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4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血浆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的致病性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由于CNS极易产生耐药性,因此对于由CNS引起的感染,如何合理地选用抗生素,特别是对于那些尚不能开展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的基层医务工作者带来较大的困难。为了寻求最佳抗菌方案,遂统计了邵阳医专微生物室自2000年1月~2003年1月记录完整的355株CNS的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我校新人学大、中专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为我校的预防保健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9级全部大、中专新生共计3486人,进行乙肝五项及肝功能测定.结果 HBsAg阳性者244人(阳性率为7%);感染模式以"大三阳"、"小三阳"为主(阳性率为25.82%、47.13%);丙氨酸转氨酶升高8例(增高率为3.28%),男女增高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应加强新生乙型肝炎病毒及丙氨酸转氨酶的检测,并采取相应的综合防治措施,以预防和控制HBV在我校内传染.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分子佐剂IL-17、IL-2对铜绿假单胞菌(Pa)外膜蛋白OprI免疫效果的影响。方法分别以IL-17、IL-2作为分子佐剂用Pa外膜蛋白OprI于第0、2、4周免疫雌性C57BL/6小鼠,同时设立单独的佐剂与蛋白对照组。末次免疫2周后,ELISA检测各组小鼠血清IgG、IgA以及IgG亚类水平;ELISA法检测小鼠脾细胞上清中Th1/Th17型细胞因子INF-γ、IL-2、IL-17以及Th2型细胞因子IL-4、IL-6水平;MTT法检测IL-17、IL-2分子佐剂对小鼠脾细胞增殖情况的影响,并以ConA作为阳性对照;末次免疫2周后Pa鼻内感染小鼠,感染后10 d计算各组小鼠死亡率并取小鼠肺组织检测菌体载量。结果 ELISA结果显示,OprI-IL-17、OprI-IL-2组小鼠血清中IgG、Ig A以及IgG亚类水平均显著高于各对照组(P0.05),且其中各实验组IgG2a/IgG1的比值均大于1;IL-17、IL-2佐剂能够显著提高小鼠脾细胞上清中Th1/Th17型细胞因子INF-γ、IL-2、IL-17水平(P0.05),而Th2型细胞因子IL-4、IL-6水平则无显著差异(P0.05);此外,OprI-IL-17、OprI-IL-2组的淋巴细胞增殖最为显著(P0.05);相较于各对照组,OprI-IL-17、OprI-IL-2组能够显著降低小鼠肺组织菌体载量以及小鼠死亡率(P0.05),保护效果显著提高。结论 IL-17、IL-2佐剂均能有效增强Pa外膜蛋白OprI的体液、细胞免疫水平以及抗感染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铜绿假单胞菌(Pa)重组外膜脂蛋白A(OmlA)抗原的免疫功能,并初步探讨不同佐剂对其免疫效果的影响。方法将OmlA抗原分别与佐剂IL-17和氢氧化铝进行混合吸附。然后将OmlA抗原以及吸附好佐剂的OmlA抗原分别在0、2、4周时注射到4~5周龄C57BL/6小鼠的腹腔进行免疫,同时设立IL-17、氢氧化铝和PBS免疫组为对照。检测免疫小鼠血清中IgA、IgM、IgG、IgG1以及IgG2a的水平。采用ELISA检测免疫小鼠脾组织上清中Th1/Th17型细胞因子IFN-γ、IL-2以及Th2型细胞因子IL-4、IL-6的含量。采用MTT法检测不同组小鼠脾细胞增殖的情况。最后一次免疫2周后使用致死量Pa鼻内感染小鼠,10 d后检测小鼠肺组织中Pa载量和统计小鼠死亡数量并计算各组小鼠的死亡率。结果 ELISA结果证明OmlA、OmlA-AH和OmlA-IL-17组免疫小鼠血清中IgA、IgM、IgG以及IgG亚类(IgG1和IgG2a)的含量明显比各对照组高。OmlA-AH组中IgG2a/IgG1的比值小于1,且AH能提高脾组织中IL-4和IL-6的量,但IFN-γ和IL-2水平不变。OmlA-IL-17组中IgG2a/IgG1的比值大于1,且IL-17能提高小鼠脾细胞中IFN-γ和IL-2的量,但不影响IL-4、IL-6的表达。AH和IL-17能增强OlmA刺激导致的淋巴细胞增值。与对照组相比OmlA、OmlA-AH和OmlA-IL-17组能够减少小鼠肺组织中Pa载量和小鼠死亡率。结论 Pa OmlA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保护作用,且AH和IL-17能够增强其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5.
