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目的了解公务员健康状况,加强自我保健意识,提高公务员健康水平。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来我院体检的296名公务员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次接受体检的296名公务员都查出了某些疾病或者异常,大部分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其中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最多,有192例,占体检人数的64.86%;消化系统的疾病150例,占体检人数的50.68%;代谢性疾病81例,占体检人数的27.36%;泌尿系统疾病42例,占体检人数的14.19%;呼吸系统疾病7例,占体检人数的2.36%。结论通过健康体检,使公务员正确的对待自己的身体,从此开始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2.
关德玲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3039-3040
目的:探讨职业性铅中毒患者的心理障碍及护理效果。方法:将48例铅中毒患者分为心理干预组及对照组各24例。均驱铅治疗,心理干预组另给予心理治疗。结果:心理干预组临床改善及依从性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在驱铅治疗时加上心理治疗有助于铅中毒患者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公交司机的心电图特征.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3月80例公交司机作为研究组,同期80例行政工作人员及后勤工人作为对照组,均进行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组不同心电图改变类型检出率及不同工龄心电图异常检出率.结果:两组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心动过缓、ST-T段改变、传导阻滞及总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同工龄心电图异常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公交司机心电图异常发生率高,应加强其心血管系统的监护.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惠州市使用有机溶剂企业的职业危害现状,为有效开展有机溶剂的职业病危害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使用有机溶剂的企业进行职业病危害状况调查,并对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机溶剂浓度进行检测。结果工业企业工作场所中有机溶剂种类较多,主要有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正己烷、丙酮、丁酮、二氯乙烷、二氯甲烷、三氯乙烯等,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机溶剂检测点的合格率为85.1%。部分工业企业法制意识淡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及防护措施不够健全。结论有机溶剂职业病危害状况不容乐观,应重点加强使用有机溶剂行业及接触有机溶剂作业岗位的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建立有效的职业病危害监管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蓄电池厂铅污染状况和铅作业工人血铅水平,探讨接铅作业工人血铅水平与空气中铅浓度的关系,为制定相应的职业卫生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对蓄电池厂103名接铅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测定其血铅浓度,并对其工作场所空气中铅浓度进行现场检测,分析血铅浓度与工作场所空气中铅浓度的关系.结果 工作场所空气中铅浓度超标41.7%,接铅作业工人血铅超标38.8%,工人的血铅均值为(381.81 ±180.75)μ g/L;不同性别、工龄之间血铅浓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随着工作场所空气中铅浓度的升高,铅作业工人血铅值也随之升高,两者呈正相关(r=0.9663,P<0.05).结论 该蓄电池厂的接铅作业工人受到一定的职业危害;工作场所空气中铅浓度较高是工人血铅水平增高的危害因素.企业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改善作业环境,加强个人防护意识,定期检测,定期体检,保护工人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6.
目的识别某化工助剂厂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和评价控制效果。方法依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采用现场调查、现场检测、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对建设项目进行评价。结果该建设项目的总体布局、生产设备及工艺布局、建筑卫生学、个人防护用品配备及使用情况、辅助用室、应急救援、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职业卫生组织管理措施等基本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要求。噪声强度为54.2~86.3 dB(A),有1个岗位噪声强度超标;工作场所的综合温度(WBGT指数)范围28.5~34.6℃,有1个岗位不符合要求;毒物、工频电场的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要求。结论该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与主体工程执行了三同时,职业病危害防控措施基本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工业企业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的有效模式。方法在调查的基础上运用职业病危害风险管理和质量管理等相关理论,初步评估工业企业的综合职业危害风险指数,提出企业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的模式,并评价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结果根据工业企业职业病危害的综合风险大小和企业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模式,将存在职业病危害的有机溶剂企业分为职业病危害严重、一般和轻微三类;对Ⅳ级企业进行重点监管、限期整改、降低风险,对Ⅲ级企业进行强化监管,对Ⅱ级企业进行常规监管,对I级企业进行简化监管。通过对有机溶剂企业进行分类管理,有效提高了管理的工作效率和管理质量。结论建立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模式,对提高企业职业危害监管工作效率和质量、降低职业危害风险有重要指导意义,为开展职业危害监管分级及分类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