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3篇
预防医学   1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 了解核电站周围居民对核能的认知情况,探讨影响公众对核电接受的主要因素。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以行政村、社区和企事业单位为最终抽样单位,在距福清核电站1号机组0~30km范围的不同距离分4层,选取福清市常住居民男性559人和女性536人,以调查员人户调查和集中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逐一询问填表调查。结果 核电站周围居民对在当地建核电站持赞成、中立和反对态度的分别占46.9%、37.3%和15.8%,调查对象中,有82.8%的居民希望了解核电站相关信息,87.6%的居民认为政府对核辐射知识宣传不充分。居住距离、文化程度、从事职业是影响居民对核电接受度的主要因素。结论 核电站周围居民对正确全面认识核辐射的渴望度高,目前对核电的接受度还处在较低水平,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加大核电相关知识的普及,并有针对性对不同目标人群开展相应的核辐射知识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噪声对作业女工健康的影响。[方法]对某鞋厂320名接触噪声作业女工和280名非接触噪声作业女工的听力、自觉症状、月经异常情况、血压、心电图进行对照调查分析。[结果]接触组听力损伤率、神经衰弱、月经和心血管异常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企业必须加强对噪声作业环境的治理,并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加强女工劳动保护。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工人就业前健康状况,掌握其有关健康基础资料和发现职业禁忌证,促进职业与健康的和谐统一,保证职业健康工作的落实,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要求,我们于2005年对我市某外企2176名工人进行了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人造革厂二甲基甲酰胺(DMF)职业病危害因素存在状况,为改善工作场所,保护劳动者身心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现场职业卫生调查,确定二甲基甲酰胺分布环节及工人接触的机会和方式,依据G-BZ 159-2004和GBZ/T160.62-2004进行采样和检测.对接触者按GBZ 188-2007《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中对DMF的规定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对检测和健康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工作场所空气DMF检测88点,浓度范围为6.8 ~ 106.6 mg/m3,均值61.8 mg/m3;有57点浓度超标,超标率为64.8%.接触组类神经征和肝功能异常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9.55、19.45,均P<0.01);接触组工人班末尿甲基甲酰胺(NMF)浓度范围为3.2~78.20 mg/g·Cr,均值16.60mg/g·Cr,对照组未检出;班末尿NMF与空气中DMF浓度及肝功能异常率之间有正相关性(r=0.937,0.613,P<0.01).结论 该人造革厂DMF危害较严重,建议加强通风排毒和配置个人防护用品等防护措施,降低空气中DMF浓度,减少经皮肤吸收和呼吸道吸入进入机体的量以减少NMF生成量,是预防DMF职业危害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DNA修复基因(XRCCl)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二甲基甲酰胺肝毒性易感性的关系。方法2010年9月至2011年7月,随机抽取福州市3家人造革生产企业,对PU革生产车间进行作业场所空气中二甲基甲酰胺浓度检测;对全部二甲基甲酰胺作业工人进行问卷调查和血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谷氨酰氨基转肽酶(GT)水平和XRCCl基因基因型检测。结果检测3家企业的9类二甲基甲酰胺作业工种的1lO个作业岗位,空气中二甲基甲酰胺浓度为(59.6±21.7)mg/m^2,有72个作业岗位超出职业接触限值(TWA20mg/m^2),超标率为65.45%。检测296名作业工人,肝功能异常(ALT≥50U/L、AST≥40U/L、GT≥54U/L中1项或1项以上)的78人,异常率为26.35%;xRCCl基因分为xRCCl—194CC组与CT+TT组、xRCCl—280GG组与GA+AA组,xRCCl-399GG组与GA+AA组,各基因型的分布频率符合遗传学的Hardy—Weinberg平衡(P〉O.05);不同基因型组(XRCCl—194的CC与CT+TT、XRCCl—280的GG与GA+AA、XRcCl399的GG与GA+AA)工人血ALT、AST、GT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异常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XRCCl基因Argl94Trp、Arg280His、Arg399Gln多态性可能与二甲基甲酰胺肝毒性易感性无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我国医用诊断X射线对放射医务工作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的状况。