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1.
<正>医疗统计是医院信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评价医疗质量指标,从总的趋势看已由单项评价过渡到综合评价.只有综合评价才能弥补各种单一方法的不足,才能较客观地反映医院的医疗质量和各科室的实际工作水平.本文试用了综合指数ORAQL的方法,将常规监督性检查统计结果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2.
蛋白质组学是21世纪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热点。基于蛋白芯片技术与质谱技术结合发展而成的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ELDI),已经成为当前临床研究筛选肿瘤标志物的主要技术平台之一。文章就SELDI系统的基本原理以及在乳腺癌肿瘤标志物筛选方面的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性,63岁。患者近20年来,发作性心前区剧烈疼痛并向左肩放射近20年,常因劳累而诱发,口含硝酸甘油能使其迅速缓解。心电图各导联均显示心肌严重缺血型改变。诊断为“冠心病”。1987年8月19日因心前区剧烈疼痛,伴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2天入院。体检:心界向左下扩大,律不齐,可闻及早搏10—12次/min。心率76次/min,心音低钝,心尖部可闻Ⅱ级全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即时心电图(图1)I—V_1导联均无P波,可见一系列快速宽大畸形的QRS波,由两种形态不同、方向相反的QRS波(R_1和R_2)交替出现所组成,QRS时间分别为0.16和0.14s,R_1-R_2时间与R_2-R_1时间不同,T波方向与QRS主波相反。V_3导联R_2后连续出现4个较宽的形状  相似文献   
4.
<正> 我院临床遇见2例用利多卡因引起尿潴留,现报道如下。 例1.白某,男性,63yr,因冠心病并发严重室性心律失常,于1987年8月19日入院。根据病情需要,立即静注利多卡因100mg;后又将利多卡因400mg加入5%葡萄糖400ml静滴。用药后患者自感小便困难但未引起重视。由于心律失常已纠正,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P波离散度与老年高血压病并发阵发性房颤关系。方法:检测68例老年高血压病并发阵发性房颤患者(观察组)的最大P波时限(Pmax)、P波离散度(Pd),并与42例老年高血压病无阵发性房颤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同时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的两组各20例患者的左房内径(LAD)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结果:Pmax、Pd:观察组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LAD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LVEF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Pmax和Pd可作为预测老年高血压病并发阵发性房颤最简单的心电图指标。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T离散度与预后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8,他引: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QT离散度(QTd)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分析55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中的死亡组(14例)与生存组(41例)的QTd变化。结果:AMI组的QTd增大,显高于正常组(P<0.001),死亡组的QTd增加明显长于生存组(P<0.001)。结论:AMI的QTd增大对预测其预后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7.
ATP 是一种辅酶,参与体内代谢过程,供给机体能量,因而被临床各科广泛应用。近两年来我们在临床上遇到11例静脉注射 ATP 引起不良反应,现报告分析如下:临床资料 11例中男9例,女2例,年龄14~78岁。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心病5例,冠心病2例,充血性心肌病1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3例,其中合并心衰7例。用药剂量及方法:ATP20~40mg 加入10%葡萄糖20ml 中静脉注射。静脉推注过程中15秒~4分钟出现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胸闷、心悸、气促、头晕、恶心、周身无力不适。其中颜面潮红、皮肤骚痒4例,心率减慢2例,分别  相似文献   
8.
9.
平板运动试验不同时段QT离散度变化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平板运动试验(TET)不同时段的QT离散度(QTd)和校正QT离散度(QTcd)变化的意义。方法选择38例TET阳性者不同时段记录的心电图用于测量、分析QTd、QTcd的变化,并与40例TET阴性者作对比分析。结果阳性组运动峰值心率时,运动中或后ST段下移最大时及运动后2、4、6分钟时的QTd、QTcd较运动前显著增大(P<0.01或P<0.05),尤以运动所致ST段下移最大时为明显,而阴性组运动相应时段的QTd、QTcd与运动前比较无明显增大(P>0.05)。结论QTd和QTcd增大,尤其ST段下移最大时的QTd,QTcd增大可作为TET结果判定的一项新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