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2篇
预防医学   20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2015-2018年福建省哨点医院食源性疾病沙门氏菌感染情况、血清型分布、耐药特征、病因性食品来源,以了解福建省重要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情况。方法 对10家哨点医院分离的707株沙门氏菌进行血清学分型,依据CLSI推荐的药敏试验抗生素选择原则、选取14种抗生素进行药敏试验,并对病因性食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07株沙门氏菌主要是鼠伤寒沙门氏菌(57.85%)、其次是肠炎沙门氏菌(15.42%),共涵盖43个血清型;病因性食品以粮食及其制品为主(22.21%),其次是乳与乳制品(16.31%);在对14种抗生素的药敏试验中,沙门氏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73.39%),其次是四环素(68.53%)、头孢唑林(54.65%)。对亚胺培南耐药率最低(1.72%),多重耐药菌逐年增多。结论 继续加强食源性疾病监测,提高食品安全隐患的早期识别、预警与防控能力。同时加强食品监管力度,从源头预防控制食源性感染。临床应结合药敏结果,制定合理用药方案,以降低抗生素耐药性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肠炎沙门菌(Salmonella enteritidis)食物中毒的判定提供实验室检测依据。[方法]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1起食物中毒病人分离株和福建省以往分离的肠炎沙门菌株进行分子分型。[结果]不同病人的6株肠炎沙门菌PFGE结果均为同一型别,与往年分离的病人分离株的型别有异。[结论]PFGE分型技术可用于肠炎沙门菌的准确分型,有助于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分析、溯源、判定和控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福建省常见市售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污染状况及药物敏感性,以获得相关基础数据,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基本依据。方法采集食品依据标准方法进行常规检测,并对分离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9个地市的797份样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总检出率为5.0%,其中熟肉制品污染最严重(9.5%),沙拉和冷冻饮品次之。定型包装食品中的检出率低于散装食品。40株菌株的药敏试验中,青霉素、苯唑西林和红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92.5%、40.0%和30.0%,35%的菌株显示对3种及以上药物的多重耐药性。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熟肉制品、沙拉和冷冻饮品污染较严重,应重点关注;金黄色葡萄球菌多重耐药现象突出。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福州市某生猪养殖场沙门菌污染及菌株耐药状况,为食物中沙门菌污染及人感染提供溯源参考。方法分别于猪育肥前后期采集各类样品共158份,进行沙门菌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样品沙门菌检出率为3.8%(6/158),其中育肥前期2.5%、育肥后期5.1%;6株沙门菌分型:鼠伤寒沙门菌3株,基桑加尼、斯坦利和阿贡纳沙门菌各1株;菌株对15种抗生素药敏试验结果:红霉素100.0%耐药,其次为四环素、萘啶酸、氯霉素、氨苄西林和甲氧苄啶/磺胺,耐药率为66.7%,庆大霉素和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率为50.0%。结论生猪养殖场存在沙门菌污染威胁,应定期监测养殖环境中沙门菌污染情况及耐药性,以预防感染。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福建省生肉及含肉馅速冻米面制品中产气荚膜梭菌的污染状况。方法参照GB 4789.13-2012产气荚膜梭菌检验方法进行检测,并进行确证试验。结果样品中产气荚膜梭菌检出率8.7%(32/366);生肉中产气荚膜梭菌检出率(14.8%,31/210)高于含肉馅速冻米面制品(0.6%,1/156);生肉中产气荚膜梭菌各季度均有检出且呈上升趋势,含肉馅速冻米面制品中的产气荚膜梭菌仅在第3季度有少量检出;农村中的生肉产气荚膜梭菌检出率26.3%(10/38)高于城市12.2%(21/172)。结论福建省生肉中存在产气荚膜梭菌污染,农村生肉检出率更高,易引起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6.
正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是当前各级卫生监测机构的重要工作内容。2000年版本的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系列标准实施以来,暴露出与其他卫生标准不配套等问题,导致基层检验机构执行标准常出现一些混乱,甚至引起法律纠纷。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13年12月公布的GB/T 18204.3-2013《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第3部分:空气微生物》(2013版标准),于2014年12月1日正式实施[1]。总体来说,2013版标准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SA)分离株产生肠毒素(SE)的能力及分型.方法 对2010-2011年福建省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网SA分离株进行产毒试验,分别用全自动酶联荧光免疫法和葡萄球菌肠毒素试剂盒进行检测并分型.结果 74株分离株中有28株产肠毒素,产毒株检出率37.8%,肠毒素以A、D型检出率较高,分别为32.1%和21.4%.不同来源食品检出率不同,熟肉制品中检出率最高(54.2%),其次为凉拌菜(42.9%)和豆制品(40.0%).结论 SA产毒菌株的污染状况不容忽视,应加强对熟肉制品生产的管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巢蜜中嗜渗酵母的污染状况。方法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蜂蜜》的DG18平板菌落计数法对福州市某蜂场的巢蜜进行检验。结果春季采集的30份巢蜜样品中嗜渗酵母检出率达100.0%,而夏季采集的20份样品检出率为55.0%。嗜渗酵母与水分含量有关。结论应制定相应检测标准,利用先进的检测手段,从源头控制微生物进入蜂蜜,提高蜂蜜品质。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福建省2011年婴幼儿配方食品和谷类辅助食品中阪崎肠杆菌的污染状况.方法 从全省9地市超市及食品零售店中收集145件婴幼儿配方食品和谷类辅助食品,按GB 4789.40-2010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阪崎肠杆菌检验的MPN法进行检测.结果 145件样品中,阪崎肠杆菌总污染率为21.3%,其中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污染率为29.7%(33/111).结论 阪崎肠杆菌对婴儿配方食品以及谷类辅助食品已构成严重潜在的危险,应加强卫生质量管理,确保婴幼儿食品的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PCR-RFIP基因分型方法对分离自福建省不同地区不同种类食品中的空肠弯曲菌株的鞭毛蛋白基因flaA进行分型,掌握福建省食品中空肠弯曲菌的基因型别,为流行病学追踪调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欧洲弯曲菌实验室网络Campynet推荐的空肠弯曲菌鞭毛蛋白基因flaA的PCR-RFLP分型方法(http://Campynet.vetinst.dk/Fla.htm).即用PCR技术对弯曲菌的鞭毛蛋白基因/flaA上的一个1700 bp片段进行扩增,再用限制性内切酶Ddel对PCR产物进行酶切,通过凝胶电泳并分析酶切图谱.结果:目前福建省食品中分离的空肠弯曲菌基因型别较多样,34株空肠弯曲菌可分为18个型别.不同地区分离的菌株其基因型多不相同,只有4个型别在不同地区的菌株间有重复.结论:空肠弯曲菌鞭毛蛋白基因flaA的PCR-RFLP分型方法分辨率高,可重复性好,不需要特殊设备,且操作简单、快速,适合于实验室开展,且方法标准化后,能将世界各地获得的数据进行比较,从而能更好的了解各个基因型的区域分布和流行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