卿蕊  向晴可  肖非  唐小英 《免疫学杂志》2020,36(3):208-212,218
目的初步探讨肺炎克雷伯菌黏附素FimH蛋白诱导巨噬细胞分泌炎症因子及其作用机制,为阐明肺炎克雷伯菌的致病机制提供实验证据。方法使用肺炎克雷伯菌FimH蛋白刺激巨噬细胞,然后用ELISA法检测IL-1β、TNF-α和IL-6的含量,用Western blot检测iκB-α的表达量。分别用TAK-242、PDTC、SB203580和SP600125预处理巨噬细胞,抑制TLR4、NF-κB、p38和c-Jun活性,再使用ELISA法检测FimH蛋白刺激后IL-1β、TNF-α和IL-6的表达。结果使用FimH蛋白刺激人源性巨噬细胞,IL-1β、TNF-α和IL-6的分泌量明显高于对照。FimH蛋白刺激会够降低细胞中iκB-α的含量。当使用TAK-242抑制TLR4的活性后,FimH蛋白诱导的IL-1β、TNF-α和IL-6表达量下降。使用PDTC和SB203580分别抑制NF-κB和p38的活性,也发现FimH蛋白诱导炎症因子能力下降。但是抑制c-Jun的活性不影响FimH蛋白诱导IL-1β、TNF-α和IL-6的表达。结论肺炎克雷伯菌FimH蛋白能够通过TLR4/NF-κB途径诱导巨噬细胞分泌IL-1β、TNF-α和IL-6。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各种标本金黄色葡萄球菌(SAU)的检出率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我校附属医院分离到的217株SAU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头孢西丁纸片法测定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结果 217株SAU检出MRSA112株,检出率51.61%,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105株占48.39%.MRSA菌株除对万古霉素100 %敏感,对利福平耐药率较小外,对其余抗菌药物耐药率均在68%以上;MSSA对青霉素、复方新诺明105株92.38%和71.43%耐药外,对其余抗菌药物耐药率均在40%以内.MRSA的耐药率高于MSSA.SAU在各种标本中分布,以在伤口分泌物、脓液、痰中多见.结论临床分离的SAU中MRSA耐药率较高,许多MRSA菌株为多重药耐药菌,临床实验室应加强MRSA耐药性监测.  相似文献   
7.
多糖铁复合物治疗76例儿童缺铁性贫血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口服多糖铁复合物治疗儿童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4月至2009年4月在我院儿科门诊和住院部的76例缺铁性贫血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多糖铁复合物胶囊50mg/d,口服,1次/d,对照组给予硫酸亚铁片5me,/(kg·d),口服,1次/d。两组疗程相同,一周为疗程,共治4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0%,对照组总有效率87.33%。两组间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自身比较,在提高血红蛋白(P〈0.01)和红细胞、血清铁蛋白等方面(P〈0.05)有显著差异。治疗组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多糖铁复合物能快速提高血红蛋白等各项指标,能有效地治疗儿童缺铁性贫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情况,以合理地选择抗生素。方法无菌抽取临床怀疑为败血症的新生儿血液进行培养、鉴定及药敏实验。结果 310份血培养分离出病原菌65株,其中G+球菌49株,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G-杆菌16株。G+球菌对青霉素、氨苄青霉素、红霉素等敏感率较低,G-菌对哌拉西林、氨苄西林及第二、三代头孢等有较高的耐药性。结论葡萄球菌、克雷伯菌属、大肠埃希茵及肠杆菌属是新生儿败血症的主要病原菌,所有细菌对常用抗生素有较高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9.
邵阳地区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株的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的分析,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应用WALKAWAY-40系统分离鉴定出32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并检测β-内酰胺酶阳性和耐苯唑西林的菌株。结果β-内酰胺酶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离率为95.4%,对抗生素的耐药性高于β-内酰胺酶阴性菌;耐苯唑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率为70.2%,除万古霉素外对其他抗生素均为高度耐药,与苯唑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32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分析,其耐药性需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关注,应根据分离株耐药特点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磷酸铝(AP)和氢氧化铝(AH)佐剂对布鲁菌外膜蛋白31(Omp31)诱导产生体液、细胞免疫反应以及免疫保护作用的影响。方法制备AP佐剂以及AH佐剂,并与纯化的布鲁菌Omp31进行混合吸附,检测吸附率;将AP、AH吸附完成的Omp31蛋白分别于0、2、4周腹腔注射免疫BLAB/c小鼠,同时设立未吸附佐剂的Omp31蛋白免疫组与PBS免疫组作为对照。分别于0、2、4、6周ELISA检测小鼠血清Ig G、Ig G1、Ig G2a水平以及生殖道分泌物分泌型Ig A(s Ig A)水平;于第6周取小鼠脾细胞体外培养,Omp31刺激细胞48 h后,ELISA检测培养细胞上清中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CCK-8法检测小鼠淋巴细胞增殖情况;小鼠于第6周用布鲁菌强毒株进行攻击,并分别于攻击后1周、2周检测小鼠脾脏组织菌体含量。结果 AP、AH佐剂对于不同浓度Omp31吸附率分别可达到70%与85%以上;ELISA结果显示AP组与AH组诱导产生的血清Ig G、Ig G1、Ig G2a以及生殖道s Ig A水平均在末次免疫2周后到峰值,其中AH组高于AP组,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CCK-8实验结果显示AH组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显著高于AP组,且均高于对照组,AH组脾细胞上清中的IFN-γ水平显著高于AP组,而IL-10水平无显著差异;强毒株16M攻击后2周,AH组小鼠脾脏菌体载量显著低于AP组。结论 AP佐剂以及AH佐剂均能有效增强布鲁菌Omp31的免疫原性及其抗感染保护作用,且AH佐剂效果好于AP佐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