[方法]全面检索相关文献,以检查细胞数、染色体畸变细胞数和畸变率为基本数据,应用Meta分析方法对各研究进行数据的合并与分析。[结果]共7篇文献入选,累计放射组1240例,对照组412例,放射组与染色体畸变率高于对照组(相差0.282,95%可信区间为0、277~0.286)。[结论]医用诊断X射线可引起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增高,必须做好放射卫生防护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福州市路政工人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发生情况 ,为心血管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按职业健康体检表内容 ,询问职业史、现病史、个人史等 ,检查内科 ,空腹测血胆固醇及血甘油三酯等。结果 总吸烟率 88 5% ,肥胖发生率为0 ,高血脂发生率 4 9% ,高血压发生率为 2 1 1%。结论 对路政工人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应着重加强控制吸烟以及高血压和高血脂的防治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氟化氢对人体的危害,为预防氟化氢危害提供依据。[方法]按《职业健康检查项目及周期》规定对氟化氢进行体检,尿氟用氟电极法测定,生产环境监测按GBZ 159-2004和GBZ/T 160.36-2004进行。[结果]尿氟浓度均值为1.12 mg/L(0.15~1.61 mg/L),车间空气氟化氢浓度为(0.11~1.68)mg/m3,体检未发现牙齿及骨骼的损害,但慢性咽炎、慢性萎缩性鼻炎、皮疹、口腔溃疡、神经衰弱综合症和眼刺激症状有一定发生率。[结论]氟化氢是高毒物品,预防高毒物品危害关键在于贯彻预防措施和避免长期接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福州市某垃圾焚烧发电厂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对作业工人职业健康的影响。方法按GBZ 159-2004、GBZ/T 160和GBZ/T 189.8-2007相关规定对福州市某垃圾焚烧发电厂主要作业场所开展职业卫生检测,按GBZ 188-2014相关规定对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工人开展职业健康检查。结果福州市某垃圾焚烧发电厂主要作业场所垃圾接收与贮存单元、卸料单元、垃圾焚烧单元、除灰渣单元、汽轮发电单元有害化学因素检测40点,检出存在硫化氢、氨、二氧化硫、一氧化碳、铅和汞,其浓度均低于国家职业接触限值,合格率100%,检测噪声21点,其强度范围为75.5~91.7 d B(A),其中低于国家职业接触限值16点,合格率76.2%。职业健康检查137人,检出噪声作业疑似职业病9人,其听力损伤与作业工人接噪工龄和接触噪声值密切相关。检出氨作业职业禁忌证1人,铅作业职业禁忌证1人,以及其他健康异常改变52人。结论福州市某垃圾焚烧发电厂作业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多,作业工人职业健康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亚硒酸钠对醋酸铅致TK6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效应。方法 培养TK6细胞,调整细胞密度为1×106/ml,试验分3组,正常对照组、醋酸铅染毒组和亚硒酸钠干预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活性氧簇(ROS)水平,硫代巴比妥酸(TBA)法检测细胞内丙二醛(MDA)含量和高度水溶性四唑盐(WST-1)法检测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 在醋酸铅染毒和0.01 μg/ml的亚硒酸钠干预后,3组细胞内ROS含量、MDA含量和SOD含量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分别为36.706,0.050,23.051,均P<0. 01),其中醋酸铅染毒后,TK6细胞内ROS含量和MDA含量增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01 μg/ml的亚硒酸钠干预后,细胞内ROS含量和MDA含量下降,与醋酸铅染毒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醋酸铅染毒后,TK6细胞内SOD含量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01 μg/ml的亚硒酸钠干预后,SOD含量上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醋酸铅染毒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醋酸铅染毒对TK6细胞有氧化损伤作用, 0.01 μg/ml亚硒酸钠对醋酸铅氧化损伤毒性具有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