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分析探讨D-二聚体以及纤维蛋白原含量测定在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05—2015-04间确诊为肺栓塞的34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其他呼吸道疾病、未发生肺栓塞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测量两组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以及纤维蛋白原含量。对比两组结果差异。结果治疗前观察组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的含量明显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二聚体在肺栓塞患者血浆中的浓度显著高于非肺栓塞患者,且通过针对性的治疗,该物质的含量会发生明显降低。因此,D-二聚体测定用于肺栓塞诊断及判断患者的病情、疗效和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吴学虹  俞春松 《吉林医学》2013,34(10):1810-1811
目的:探讨血清CysC和RBP检测对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研究。方法:选择检测96例糖尿病患者(病例组)和60例健康者(对照组)进行血清胱抑素C(Cys-C)和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RBP)的检测。结果:糖尿病(DM)患者血CysC和RBP与健康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CysC和RBP水平呈正相关(r为0.63,P<0.001)。结论:血CysC和RBP对于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二者联合检测可提高对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3.
4.
[摘要] 目的分析危重症心力衰竭患者肺部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以及有关的影响因素。 方法选取危重症心力衰竭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39例与未感染组41例,比较2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导致其发生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与,并收集感染组患者痰液样本对感染病原菌分布进行分析记录。 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较大、有吸烟、有糖尿病史、有高血压、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史、有抗生素或激素滥用、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s,LVEF)<35%、LVEF 35%~54%、住院时间较长、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表达较高属于导致患者感染的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吸烟、有糖尿病史、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史、有抗生素或激素滥用、LVEF<35%、CRP表达较高属于导致患者感染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9例患者共检出病原菌4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8株(66.67%);革兰阳性菌11株(26.19%);真菌3株(7.14%)。 结论危重症心力衰竭发生肺部感染患者其病原菌主要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次为革兰阳性菌,真菌占比相对较少,有吸烟、有糖尿病史、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史、有抗生素或激素滥用、LVEF<35%、CRP表达较高属于导致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临床中对于存在上述因素的患者需格外注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模式对于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惠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接诊的104例急性左心衰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8例给予了院前急救措施,并归入院前急救组;36例患者自行来院就诊,未给予院前急救措施,归入自行就诊组。比较两组患者平均急救时间、治疗的有效率以及病死率。结果院前急救组患者平均急救时间、有效率、病死率分别为(12.4±6.4)min、96.6%、1.7%,自行就诊组则为(43.2±14.3)min、83.3%、8.3%。院前急救组组治疗的有效率显著高于自行就诊组(P<0.05),且平均急救时间、病死率显著低于自行就诊组(P<0.05)。结论采用坐位、速尿、氨茶碱、西地兰等院前急救措施对于降低急性左心衰患者的病死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