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1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4篇
预防医学   8篇
眼科学   214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研制的角膜曲率计。它是根据Bauch&Lomb型原理设计的,可测量角膜前曲率半径和角膜屈光度。  相似文献   
2.
不同屈光状态的模糊敏感度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不同屈光组模糊阈值之间的差异,探讨模糊阈值在近视发生发展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38名志愿者参加本实验,正视组15位,等效球镜度为0.50~-0.50D;近视组23位,其中稳定性近视组17位,屈光不正平均为(-4.76±1.40)D,进展性近视组6位,屈光不正平均为(-3.33±1.43)D。受试者在屈光全矫基础上,采用JND标准测量模糊阈值。结果正视组模糊阈值为(0.21±0.06)D,稳定性近视组为(0.27±0.05)D,进展性近视组为(0.33±0.06)D。近视组的模糊阈值高于正视组(P=0.001),近视组中,进展性近视组的模糊阈值高于稳定性近视组(P=0.028)。结论近视对模糊的敏感度下降,其中进展性近视的敏感度下降更显著,这可能是近视调节滞后增加的部分原因。  相似文献   
3.
葡萄膜炎的中医治疗研究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近年来采用中医治疗葡萄膜炎的相关报道进行综述,提出问题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4.
应用神经轴突示踪技术研究人类视觉神经通路胚胎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神经轴突示踪方法 ,研究人类视觉神经通路在胚胎期 12w时的发育情况。方法 :取 12w胎龄的胚胎 ,浸泡在 4 %的甲醛缓冲液中固定后 ,分别在视束、上丘臂和视皮质下植入DiI染料 (DiI,1,1’ dioctadecyl 3,3,3’ ,3’ tetramethylin docarbocyanineperchlorate)。于室温下放置 4w ,待DiI晶体充分扩散后 ,根据神经轴突方向切片 ,通过共焦激光扫描显微镜观察并记录结果。结果 :大体标本观察可见到 ,视网膜神经纤维投射已到达外侧膝状体、上丘。切片观察发现 :外侧膝状体处尚未出现分层现象 ;上丘处 ,来自视网膜的神经纤维位于上丘臂的背侧 ;视皮质下已存在板层结构 ,板层内神经元呈多种形态。结论 :通过神经轴突示踪技术发现 ,12w时视网膜的神经纤维投射已经到达外侧膝状体和上丘 ,视皮质下存在板层结构。这说明人类视觉神经通路发育存在“等待期”。  相似文献   
5.
6.
两种视力表检查89位学龄前儿童视力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学龄前儿童Lea Symbols与Tumbling E两种视力表的检测率、单眼视力值.建立3。4周岁儿童正常的视力值。方法招募温州市区29—53月龄的89名学龄前儿童,入选标准是身体一般情况良好。智力发育正常,除屈光不正外无其他眼病。以随机顺序用两种视力表检查儿童单眼视力,用间插的logMAR记分方法记录结果。招募23名成人志愿者,分别用两种视力表检查单眼视力.获得两者之间的换算关系。结果成人44眼Lea Symbols的平均视力比Tumbling E高0.02logMAR。89名儿童Lea Symbols视力表的检测率为88%.而Tumbling E视力表的检测率为65%,统计学分析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60位儿童中115眼能同时配合查Lea Symbols与Tumbling E,Lea Symbols的平均视力为0.17±0.09.Tumbling E的平均视力为0.25±0.09.两者作配对t检验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两种视力表视力相关性高(r=-0.73,P〈0.01),两种视力表视力差值不随视力水平的改变而变化(P=-0.60)。正常屈光状态下儿童Lea Symbols 平均视力0.16±0.07(120眼)。Tumbling E的平均视力0123±0.07(91眼)。结论Lea Symbols视力表和Tumbling E视力表是测量视力可靠且有效的方法.检查4周岁以下儿童的视力时首选Lea Symbol视力表。与Tumbling E视力表相比,Lea Symbol视力表过高估计视力.原因可能在于两种视力表的不同设计以及儿童的认知水平差异。  相似文献   
7.
斜视手术前后双眼视觉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斜视对双眼视觉的影响及不同双眼视检查方法的评价。方法89例共同性斜视分为间歇性外斜、恒定性外斜及恒定性内斜3组。定量测量斜视度;检查双眼视觉状态及视网膜对应情况;测定远近立体视锐度。并观察斜视手术前及手术后1周、1月的斜视度、双眼视觉状态及远、近立体视锐度变化。结果3组术后双眼视功能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术后1周与1月双眼视功能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恒定性斜视术后立体视恢复好于间歇性外斜视,且近立体视恢复好于表视;立体视检查非随机点画片(Titmus与Optec3500)与随机点画片(TNO)检查结果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线状镜较Worth四点检测阳性率高;大于9岁患者术后双眼视觉较术前增加32%。结论斜视手术是恢复、重建双眼视觉的有效方法,不同检测方法结果不一致,需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8.
水蛭提取液对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内游离钙离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水蛭提取液对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内游离钙离子(Intracellular liber calcium ion,[Ca2 ]i)浓度的影响。方法利用体外培养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采用双波长荧光分光光度计测量法测定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内[Ca2 ]i浓度。结果空白组(A)133.4517±13.17789、凝血酶组(A1)192.2037±4.54292、水蛭组(A2)96.9935±8.80148、水蛭和凝血酶同时加组(A3)142.0867±26.47195、先加水蛭后加凝血酶组(A4)162.7284±29.13950、先加凝血酶后加水蛭组(A5)130.4810±20.48673。结论水蛭提取液能使RPE细胞内游离Ca2 浓度下降,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水蛭提取液抑制RPE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防治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提供了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9.
点扩散函数法在人眼成像质量分析中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采用点扩散函数(point spread function,PSF)分析系统,获得在人眼的视网膜成像质量表达中的各种特征,研究其在人眼成像质量评价中的作用。方法应用点扩散函数分析系统(PSF-1000),测量22例近视无散光者的视网膜成像质量,在瞳孔3mm和6mm状态下,取22眼调制传递函数(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MTF)曲线中的12个点,分别等同于对数视力表4.0~5.1的12个点,针对PSF分析系统中的MTF参数进行比较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PSF反映的是光强度大小和位置的偏差。PSF分析系统可直接采用屈光系统MTF曲线表达人眼的成像特征,该曲线MTF值从低频至中频迅速下降,高频趋向缓和至零,定量并客观地表达了人眼成像质量从低频至高频的改变。②左、右眼的MTF表达具有镜像对称性。⑧个体之间MTF值差异大(如空间频率为3.00c/d时,3mm瞳孔直径的MTF值为0.68-0.98,6mm瞳孔直径的MTF值为0.51~0.85)。④3mm和6mm瞳孔直径时的MTF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点扩散函数分析系统既能表达总眼球成像的各种光学特性,又体现了像差、衍射和散射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10.
眼科临床毕业生3年考核实践及问卷调查表明,眼科典型病例图像蕴含临床大量信息,其知识面扩展性强,能满足眼科临床技能测试要求,较传统单纯笔试更能反映学生临床知识面与综合技能水平,并能引导学生在实习中培养临床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