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半坐卧位锁骨下静脉穿刺30例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2年来作者对由于病人或疾病因素不能平卧的30例病人施行了半坐卧位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经过顺利,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重症医学科(ICU)患者血流感染(BSI)细菌谱及其时间分布特点,以便为临床抗生素的使用提供借鉴。方法根据是否置入中心静脉导管(CVC)将1 330例ICU患者分为CVC组及无CVC组,回顾性分析患者发生血流感染的比例、血流感染的细菌谱、构成比以及患者入住ICU不同时间段(第1周、第2周及2周以后)发生血流感染的细菌分布情况。结果 CVC组971例,血流感染96例(9.89%);无CVC组359例,血流感染12例(3.34%);总体血流感染率为8.12%。共分离出病原菌株157株,CVC组141株,无CVC组16株。感染细菌构成比革兰阴性杆菌、革兰阳性球菌和真菌分别为56.7%、32.5%和10.8%;前5位细菌分别为葡萄球菌(16.6%)、鲍曼不动杆菌(15.9%)、肠球菌(14.6%)、铜绿假单胞菌(10.2%)和克雷伯菌(10.2%)。从时间分布上看,无CVC组第1周、第2周血流感染革兰阴性杆菌分别为3例、4例,第2周以后革兰阳性球菌5例,而真菌则未检出;CVC组在第1周、第2周及2周后革兰阴性杆菌、革兰阳性球菌及真菌分别为第1周31例、24例、3例,第2周23例、12例、11例,2周后26例、8例、3例。革兰阴性杆菌、革兰阳性球菌及真菌所占比例第1周分别为53.4%、41.4%和5.2%,第2周分别为50%、26.1%和23.9%,2周以后分别为70.3%、21.6%和8.1%,第2周出现真菌血症的概率最高。结论入住ICU第1周、第2周患者血流感染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2周后CVC组感染仍以革兰性阴性杆菌为主;无CVC组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真菌在CVC组中第2周出现可能性最高,无CVC组出现可能性极低;与CVC组比较,无CVC组血流感染率低,真菌血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ICU治疗对高危气道梗阻的五官科患者术后气道安全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2006年ICU收治的高危气道梗阻的五官科术后患者56例,术后即时带气管导管入ICU,为治疗组,另取高危气道梗阻的五官科术后患者38例,为对照组,术后即时拔管,比较两组患者拔管后因气道梗阻需要二次插管的插管率及病死率。结果治疗组仅3例患者需要二次插管,插管率为5.36%,无一例死亡;对照组10例患者需要二次插管,插管率为26.32%,因气道梗阻死亡4例,病死率为10.5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危气道梗阻的五官科患者术后入ICU治疗,可减少呼吸道梗阻的发生,降低二次插管率,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4.
外科危重患者术后转入ICU的时机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外科危重患者术后转入重症监护室(ICU)的时机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外科手术后转入ICU救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术后即时转入ICU的患者13例为治疗组;术后回普通病房,24h内转入ICU的患者17例为对照组。均采用机械通气、镇痛镇静、循环支持、控制感染、营养支持、抑酸、止血、利尿、床旁血液滤过等综合ICU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病死率、ICU居住时间、ICU总费用三项指标。结果对照组患者的病死率、ICU居住时间、ICU总费用三项指标均大于治疗组(P〈0.05)。结论危重患者术后早期ICU综合治疗能够降低病死率,缩短ICU居住时间,减少ICU总费用。  相似文献   
5.
