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蔡园  刘迪军 《中国保健》2008,16(9):353-354
肠套叠是小儿常见急腹症,临床表现多不典型,常首先就诊于儿内科,早期确诊对治疗和预后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我科自2003年1月~2008年1月共接诊肠套叠37例初诊为儿内科疾病收入,最后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空气或钡灌肠X线检查、外科手术证实为肠套叠.本文对此37例小儿进行临床分析,以求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不同剂量沐舒坦治疗小儿急性肺损伤,评价其疗效。方法:选择2004年1月~2007年12月收住我院的急性肺损伤患儿116例,随机分为3组,即大剂量沐舒坦[30mg/(kg·d)]组、常规剂量[5mg/(kg·d)]组及对照组,监测PaO2、PaO2/FiO2及临床转归。结果:各组治疗后PaO2及PaO2/FiO2较治疗前明显好转,治疗3d时大剂量组PaO2及氧合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常规剂量组(均P〈0.05)。经治疗,进展到ARDS者大剂量组明显少于常规剂量组及对照组(Х^2=7.6,P〈0.05)。剔除ARDS病例后,大剂量组PaO2/FiO2恢复到300mmHg以上时间明显短于常规剂量组和对照组(F=11.5.P〈0.001)。结论:机械通气治疗基础上加用大剂量沐舒坦能提高小儿急性肺损伤的疗效,降低ARDS发毕率.  相似文献   
3.
小儿急性假性肠梗阻1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假性肠梗阻的病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17例小儿急性假性肠梗阻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7例患者符合急性假性肠梗阻的诊断标准,均为继发性的。非手术治疗效果好。结论小儿急性假性肠梗阻多为继发性,常在儿科常见病中伴发,早期诊断和积极的保守治疗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观察幽门螺杆菌(Hp)根除治疗对常规视治的轻度儿童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方法 血清Hp阳性的急性ITP初治患儿93例被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51例)和对照组(B组42例).B组行常规激素治疗,A组在此基础上加根除Hp治疗.结果 A组Hp清除率87.5%;两组间近期疗效无显著性差异,但1年内复发率A组低于B组(P=0.033).结论 Hp清除对儿童急性ITP的疗效无影响,但能减少复发率,对于Hp感染的ITP患儿建议行根除Hp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并探讨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中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法,设立治疗组45例,口服中药加阿奇霉素10mg/(kgod)静脉点滴,对照组45例,单纯应用阿奇霉素静脉点滴,两组均以7d为1个疗程。并观察两组的有效率、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变化。结果两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和73.33%,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发热消失时间、咳喘及罗音消失时间等方面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细胞因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能缩短病程,提高疗效,明显减轻患儿的痛苦,降低血清中细胞因子含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