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3 毫秒
1
1.
目的:评价经皮椎间孔脊柱内窥镜下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7月-2013年3月本院收治并采用经皮椎间孔脊柱内窥镜下技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265例,通过回顾分析治疗过程,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Nakano改良标准评定治疗效果。结果:患者术前、术后7d、术后30d和术后180d的VAS评分分别为(7.27±1.34)分、(2.95±1.16)分、(1.52±1.04)分、(1.49±0.76)分,术后7、30、180d与术前VAS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47.2±7.5)min,平均住院时间为7.8d。经治疗,优、良、可和差例数分别为209、45、11和0例,治疗优良率为95.85%。本组有2例患者术后过性下肢痛觉过敏,经对症治疗7~14d后得以恢复。患者整体恢复情况良好,未出现术后复发再手术、未发生神经根损伤,未出现术中大出血。结论:经皮椎间孔脊柱内窥镜下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以有效避免创伤,具有出血少、恢复快、疗效好的优势,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3.
目的:评价经皮椎间孔脊柱内窥镜下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7月-2013年3月本院收治并采用经皮椎间孔脊柱内窥镜下技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265例,通过回顾分析治疗过程,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Nakano改良标准评定治疗效果。结果:患者术前、术后7 d、术后30 d和术后180 d的VAS评分分别为(7.27±1.34)分、(2.95±1.16)分、(1.52±1.04)分、(1.49±0.76)分,术后7、30、180 d与术前VAS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47.2±7.5)min,平均住院时间为7.8 d。经治疗,优、良、可和差例数分别为209、45、11和0例,治疗优良率为95.85%。本组有2例患者术后过性下肢痛觉过敏,经对症治疗7~14 d后得以恢复。患者整体恢复情况良好,未出现术后复发再手术、未发生神经根损伤,未出现术中大出血。结论:经皮椎间孔脊柱内窥镜下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以有效避免创伤,具有出血少、恢复快、疗效好的优势,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后路显微内镜椎间盘切除术(MED)与自动经皮腰椎间盘切吸术(AP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患者病情,按照资料方法将320例患者分为MED组和APLD组,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和临床疗效。结果MED组和APLD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ED组和APLD组治疗优良率分别为90.63%和90.9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77,P〉0.05)。两组各有1例发生椎间盘炎,对症治疗后康复。患者整体恢复情况良好,均未出现术后复发再手术病、发生神经根损伤、术中大出血病例。结论MED和APLD作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方法,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情况下,疗效并没有明显差异。在临床实践中,务必要根据患者手术指证,选择合适的方法,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