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头颈部肿瘤在临床上较为多见,常涉及侵犯咽旁间隙导致患者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从而在影像学上表现出一定的特异性,可作为临床上诊断病情的重要参考依据[1]。磁共振成像(MRI)在临床上应用较广,我们回顾分析收治的累及咽旁间隙52例头颈部肿瘤患者的MRI资料,以探讨咽旁间隙的MRI信号特点对肿瘤病变的参考价值,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研究采用四野面颈联合野放疗治疗鼻咽癌患者,分析急性放射性反应和近期疗效。方法101例初治鼻咽癌患者进行四野面颈联合野适形放疗,其中90例接受FP方案同步化疗及辅助性化疗。结果患者在7周内完成治疗计划,四野面颈联合野适形放疗获得了满意的剂量分布。鼻咽癌病灶完全缓解(completeremission,CR)为95.0%(96/101),部分缓解(partial remission,PR)5.0%(5/101),总有效率达100.0%,淋巴结病灶CR 90.1%(91/101),PR 6.9%(7/101),总有效率为97.0%,1年总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分别为100.0%、97.0%,不良反应主要为Ⅰ~Ⅱ级放射性黏膜炎、白细胞下降。结论四野面颈联合野适形放疗剂量分布满意,近期疗效满意,急性放射反应可耐受,远期疗效及组织损伤尚有待长期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3.
鼻咽癌外照射后的高剂量率近距离放疗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真富  马松庆 《浙江肿瘤》2000,6(2):105-107
「目的」探讨腕内放疗对鼻咽癌外照射后鼻咽腔内未涌退病灶的治疗效果,研究近距离放疗时8个剂量参照点的剂量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这994年4月至1998年11月共34例鼻咽癌外照射后鼻咽腔内未消退病灶行高剂量率近距离放疗(外昭射剂量60Gy ̄71Gy,外照射结束后2天 ̄5天进行首次治疗,多数病例剂量参考点深度1.0cm,放射源驻留长度2.0cm ̄3.5cm,多数病例单次剂量8Gy、总剂量16Gy/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下咽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影响下咽癌治疗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浙江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78例下咽癌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方法(KM法)统计.结果 KM法统计178例患者下咽癌预期生存时间中位数为42.8个月(1~127个月),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47%和35%,各期5年生存率分别为Ⅰ+Ⅱ期76.2%,Ⅲ期46.7%,Ⅳ期29.6%.14.0% (25/178)患者合并第二原发肿瘤,其中同时多原发癌18例,异时多原发癌7例.影响下咽癌患者生存的因素分别为T分级(x2=27.994,P<0.01)、N分级(x2 =31.663,P<0.01)、临床分期(x2=22.267,P<0.01)、功能状态评分(x2=48.856,P<0.01)、吸烟指数(x2=8.085,P<0.01)和治疗方法(x2=105.528,P<0.01).Cox多因素分析证实吸烟指数、肿瘤分期和治疗方法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保留喉功能的治疗手段所占的比例在逐年上升,由2000年的38.5%提高至2006年的60.0%.结论 手术联合放疗是治疗下咽癌的重要手段.肿瘤分期和治疗方法可作为评价下咽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低剂量全身放射治疗 (low dosetotalbodyirradiation ,LT BI)最早于上世纪 70年代由Johnson和delRegato首次应用在淋巴细胞源性恶性疾病的治疗中并取得令人鼓舞的效果 ,从而开启了LTBI在临床上的应用研究。由于当时对其内在机制知之甚少 ,故临床研究缺乏理论支持和指导。直至 80年代中期 ,美国加州大学Olivier和Wolff等发现细胞对低剂量辐射的适应性反应才开始对这一领域进行广泛的研究。经过近 2 0年的努力 ,对低剂量辐射的生物学效应有了较深刻的理解 ,为临床更好地利用这一传统技术提供了理论基础。一、低剂量辐射的生物学效应何为…  相似文献   
6.
