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抗生素的个体化疗程在治疗非发酵菌所导致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的效果。方法分析127例VAP患者细菌构成及耐药性情况,并对抗生素固定疗程组(68例)和个体化治疗组(59例)的预后进行比较。结果VAP的主要非发酵菌为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且该4种菌株均表现为较高的耐药性。ICU住院时间、肺炎复发与抗生素的疗程及联合使用显著相关(P〈0.05)。结论抗生素治疗的个体化疗程方案治疗可降低肺炎复发率和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
热射病(heatstroke,HS)为致命性中暑,主要临床表现为高体核温度(40℃~47℃)、皮肤干热及中枢神经系统异常,重症患者可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1].美国每年死于HS的至少240人,由于病情严重程度和年龄的不同,其病死率为10%~70%[1].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联合舒芬太尼用于颅脑损伤镇静镇痛的成本-效果。方法选择余姚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60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在舒芬太尼镇痛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给予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对照组给予丙泊酚,比较2种镇静镇痛方案的成本-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重症监护病房住院天数、住院总天数、昏迷天数和机械通气天数,镇静镇痛药物成本、住院药物成本以及住院成本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观察组存活率(77.78%)明显高于对照组(73.3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出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10.38±4.15)分显著高于对照组(8.17±3.9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出院时GCS评分和存活率作为疗效指标时,观察组的平均成本-效果比和增量成本-效果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联合舒芬太尼是颅脑损伤患者较为经济、有效的镇静镇痛方案。  相似文献   
4.
5.
目的研究深静脉血栓集束化预防措施在重症监护病房(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59例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研究组(n=79)与对照组(n=80)。对照组采取常规预防措施,研究组采用Autar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评估表对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进行评估,结合评估的不同风险结果制定不同的集束化预防性措施,比较两组股静脉及胭静脉血流速度、下肢肿胀、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股静脉与胭静脉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下肢肿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与肺栓塞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通过Autar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评估表评定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DVT形成的不同风险,并针对不同风险患者施行不同的集束化预防措施,可降低了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重症监护病房常见的非发酵菌的分布,分析其耐药性,以配合临床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重症监护病房感染患者的药敏试验及细菌培养检测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①细菌培养结果:在7876株革兰氏阴性杆菌中,共分离出非发酵菌2779株,检出率为35.28%,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占29.15%,为主要致病菌,依次鲍氏不动杆菌分别为占26.88%,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占11.01%,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占9.79%;②药敏结果:各种非发酵菌对常用药物耐药性均较高:铜绿假单胞菌对各种抗菌药物耐药率在23%~99%之间;鲍氏不动杆菌对各种抗菌药物耐药率最高,多>50%,并可表现为多重耐药性;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左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及环丙沙星较为敏感,对于其他药物耐药性>20%;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对头孢他啶、派拉西林和复方新诺明较为敏感,对于其他药物耐药性>50%。结论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是造成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感染的主要非发酵菌,且存在较高的耐药性,临床应用时应注意耐药性的检测,依据药敏试验合理安排用药,减少菌株耐药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在基层医院重症医学科病房中,实施网格化管理模式的作用和意义。方法:比较实施网格化管理与单一纵向管理前后ICU患者的住院时间、各类感染率、不良事件发生率等的变化。结果:通过网格化管理模式的建立,ICU患者的平均住院床日、导管感染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谵妄发生率下降,手卫生依从性、镇静镇痛依从性提高。结论:网格化管理模式的建立,能最大限度的填补管理漏洞与个体短板,完善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