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预防医学   6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乙型肝炎病毒(HBV)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广,发病率高,且目前无治愈乙肝的特效药。我国是乙型肝炎高流行区,HBV感染已成为普遍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为了解随州市健康人群HBV感染状况,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随州市健康人群麻疹、流行性乙型脑炎及脊髓灰质炎抗体水平,评价疫苗接种效果和人群免疫状况,为制定免疫规划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分层随机抽样的原则抽取健康人群4704名,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麻疹、乙脑以及脊灰IgG抗体。结果共检测4704份血清标本,麻疹、乙脑、脊灰IgG阳性率分别为92.84%、76.00%、68.24%。结论随州市健康人群麻疹IgG抗体处于较高水平,乙脑IgG抗体及脊灰IgG抗体阳性率较低,学龄后儿童乙脑抗体保护率有降低的趋势,应加强麻疹、乙脑及脊灰的接种率和接种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HIV/AIDS患者外周血CD4 、 CD8 、 CD3 淋巴细胞与血液各组份白细胞(WBC)、总淋巴细胞(TL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血小板(PLT)的相关性.[方法]采用Spearman秩和相关回顾性分析297例HIV感染者TLC和CD4 /CD8 /CD3 T淋巴细胞数的相关性.[结果]297例HIV感染者/AIDS患者血中CD4 淋巴细胞与血液中各组份的相关关系均有统计学意义,但只与TLC、 WBC呈中度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76、0.423,与其他各组分呈弱相关;对CD4 淋巴细胞分组(CD4 <200/μl、 200/μl≤CD4 <500/μl、 CD4 ≥500/μl)后,随着淋巴细胞计数的增加,血液各细胞值低于正常值的百分比减少;按患者和感染者来分组后,除RBC和HGB外,患者CD4 细胞与血液各组份的相关关系均较感染者高;经中西医联合治疗后,患者CD4 细胞与WBC、 TLE、 RBC、 HGB相关性更强.297例HIV/AIDS患者血中CD3 、 CD8 淋巴细胞与血液中各组份的相关关系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与WBC呈中度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95、0.425;与TLC呈强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75、0.777.[结论]HIV/AIDS患者外周血,尤其是AIDS忠者CD3 、 CD4 、 CD8 淋巴细胞与血液TLC相关性较强,可以将其作为反映HIV/AIDS患者机体免疫状况及疾病发展阶段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乙肝疫苗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的效果,探讨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方法。方法按自愿原则将随州市曾都区HBsAg阳性孕妇319例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156例孕妇,于妊娠第28,32,36周肌肉注射HBIG 200IU及10μg基因乙肝疫苗,新生儿出生12h内、1月、6月龄各注射HBIG 100IU及5μg乙肝疫苗。对照组HBsAg阳性孕妇163例,不用药,仅新生儿出生后12h内、1月、6月龄接种乙肝疫苗每次5μg。所有新生儿均随访至3岁。乙肝标志物检测采用酶联免疫法,HBV-DNA病毒载量采用核酸扩增(PCR)荧光定量方法。结果实验组新生儿宫内感染率(6.41%)低于对照组(16.57%),新生儿HBsAb阳性率(22.44%)高于对照组(4.91%),1年后实验组幼儿HBV感染率(1.28%)低于对照组(13.50%),HBsAb阳性率(95.87%)高于对照组(88.39%),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3年后实验组幼儿HBV感染率为1.90%,低于对照组(14.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10,P〈0.001);但实验组、对照组幼儿HBsAb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能有效地阻断乙肝母婴宫内及生长过程中的感染,提高婴儿乙肝表面抗体应答率,有效地保护儿童健康。  相似文献   
5.
艾滋病的流行规律是在高危人群流行一定时间后,向一般人群扩散蔓延,并波及妇女和经母婴垂直传播造成新生儿HIV感染[1].在我国通过母婴传播途径感染HIV 的比例已由1998年的0.10%上升到2003年的0.60%[2];一些省份孕产妇感染率超过1.00%[3].但与经性和静脉吸毒传播不同,HIV的母婴传播和经血液或血液制品传播,只要采取有效预防控制措施则基本上可以防止[4].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乙肝疫苗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的效果,探讨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方法。方法按自愿原则将随州市曾都区HBsAg阳性孕妇319例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156例孕妇,于妊娠第28,32,36周肌肉注射HBIG 200IU及10μg基因乙肝疫苗,新生儿出生12h内、1月、6月龄各注射HBIG 100IU及5μg乙肝疫苗。对照组HBsAg阳性孕妇163例,不用药,仅新生儿出生后12h内、1月、6月龄接种乙肝疫苗每次5μg。所有新生儿均随访至3岁。乙肝标志物检测采用酶联免疫法,HBV-DNA病毒载量采用核酸扩增(PCR)荧光定量方法。结果实验组新生儿宫内感染率(6.41%)低于对照组(16.57%),新生儿HBsAb阳性率(22.44%)高于对照组(4.91%),1年后实验组幼儿HBV感染率(1.28%)低于对照组(13.50%),HBsAb阳性率(95.87%)高于对照组(88.39%),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3年后实验组幼儿HBV感染率为1.90%,低于对照组(14.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10,P<0.001);但实验组、对照组幼儿HBsAb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能有效地阻断乙肝母婴宫内及生长过程中的感染,提高婴儿乙肝表面抗体应答率,有效地保护儿童健康。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