~(60)Co平移扫描照射在全脊髓放射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平移扫描照射在全脊髓放射治疗中的应用、剂量学特点和移动半影。方法  5例病例行全脊髓平移扫描照射。平移床由本院和浙江大学联合研制 ,最大移动距离 6 0cm。采用电离室法测量剂量。治疗时准直器窗口 5cm× 10cm ,平移床可往返运动。结果 平移扫描照射提高了百分深度量 ;剂量分布非常均匀 ,明显优于固定野常规分野照射 ;全部病例都未观察到急性神经系统反应。结论  60 Co平移扫描照射在剂量分布学上有明显的优点 ,是一种较传统方法更有效、更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平移扫描式全身放疗在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4月至12月接受全身治疗5例多处骨转移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例患者按预定计划完成放疗,1例患者因Ⅳ度骨髓抑制中断治疗13d。5例患者全身放疗后疼痛完全缓解。1例骨转移病灶完全消失,4例溶骨性病灶部分缩小、钙化。随访至2009年6月,2例存活,3例死亡。治疗期间1例出现Ⅰ度骨髓抑制,4例出现Ⅲ~Ⅳ度骨髓抑制,无视力障碍、放射性肺炎和肝肾、心脏损伤。[结论]平移扫描式全身放疗对多处骨转移患者是一项有效的姑息治疗手段,毒性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腔内放疗对鼻咽癌外照射后鼻咽腔内未消退病灶的治疗效果 ,研究近距离放疗时8个剂量参照点的剂量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方法]1994年4月至1998年11月共对34例鼻咽癌外照射后鼻咽腔内未消退病灶行高剂量率近距离放疗(外照射剂量60Gy~71Gy,外照射结束后2天~5天进行首次治疗 ,多数病例剂量参考点深度1 0cm ,放射源驻留长度2 0cm~3 5cm ,多数病例单次剂量8Gy、总剂量16Gy/2次。[结果]CR38例(38/39,97 4 %) ,PR1例(1/39,2 6%) ,中位随访期17月 ,无严重副作用发生 ,通过计算明确了8个参照点的剂量分布情况。[结论]腔内放疗是控制鼻咽腔内外照射后未消退病灶的有效治疗方法 ,但应注意适应证  相似文献   
9.
重楼皂苷Ⅰ对鼻咽癌CNE-2细胞体外放射敏感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楼皂苷Ⅰ(PPⅠ)对鼻咽癌CNE-2细胞的放射增敏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MTT法检测PPⅠ对CEN-2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克隆形成实验检测PPⅠ对CNE-2的放射增敏效应,单击多靶模型拟合细胞存活曲线并计算放射增敏比。流式细胞仪检测PPⅠ对细胞周期分布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PPⅠ对CNE-2细胞有增殖抑制作用,呈时间-剂量依赖性,24和48h半数抑制量(50%concentration of inh ib ition,IC50)分别为6.68μg/mL和3.84μg/mL。1.5和3μg/mL PPⅠ的放射增敏比分别为1.10和1.44,DDP阳性对照组放射增敏比为1.22。增敏组凋亡率、G2/M期细胞比例较对照组增多(P<0.05)。结论:PPⅠ对鼻咽癌细胞系CNE-2具有放射增敏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促进细胞凋亡及引起G2/M期阻滞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不同分割外照射对食管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灶的疗效。方法 自 1996年 10月~ 1998年 10月 ,共收治 62例食管癌首次治疗后出现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的病例 ,随机分为常规放疗与超分割放疗两组。常规放疗组 :3 2例 ,1次 /日 ,2GY/次 ,总DT60GY~ 78GY/6~ 7.8周 ,超分割放疗组 :3 0例 ,2次 /日 ,1.3GY/次 ,两次间隔 4~ 6h ,总DT65GY~ 85GY/5~ 6.5周。结果 常规放疗组与超分割放疗组完全缓解 (CR )率分别为 62 .5 %、86.7% ,P <0 .0 5 ,两组有显著性差异 ,有效率 (CR PR)分别为 96.6%、10 0 % ,一年生存率分别为 3 1.2 % ,3 0 % ,P >0 .5。结论 超分割放疗似可提高局控率 ,但一年以上生存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