果33例患者,男女比为1.36:1.00,平均年龄56岁.20例为单发病灶,13例为多发病灶;12例累犯深部脑组织.所有患者接受部分或全部肿瘤切除,5例术后接受全脑放疗,9例接受高剂量甲氨蝶呤为基础的化疗,12例接受全脑放疗联合高剂量甲氨蝶呤为基础的化疗,7例未进一步治疗,8例患者在化疗时联合使用利妥昔单抗.按照 Hans 模型分类非生发中心型(non-GCB)27例(81.8%,27/33).25例(75.8%,25/33)bcl-2蛋白表达阳性,其中8例(24.2%)为高表达(≥70%),12例(36.4%) C-MYC蛋白表达阳性(≥40%),C-MYC和bcl-2蛋白双表达者有6例(18.2%,6/33).EBER阳性率为10.0%(3/30).28例患者中检测到5例bcl-6基因异常;7例bcl-2基因异常;4例C-MYC基因异常,bcl-2、C-MYC基因同时发生异常("双打击")者2例(7.4%).13例患者发现脑脊液中蛋白升高, 10例血中乳酸脱氢酶升高.随访时间2~90个月,平均生存时间(23.0 ± 3.7)个月,2年生存率为39.0%.单因素分析发现bcl-2蛋白高表达、MYC蛋白阳性、bcl-2基因异常是PCNS-DLBCL的不良预后指标,以高剂量甲氨蝶呤为基础的化疗、利妥昔单抗的应用为良性预后因素,双因素分析发现bcl-2、MYC蛋白双表达及bcl-2、C-MYC基因双打击为PCNS-DLBCL的不良预后因素.Cox多因素风险回归分析发现男性、脑脊液中蛋白升高、C-MYC基因拷贝数增加为不良预后因素,高剂量甲氨蝶呤为基础的联合化疗为良性风险因素.结论 PCNS-DLBCL中bcl-2、C-MYC基因双打击及蛋白双表达均和不良预后明显相关,高剂量甲氨蝶呤为基础的联合化疗可明显延长患者生存期,利妥昔单抗可使PCNS-DLBCL患者生存获益.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