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2篇
预防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前,HIV感染者晚发现情况不容乐观,对HIV抗病毒治疗的效果、成本和预后以及HIV传播有重大影响,是评估HIV检测工作的重要指标。本文对HIV感染者晚发现的影响因素进行综述,为制定和改善我国HIV检测策略和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2013-2021年我国≥60岁HIV感染者的死亡情况及变化趋势。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报告年龄≥60岁的HIV感染者,计算死亡密度,并利用SAS 9.4软件中的Proc traj过程拟合轨迹分析模型,探索不同地区、性别和年龄组合下艾滋病相关死亡密度和非艾滋病相关死亡密度的发展轨迹。结果 2013-2021年我国累计报告≥60岁HIV感染者244 770例,其中艾滋病相关死亡40 079例,非艾滋病相关死亡50 245例。艾滋病相关死亡密度为6.32/100人年,非艾滋病相关死亡密度为7.92/100人年,两者均呈下降趋势,且男性死亡密度均高于女性。艾滋病相关死亡密度变化趋势存在2种发展轨迹:较低死亡密度组占80.95%,呈缓慢降低趋势;较高死亡密度组占19.05%,呈3次曲线发展趋势。非艾滋病相关死亡密度变化趋势存在3种发展轨迹:较低死亡密度组占59.52%,中等死亡密度组占28.57%,这两组总体发展趋势平缓;较高死亡密度组占11.91%,呈3次曲线发展趋势。结论 我国≥60岁HIV感染者死亡情况仍不容乐观,需加强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等各种措施以进一步降低艾滋病相关死亡密度,同时应关注老年人非艾滋病相关死亡的情况,采取综合性的干预措施。不同地区和人群需结合自身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艾滋病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