戈谢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戈谢病(Gaucher‘s disease)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溶酶体贮积病。病因是1q21染色体上基因变异所致的葡糖脑苷脂酶缺乏引起葡糖脑苷脂在巨噬细胞中大量沉积。血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酶性磷酸酶、血清铁蛋白水平升高和血小板减少都有诊断意义,病理活检发现戈谢细胞作为确诊依据,分子酶学分析是诊断戈谢病的金标准。磁共振成像和超声心动图是重要的影像学检查手段。以往戈谢病治疗主要为支持疗法,酶替代疗法与双磷酸联用,可以预防和治疗戈谢病患者的骨疾病。前列环素可以配合酶替代疗法治疗戈谢病患者的肺间质病变。酶替代疗法对神经系统功能的改善不明显,基因治疗已成为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强化液体负平衡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并发急性呼吸衰竭的产妇行机械通气治疗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4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剖宫产术后并发急性呼吸衰竭的产妇,采用机械通气、大量补充蛋白、强化脱水、限液等治疗,每日大量液体负平衡;另选14例相似病例为对照组,采用机械通气、补充蛋白、利尿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ICU病死率,病情平稳转出ICU时机械通气时间、每日白蛋白用量、液体负平衡量、呋塞米用量、ICU总费用、中心静脉压、心率、氧合指数(PaO2/FiO2)和血浆白蛋白水平。结果:治疗组的病死率小于对照组(P<0.05)。病情平稳转出ICU时:治疗组每日白蛋白用量、液体负平衡量、呋塞米用量均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ICU总费用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化液体负平衡对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并发急性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治疗的产妇能够降低ICU病死率,缩短ICU存活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降低ICU总费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脓毒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作为判断脓毒血症的发展和预后在临床中的价值及其与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APACHE Ⅱ)评分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脓毒症患者56例,入ICU后给予重症监护治疗(包括病因治疗,充分的液体复苏,抗生素治疗,呼吸机治疗等).于入ICU后24 h内进行APACHE Ⅱ评分,同时采集入ICU治疗前及入ICU后1、3、5、7、10d各时点的静脉血(死亡患者记录到死亡前),检测PCT.追踪患者的转归,并根据28d病死率将患者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结果 随着治疗的进程,患者PCT水平逐渐下降,从治疗第3天[存活组/死亡组:(2.98±0.48)μg/L/(4.98±0.66)μg/L]开始,与入ICU时[存活组/死亡组:(4.04±0.50)μg/L/(6.02±0.50)μg/L]相比有明显下降(均P<0.05).存活组PCT随病情好转迅速下降,至病程第10天,PCT已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0.48 ±0.18)μg/L],而死亡组虽有下降趋势,仍持续高于正常水平[(4.04±0.45)μg/L].APACHE Ⅱ评分死亡组显著高于存活组(死亡组/存活组:25.86±8.73/12.07±6.20)(P<0.05).PCT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系数是0.656(P<0.05).结论 PCT作为单一的血清学指标,具有简便、快速的特点,而APACHE Ⅱ评分与其具有较强的相关性.结合PCT与APACHE Ⅱ评分综合分析,对脓毒血症的诊断、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判断具有很好的临床实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舒芬太尼术后自控镇痛的影响。方法择期全身麻醉下经腹子宫全切术患者60例,美国麻醉学家学会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右美托咪定组在手术结束前1 h缓慢泵入(10 min)右美托咪定0.6μg.kg-1,对照组在手术结束前1 h缓慢泵入(10 min)相同体积生理盐水,然后静脉连接舒芬太尼自控镇痛泵,镇痛泵含舒芬太尼2μg.kg-1+托烷司琼5 mg溶于生理盐水100 mL,负荷剂量4 mL,背景输注2 mL.h-1,自控剂量0.5 mL.h-1,锁定时间15 min。记录自控静脉镇痛开始后1、2、6、12、24 h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拉姆齐镇静规模(RSS)评分、舒芬太尼累计消耗量;记录术后24 h内患者恶心、呕吐和寒战等发生情况。结果自控静脉镇痛开始后1、2、6、12、24 h VAS和RSS评分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组舒芬太尼累计消耗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24 h内恶心、呕吐和寒战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结束前1 h缓慢泵入右美托咪定可降低术后舒芬太尼用量,并降低术后恶心、呕吐和寒战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噬血细胞综合征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噬血细胞综合征(HPS)是一种罕见的良性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反应增生性疾病。临床以高热、肝脾肿大、全血细胞减少和凝血障碍为主要表现。未及时诊断和治疗病死率很高。其病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前者主要与遗传有关,后者与基础疾病密切相关。HPS的发病机制仍未明确,但多认为免疫调节系统异常起主要作用。目前,对于原HPS行骨髓移植是根本性治疗,而对于继发性HPS的治疗应该基础疾病与HPS并重,否则预后很差。病毒相关性HPS,尤其是EB病毒相关性HPS的患者病死率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0.
低分子肝素 (Lowmolecularweightheparin ,LMWH)是普通肝素经硝酸去极化、分解、纯化而成 ,通过抗凝血酶Ⅲ(ATⅢ )介导和抑制Xa而产生抗凝作用 ,出血危险小[1] ,以往应用肝素抗凝的领域现在几乎都可应用低分子肝素来进行 ,且不需要监测INR及APTT -R。低分子肝素分子量约为 4~ 6KD ,在酸性条件下不稳定 ,在 pH 7~ 8稳定 ,温度升高不稳定 ,水解活能Eα为 5 5 782kJ/mol,预测其在 4℃贮存有效期t0 9为 2 6 9年。1 低分子肝素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1 1 心血管疾病的抗凝治疗1 1 1 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