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0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糖是一类重要的生物大分子物质,具有抗肿瘤、抗病毒、抗氧化、免疫活性调节等生物活性。多糖的生物活性与其结构有直接关系,因而对多糖结构通过适当的方法进行修饰是目前多糖领域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简要地阐述多糖的化学修饰方法(包括硫酸化、羧甲基化、乙酰化和磷酸化等)研究进展,以及修饰后对生物活性的影响,以期为新药发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最佳方法.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腕针为主加循经取穴分期针刺,对照组用常规方法治疗;10d为1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腕针加循经分期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能缩短疗程,提高治愈率,减少后遗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腕针配合双侧透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腕针配合双侧透刺法治疗,对照组予常规方法治疗;10d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7d后行下1疗程,治疗3个疗程评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及治愈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腕针配合双侧透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后遗症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把我院收治的尿毒性皮肤瘙痒患者都使用中药外洗的治疗方式+血液透析治疗的方式,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 把在2019年6月-2021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尿毒症引起皮肤瘙痒的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了两组,并且需要分析两组治疗的资料,从而观察患者临床疗效,其中主要包括了患者的瘙痒治疗效果以及治疗的炎症水平的变化.结果 治...  相似文献   
6.
1临床资料 樊某,男,42岁,因被石块砸伤头部2h后入院。经头颅CT检查,诊断为左顶骨凹陷性骨折,硬膜外血肿,脑震荡。急诊行碎骨片取出,血肿清除,清创缝合术。术中于左顶部取出条状颅骨(长4cm,宽2.5cm),此骨凹入颅内,深约1.5cm,下面正是运动中枢,同时见硬膜挫伤。术后患者神清,肌力Ⅱ级。术后第3天,患者意识由清楚转为模糊,右侧上下肢全瘫,失语。  相似文献   
7.
目的 提高周围性面瘫的治愈率,减少后遗症.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依据面部病情决定腕针取上1区或上2区或上3区或两区或三区同时取,依据面部病情决定所取经脉及穴位,按经络循行决定取穴的先后顺序.针刺先用半刺法,再用浅刺法,最后用透刺法.对照组予常规针刺治疗.结论 腕针加循经取穴由浅入深分层次针刺对于逆向恢复的面瘫可缩短疗程,提高治愈率,减少后遗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降糖通络颗粒HPLC指纹图谱,为科学地评价降糖通络颗粒的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样品测定采用Agilent ZORBAX Eclipse XDB-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以乙腈-0.2%磷酸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采集230 nm特征吸收波长下的信号,记录10批样品的HPLC特征图谱;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超信息特征数字化评价系统”对图谱进行分析。结果 以丹酚酸B为参照物,10批样品所得特征图谱共标定18个共有峰,相似度均在0.93以上。方法的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良好。结论 本试验建立的方法克服了单含量测定时信息量有限的缺点,能较全面、真实地揭示中药材的内在质量特征,可为降糖通络颗粒的质量控制和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苦豆子多糖羧甲基化修饰及其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以苦豆子多糖为原料制备羧甲基苦豆子多糖。[方法]以羧甲基取代度为指标,应用L9(34)正交实验设计对苦豆子羧甲基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苦豆子多糖50mg在氯乙酸钠0.5g,反应温度55℃,反应时间5 h,氢氧化钠浓度25%的优化条件下,羧甲基苦豆子多糖取代度DS可达1.50以上。[结论]此制备工艺有效。羧甲基化修饰后的苦豆子多糖清除羟基自由基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10.
目的优选降糖通络颗粒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加水量、提取次数、提取时间为因素,出膏率和芍药苷含量为考察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芍药苷含量进行检测,以确定最佳提取工艺。结果降糖通络颗粒的最佳的提取工艺为:药材加10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1 h。结论该工艺条件合理,稳定可行,为该制剂的生产和质量控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