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7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药物是导致帕金森综合征的常见原因,这些药物通过不同途径影响多巴胺系统。引起临床特点不尽相同的帕金森综合征,认清这些原因药物并掌握其发生机制,有助于对其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2.
TNF系统与自身免疫性疾病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刘汝宏  丛志强 《医学综述》2003,9(4):200-202
肿瘤坏死因子 (tumornecrosisfactor,TNF)系统包括肿瘤坏死因子、肿瘤坏死因子膜受体 (mTNFRs)及肿瘤坏死因子受体(sTNFRs) ;它们组成一个复杂的生物学系统 ,相互作用 ,相互影响 ,与其他细胞因子一起共同构成一个复杂的免疫网络 ,参与许多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1] 。1 TNF分类及其功能TNF分两类 :TNF α和TNF β。TNF α是由活化的巨噬细胞、单核细胞和T细胞产生 ;TNF β是由活化的T细胞和NK细胞产生。TNF α和TNF β基因均位于人的第 6号染色体短臂上 ,TNF β基…  相似文献   
3.
刘汝宏 《实用新医学》2002,4(7):618-619
本对49例多梗塞性痴呆(MID)病人进行了临床和影像学的研究分析,研究表明,MID与脑梗塞部位,脑梗塞容积,患年龄及其受教育程度关系密切。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高粘血症,冠心病都是促使MID形成和发展的危险因素。有效地控制危险因素和对MID尽早综合治疗是防治MID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sTNFRs)与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76例不同临床类型的MG患者(MG组)和48名健康对照者(NC组)血清sT-NFRs水平,同时检测MG患者血清中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水平。并对MG患者病情按徐氏评分法进行量化。结果 (1)MG患者血清sTNFRs水平明显高于NC组(P0.01,及P0.05);其中病程1年组患者sTNFR1水平明显高于病程6个月组(P0.05);(2)绝对许氏评分≥31分者sTNFRs水平明显高于评分≤15分患者(P0.01,及P0.05)。结论 sTNFRs参与了MG的免疫发病过程,血清sTNFRs水平可反映MG患者的病情。  相似文献   
5.
丛集性头痛发病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丛集性头痛 (clusterheadache ,CH)临床表现具有特异性 ,但其发病机制不清。我们于 1993年 7月至 1999年 3月对门诊就诊的 2 6例CH患者进行了血清睾酮 (T)、雌二醇 (E2 )、催乳激素 (PRL)以及生长激素 (GH)水平的检测 ,以探讨CH的发病机制 ,对其治疗也会有所启示。资料与方法 :所有患者均严格按照 1989年国际头痛学会关于头痛疾病的分类对CH的诊断标准确诊。男性 2 2例 ,女性 4例 ,年龄 (32 5± 9 5 )岁。 2 6例均具有周期性发作的特点 ,1个丛集期为 1周至 2个月 ,1个缓解期为 1~ 18个月。发作以凌晨和午睡…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类固醇治疗 Guillain- Barre综合征 (GBS)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按 Hughes运动功能缺损评分法 ,对 5 6例运动功能缺损评分≥ 3分的 GBS患者分成类固醇治疗组与非类固醇治疗组进行回顾性研究 ,观察两组运动功能缺损评分的动态变化 ,病程 1年时的后遗症 ,以及类固醇的副反应。结果  (1)GBS患者发展至高峰的时间及高峰时病情与是否应用类固醇无关 (P>0 .0 5 ) ,但高峰期持续的时间 ,改善 1分所需时间 ,达到 2分所需时间 ,以及平均住院日 ,类固醇治疗组明显短于非类固醇治疗组 (P <0 .0 5 )。 (2 )在病程 1个月、3个月时 ,类固醇治疗组较非类固醇治疗组运动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 (P <0 .0 5 ) ,但自 6个月起 ,两组运动功能缺损评分无差异 (P>0 .0 5 ) ,在 1年时的后遗症发生率及其程度两组相近 (P>0 .0 5 )。 (3)主要副反应为 Cushing反应及易患上呼吸道感染。结论 类固醇能加快 GBS的恢复 ,缩短平均住院日 ,但对 1年时后遗症的发生率及其程度无影响。合理应用类固醇不会发生严重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并发颅神经损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并发颅神经损害少见 ,临床上以动眼神经、外展神经、面神经受损为主要表现 ,现就我院收治 44例作报道。44例患者均符合 1999年 WHO糖尿病诊断标准 ,男性 2 7例 ,女性 17例 ,年龄 46~ 6 7岁 ,平均 5 7.6岁。有糖尿病史者 18例 ,均为 2型糖尿病 ,余无糖尿病史。本组患者均急性起病 ,2 1例首先出现轻度前额、或病侧眼眶痛 ,36例出现复视 ,33例动眼神经不全 /完全麻痹 ,合并外展神经麻痹 3例 ,合并滑车神经麻痹 1例。面神经麻痹 5例 ,外展神经麻痹 4例 ,外展神经合并三叉神经第一支损害 1例 ,滑车神经麻痹 1例。 2例为复发性动眼神经麻…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检测丛集性头痛(CH)患者的内分泌功能探讨CH的发病机制。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了26例CH患者(CH组)在丛集期和缓解期血清睾酮(T)、雌二醇(E2)、催乳激素(PRL)以及生长激素(GH)水平,并与25例正常对照者(NC组)及18例偏头痛患者(MC组)进行比较。结果 (1)CH患者在丛集期血清T、GH、E2、PRL水平较NC组和MC组明显降低。其中男性患者血清T、E2、PRL水平与NC组和MC组比较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女性患者血清T、E2、PRL水平及所有患者血清GH水平与NC组和MC比较有显著差异(<0.05)。(2)CH患者缓解期血清T、GH、E2、PRL水平与NC组和MC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3)CH患者丛集期与缓解期血清T、GH、E2、PRL水平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 CH丛集期内分泌功能明显降低,结合临床特点,提示下丘脑功能改变作为起步机制在丛集性头痛发作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药物性帕金森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物是导致帕金森综合征的常见原因,这些药物通过不同途径影响多巴胺系统.引起临床特点不尽相同的帕金森综合征,认清这些原因药物并掌握其发生机制,有助于对其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0.
药物是导致帕金森综合征的常见原因,这些药物通过不同途径影响多巴胺系统,引起临床特点不尽相同的帕金森综合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