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强制戒毒所安全工作包括管理安全和医疗安全两个方面。由于强制戒毒医疗工作的突发性、复杂性和高风险性特点,使医疗安全居于首位。因此,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2012年新碘盐标准实施对漯河市学龄儿童碘营养水平的影响,为完善碘缺乏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巩固碘缺乏病防治所取得的效果。方法按照《河南省重点人群碘营养监测方案》和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1年-2016年分别采集8岁~10岁学龄儿童尿样进行尿碘含量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年-2016年漯河市学龄儿童尿碘中位数分别为281.03μg/L、240.90μg/L、282.60μg/L、350.00μg/L、171.20μg/L和227.50μg/L,总体呈下降趋势不同年份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37,P0.05),新标准实施后儿童尿碘含量较实施前有所下降,整体处于超适宜水平。结论漯河市8岁~10岁学龄儿童的碘营养水平,在碘盐标准调整后碘适宜水平占比逐步增加,碘过量和碘缺乏的占比均有所降低,碘营养水平趋于适宜水平,符合国家消除碘缺乏病有关标准,碘盐标准调控取得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2004-2013年漯河市病毒性丙型肝炎(丙肝)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发病因素,为科学制定丙肝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漯河市2004-2013年丙型病毒性肝炎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漯河市丙肝发病率高于全省平均发病率水平,逐年上升且上升幅度较快,由2004年的13.14/10万上升至2011年的53.77/10万。全年均有发病,无明显季节高峰(M=0.027);40~44岁病例数最多,占总病例数的15.31%,各年龄段发病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60~64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为74.75/10万,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14,P0.005),各职业发病人群中,发病数最多的是农民、工人和离退休人员,占总病例数的85.52%。结论规范丙肝报告,确实有效地降低了丙肝报告发病率;但2013年丙肝发病率仍居漯河市法定传染病第3位,所以仍应继续开展调查研究,进一步查找危险因素,采取更多有效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漯河市重点人群碘营养状况,评价是否维持碘缺乏病消除状态。方法在全市3区2县各随机抽取200名8~10岁儿童和100名孕妇,采集尿样和家中盐样,进行尿碘和盐碘含量检测,同时用B超法测量源汇区抽取200名儿童的甲状腺容积。结果 1 000名8~10岁儿童的尿碘中位数为187.9μg/L,尿碘值<50μg/L的有22份(2.2%);500名孕妇的尿碘中位数为214.7μg/L;1 500份盐碘中位数为26.4 mg/kg,合格碘盐食用率93.7%;源汇区200名儿童甲状腺容积中位数为2.59 mL,甲状腺肿大率为3.0%(6/200)。结论漯河市儿童和孕妇碘营养水平总体处于适宜状态,碘缺乏病监测数据各项指标均达到"十三五"防治规划中期评估碘缺乏病消除标准。部分县区人群碘营养超出适宜量,需保持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漯河市居民生活饮用水碘含量情况,为科学调整碘缺乏病防治策略提供数据支持。方法以行政村为单位对漯河市居民饮用水碘含量进行普查,采集水源末梢水样,进行碘含量检测。结果共采集2186份水样,水碘含量范围在0.2~655.1μg/L,中位数为10.9μg/L。集中供水和分散供水的水碘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204.18,P<0.05)。水碘中位数>100μg/L的有92个行政村,占所有行政村数的9.47%。结论临颍县92个行政村水碘中位数>100μg/L,占临颍县行政村数的25.07%,人口占临颍县23.86%,按GB/T19380-2016标准,这些行政村应划定为水源性高碘地区。建议停止对水源性高碘地区供应加碘盐,加强健康教育,科学引导居民食用无碘盐,同时加强全市饮用水碘含量监测、水源性高碘地区8~10岁儿童和孕妇的碘营养水平监测,避免高碘造成危害。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掌握手足口病流行规律,为"十三五"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措施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和统计推断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11~2015年漯河市共报告手足口病10154例,年均报告发病率79.66/10万,其中重症病例934例,实验室确诊病例1166例,EV71为主要致病原;4~6月份为发病高发期;城区发病高于两县发病;发病集中在3岁及以下散居儿童;男女性别比为2.05:1。结论手足口病具有明显季节性、区域性、人群集中性分布,"十三五"期间需加强疫情和病原学监测,扩大健康教育面,加大培训力度,做好预检分诊,落实学校传染病防控措施,条件允许下接种手足口病疫苗。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漯河市自启动住院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SARI)病例监测项目以来工作开展情况。方法对漯河市哨点医院登记的SARI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采集咽拭子标本开展流感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2015年哨点医院共监测SARI病例171例,占同期住院病人数的4.37%,主要来自呼吸内科、儿内科病房。完成病例调查表70份。SARI病例和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病例主要是婴幼儿和65岁以上老年人。共采集样本73份,检出阳性19份,阳性率26.03%,以A(H3)型为主。结论漯河市哨点医院整体监测工作开展情况较好,SARI监测丰富了流感监测内容,为流感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漯河市11家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信息化现状,发现存在问题,总结建设经验,为卫生行政部门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对11家医疗机构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建设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对比分析系统建设前后传染病报告质量。结果 11家医疗机构将系统建设纳入规划,日常维护由医院信息科负责,使用人员反馈普遍较好。11家全部能够生成电子版的门诊日志和出入院登记,9家医生工作站均内嵌有电子版传染病报告卡(8家卡片提示,1家强制填卡),5家增设传染病报告管理模块。系统建设前后对比漏报率下降了12.70%(χ~2=22.07,P<0.05),迟报率下降了3.00%(χ~2=2.74,P<0.05),报卡填写完整率上升了5.68%(χ~2=8.76,P<0.05)。结论基于HIS系统的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已初具框架,还存在诸多问题,系统功能仍需完善,但较大的提高了传染病的报告质量,提升了报告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食盐碘含量标准调整前后漯河市孕妇碘营养水平变化,为进一步完善碘缺乏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于2011—2016年每年在漯河市抽取1个县(市、区),在该县(市、区)随机选择1家医疗机构门诊,再在门诊内随机选择接受诊疗服务的200名孕妇测定尿碘含量,比较食盐碘含量标准调整前后孕妇碘营养水平。结果2011—2016年共监测1 186名孕妇,孕妇尿碘中位数为203.70μg/L。其中碘缺乏396人,占33.39%,碘过量119人,占10.03%。2011年(调整前)孕妇尿碘中位数为303.10μg/L,碘缺乏占21.20%(39/184),碘过量占22.83%(42/184);2015—2016年(调整后)孕妇尿碘中位数为162.50μg/L,碘缺乏比例上升至44.25%(177/400),碘过量比例下降至2.75%(11/400)。结论食盐碘含量标准调整后漯河市孕妇碘过量比例降低,但碘缺乏比例升高,应加强对孕妇碘营养水平的动态监测,采取碘强化措施提高孕妇碘营养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掌握流行性腮腺炎在漯河市人群中的流行特征,为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5-2017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相关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2005-2017年漯河市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4 755例,报告发病数、自动预警信号数均居急性传染病第三位,仅次于手足口病和其它感染性腹泻,年均发病率14.96/10万;2017年报告发病人数为历年来最多(826例),各年度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病高峰为3~6月及12月~次年1月,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P<0.01),发病人群主要为学生,集中在3~15岁年龄组。结论流行性腮腺炎是危害我市中小学生身体健康的主要传染病。建议疾控机构和学校要加强联防联控,落实晨、午检、缺课登记及病因追踪、疫情报告制度,开展健康教育宣传,避免出现暴发疫情,必要时进行第2针次腮腺炎疫苗强化接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