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4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急性毒鼠强中毒161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加强对毒鼠强中毒的认识,分析了161例经毒物鉴定证实的毒鼠强中毒病人的中毒途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所见与治疗。结果表明:中毒途径为胃肠道中毒。毒鼠强中毒的潜伏期较短,多数在进食毒物0.5~1h内发病。主要中毒症状为头痛、头晕、乏力、恶心、呕吐、腹痛不安、严重者神志模糊、强直性惊厥与昏迷。一些病例有血清ALT与BUN升高,1例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24例ECG表现心肌缺血与损伤。主要治疗措施为清除消化道内毒物(催吐、洗胃、导泻),抗惊厥(肌注苯巴比妥钠),活性炭血液灌流以除去血中吸收的毒物,与其它对症支持疗法。经治疗161例全部痊愈。  相似文献   
2.
毒鼠强急性中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毒鼠强急性中毒黄韶清赵德禄1关福玉2刘荫棠2(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1毒物药物研究所,2全军毒物检测中心,北京100850)本文报告了161例急性毒鼠强中毒的主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所见和毒物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中女性1例,余为男性.年龄18至24岁...  相似文献   
3.
91年7月某单位发生集休食物中毒,有78人发病。当时迫切需要鉴定出毒物,以便对这起中毒病人进行有针对性的抢救治疗。本文建立了未见文献报导的血样、炭肾中痕量“四二四”的分离提取方法和GC-MS分析鉴定方法,快速准确地在中毒2天以后的血样、及用于透析中毒病人血液的人工炭肾  相似文献   
4.
血、尿中安眠酮及其代谢物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锋  刘荫棠  冯翠玲  罗毅 《药学学报》1994,29(8):610-616
通过一例安眠酮中毒病人血、尿中安眠酮及其代谢物的测定,描述了用紫外光谱(uv)、气相色谱(GC)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测定安眠酮及其代谢物的系统分析方法。样品的提取净化采用液一液萃取和固相萃取两种方法,都得到了很好的结果。紫外光谱用于测定血、尿中安眠酮和其代谢物的总量;气相色谱用于测定血、尿中安眠酮原药的含量;气相色谱质谱则用于鉴定血、尿中的安眠酮及其代谢物。除安眠酮外,血、尿中共检出10种安眠酮代谢物,其中包括两种乙酰化代谢物。此法还为临床救治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5.
对多种镇静安眠药物的薄层色谱方法进行了研究,建立了生物样品中18种安定类和巴比妥类药物的薄层色谱法。该法具有快速、准确、灵敏和分离效果较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对于有瘘型的低位肛门直肠畸形儿,通常采用肛门后切术(Cut-Back)治疗,但是因为肠壁与皮肤切口的后端相距较远,二者缝合时常常张力较高,容易导致术后切口裂开、感染。我们采用倒“V”形瘘管肛管瓣与皮肤切口嵌插缝合方法,试图对术式改进。手术方法;①由瘘口后缘至肛穴后部位行切开皮肤及肛门外括约肌②显露瘘管和肛管的后壁,以瘘口后缘为顶点倒“V”形切开,超过瘘管的狭窄部位,③向后翻转此瓣与皮肤切口嵌插缝合。术后观察随访,无切口裂开回缩者,肛门外形良好,排便控制功能良。  相似文献   
7.
大便失禁是高中位肛门闭锁患儿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其治疗方法有:股薄肌移植、臀大肌移植、盆底肌折叠及脉冲电刺激器埋植和二次Pena手术等方法,均获得了成功的疗效。许多研究表明,先天性肛门闭锁患儿有控制排便功能的横纹肌复合体存在,但其发育较正常儿差,Pena手术自1980年应用治疗高中位肛门闭锁后,术后排便功能有明显提高,此手术具有暴露横纹肌复合体解剖层次准确清楚,损伤小优点。本文病例采用Pena手术入路,了解大便失禁患儿直肠与横纹肌复合体关系,以便将直肠准确固定于肌肉中心。  相似文献   
8.
由于小儿术前禁食,手术失血及绝对血容量低,因此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中常需输血。但是输血带来的不良反应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除熟知的溶血反应,传染病毒感染性疾病如肝炎,巨细胞病毒感染,艾滋病外,输血对免疫的抑制受到关注[1]。它可延长人类及动物移植器官的生...  相似文献   
9.
由于小儿术前禁食,手术失血及绝对血容量低,因此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中常需输血.但是输血带来的不良反应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除熟知的溶血反应,传染病毒感染性疾病如肝炎,巨细胞病毒感染,艾滋病外,输血对免疫的抑制受到关注[1].它可延长人类及动物移植器官的生存期,促进癌肿的发展,增加术后的感染率.本文报道围手术期输血对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后感染影响的前瞻性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空间肠置肝门十二指肠吻合加矩形瓣治疗先天性胆道扩和症的手术经验、优缺点及远期随诊。方法 对1983-2001年确诊为先天性胆道扩张症267例行空肠间置代胆道加矩形瓣手术的患儿进行研究,为预防吻合口狭窄、返流、癌变,总结了手术操作经验并对该术式的优缺点进行评价。并随机给202例患儿发随访信,回信61例,术后最长15年,平均10.15的。结果 近期效果满意,共死亡例,61例患儿生长发育良好,生活质量同正常儿,极少数患儿钡餐返流至间置空肠,多在30分钟-1小时排空。结论 空肠间置代胆道术虽操作复杂,手术时间长,打击大,须一定的手术熟练程度,但仍不失其治疗先天性胆道扩张症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