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4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C IK过继免疫治疗对手术后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0例肺癌患者外周血T细胞、B细胞和NK细胞表型。结果:肺癌患者CD3+、CD4+、CD4/CD8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呈显著性差异,而CD8+细胞高于对照组(P<0.01)。经C IK治疗后CD3+、CD4+、CD3-/CD16+56+细胞和CD4/CD8比值都升高,其中CD4+、CD3-/CD16+56+细胞与治疗前比较呈显著性差异(P<0.05),而CD8+细胞与治疗前比较降低(P<0.05);CD19在治疗后稍有增高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C IK过继免疫治疗对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恢复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P53和siRNA-c-myc质粒对乳腺癌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从而分析其在临床上治疗乳腺癌的价值。方法共表达P53和siRNA-c-myc的质粒转染人乳腺癌细胞株,对照组则是空白质粒的转染的人乳腺癌细胞株。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两组P53和c-myc基因的表达,用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的表达的情况,另外还要用MTT法检测两组乳腺癌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与空白质粒组相比,P53和siRNA-c-myc质粒组可以显著地抑制c-myc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情况,同时增强了P53基因及蛋白的表达,另外还能够使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能力大大降低。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相关数据具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结论采用P53和siRNA-c-myc质粒技术可以有效地增强乳腺癌细胞P53的表达和抑制c-myc的表达,还可以抑制人乳腺癌细胞的分裂及增殖,由此推测上调P53、下调c-myc基因可以到达抑制人乳腺癌细胞的增殖作用,这也为乳腺癌的治疗的研究提供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真核转染技术对乳腺癌细胞进行转染,探讨P53和siRNA-c-myc质粒对乳腺癌细胞生物学特性影响。方法治疗组是利用真核转染技术来共表达P53和siRNA-c-myc质粒,使其在质粒的介导下导入人体乳腺癌细胞内,通过观察细胞的形态以及其增殖能力从而探究其对乳腺癌的治疗作用,对照是以正常的乳腺癌细胞为研究对象。结果治疗组成功的将P53和siRNA-c-myc重组质粒导入人体乳腺癌细胞内,重组细胞的形状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更接近正常的细胞,与对照组相比其增殖能力下降。结论 P53和siRNA-c-myc质粒对乳腺癌具有抑制作用,在乳腺癌的协同治疗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带血管蒂腹直肌肌皮瓣在乳腺癌术后胸壁复发及放射性溃疡胸壁切除重建中的应用.方法全麻下行胸壁复发灶、放射性溃疡软组织广泛切除加部分全层胸壁切除,切取带有腹壁上动静脉血管蒂的纵行腹直肌肌皮瓣修复胸壁缺损,重建胸壁.结果应用3例,其中胸壁复发全层胸壁切除2例,均Ⅰ期甲级愈合、放射性溃疡1例,术后Ⅱ期愈合,无围手术期死亡,无腹壁疝发生.结论带血管蒂腹直肌肌皮瓣移植用于乳腺癌术后难治性胸壁复发及放射性溃疡胸壁切除重建,具有抗感染能力强、覆盖面大的优点,重建后的胸壁稳定,不需额外支持物.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性,50岁,因发现右乳肿物4年于1988年10月确诊为右乳癌,并行右乳癌根治术,术后病理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术后行Co~(60)放疗,CVA方案化疗,经过顺利。1991年12月因右胸壁肿物行肿物穿刺细胞学检查找到癌细胞,证实为右乳癌术后胸壁复发,再次行放疗,总量达60Gy后,行手术切除。1993年7月,因刺激性咳嗽,痰中带血1个月,行支气管镜检查,诊断为左肺中心型肺癌,病理诊断为:未分化小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P53及siRNA-c-myc对乳腺癌的作用机制。方法测定乳腺癌标本内P53蛋白阳性表达率,采用siRNA干扰乳腺癌细胞株c-myc,检测其癌细胞增殖分化的情况。结果乳腺癌患者中P53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siRNA导入组细胞增殖明显受到抑制(P<0.01)。结论 P53和c-myc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检测乳腺癌中P53蛋白的表达情况可作为判断癌症转移和预后的参考指标,c-myc可作为基因疗法中重要的靶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消化系统肿瘤中的C-MYC基因扩增的情况。方法: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测定84例老年患者恶性肿瘤中的C-MYC基因,通过激光密度扫描仪对EB染色后的琼脂糖凝胶进行积分光密度分析。结果:正常组织无C-MYC扩增,C-MYC/N+L-MYC比值95%可信区间为0.0869~0.6257,胃癌组织C-MYC基因扩增阳性率为69.5%,直肠癌组织的C-MYC基因扩增阳性率为62.2%,肝癌组织C-MYC基因扩增阳性率为55.6%,145例肿瘤组织C-MYC扩增总阳性率为65.5%。结论:癌组织C-MYC扩增高于正常组织,在不同消化系统肿瘤组织中扩增程度不同,与细胞潜在的增殖能力成正相关,对消化系统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特别是指导临床基因治疗提供有用的资料。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P53及siRNA-c-myc对乳腺癌的影响。方法测定乳腺癌标本内P53蛋白阳性表达率,采用siRNA干扰乳腺癌细胞株c-myc的表达,检测其癌细胞增殖分化的情况。结果乳腺癌患者中P53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siRNA导入组细胞增殖明显受到抑制(P<0.01)。结论 P53和c-myc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检测乳腺癌中P53蛋白的表达情况可作为判断癌症转移和预后的参考指标,c-myc可作为基因疗法中重要的靶点。  相似文献   
10.
隐性乳癌4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隐性乳癌是一种少见的特殊型乳癌,其发病率国外报道占同期乳癌的0.46%~1%;国内报道0.7%~8.3%,我院自1988年~1998年共收治4例隐性乳癌,占我院同期乳癌0.44%。 1 病例介绍 1.1 例1,女性,58岁。右腋窝肿物3个月,活检术后20日于1998年6月22日入院。活检结果:右腋窝淋巴结转移癌。经详细检查乳房及其他脏器均未发现原发癌。行右乳根治术。术后病理连续切片未发现原发灶、腋窝淋巴结1/3癌转移。术后常规化疗及放疗。 1.2 例2,女性,50岁。左腋窝肿物20日于1991年12月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