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9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嘉兴市为碘缺乏病 (IDD)轻度流行区 ,补碘前儿童甲状腺肿大率在 10 %以上 ,新生儿促甲状腺激素(TSH) >5mIU/L的高达 35 %。从 1995年起 ,嘉兴市实施食盐加碘、全民补碘。为了了解食盐加碘补碘与消除IDD现状 ,为指导今后消除IDD可持续性提供相关依据 ,对 1996~ 2 0 0 0年各县 (市 )区碘盐分装批发点、销售点的加碘食盐 ,用户食用盐及儿童甲肿病情的监测资料进行分析。1 对象与方法1 1 监测对象与项目 按照《全国碘缺乏病防治监测方案》要求 ,1996~ 2 0 0 0年按人口比例抽样法抽取 8~10岁儿童进行甲状腺肿大率调查和随…  相似文献   
3.
4.
目的分析低疟区疟疾流行特点,探讨低疟区疟疾监测方法。方法对嘉兴市基本消灭疟疾后的疟疾监测结果做发热病人血检情况,疟疾病例分类、地区分布、性别与年龄分布、发病时间分布,发病率与感染来源,疫点周围人群调查及病例治疗后复查血检情况,媒介按蚊等回顾性调查研究。结果嘉兴市15年累计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24.25/万(302/124529),均为间日疟。其中:初诊为疟疾和疑似疟疾(简称二热病人)者血检阳性率60.29%(290/481),占总阳性数96.03%(290/302);感冒和发热原因不明者血检阳性率仅为0.97/万(12/124048),占总阳性数3.97%(12/302)。病人发病分布散在,本市户籍人口占25.50%(77/302),年均发病率0.23/10万,外来流动人口占74.50%(225/302)。以高疟区青壮年打工者为主要发病者;以5~10月份为发病高峰期;以中华按蚊为惟一媒介;无二代病例发生。结论嘉兴市疟疾发病率低,疫情稳定。以输入性病例为主的呈点状分布的流行特点。因此,疟疾监测在流动人口较多的低疟区,且以中华按蚊为惟一媒介,对当地人群可以采用二热病人、对流动人口采用四热病人的监测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水网型地区达到阻断血吸虫病传播后监测结果 ,寻找更有效的监测方法。 方法 选择未经环境改造的历史螺区 ,特别是 2 0年内曾有螺地段及延伸环境作螺情监测 ;病情监测的重点是外来流动人员 ,由医疗卫生单位在医疗过程中对血吸虫疑似病人进行检验和报告。 结果 在 4个县 ,10个乡 ,2 5个村和机场查到 77个有钉螺条块 ,面积 2 7.7万 m2 ,无阳性钉螺。检查 5 7.7万人 ,查到外来流动人员血吸虫病人 2例 (其中急血 1例 ) ,未查到当地病人。未查到阳性耕牛。 结论 嘉兴市血吸虫病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探索基本消灭疟疾后更有效的监测方法提供依据。方法总结和分析嘉兴市基本消灭疟疾后16年监测结果。结果16年共监测206157人,查到病人331人,年发病率在1/10万以下;在当地除对各医疗单位下达疟疾"三热"病人被动监测外,疾病控制系统专业人员在外来流动人员集聚地主动搜索也是很好的监测内容之一;流动人员是当地疟疾监测的重点人群。结论当地疫情相对稳定,监测方法需要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7.
嘉兴市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后螺情监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掌握水网地区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后螺情动态变化规律,为控制钉螺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以村为单位轮流普查、重点环境抽查、联防互查、设监测点打捞漂浮物、监测点诱螺和对来自流行省(市)的船只自制细网兜捞刮等方法查螺。结果在5个县(市、区)8个乡(镇)38个村查到292个有螺条块、6701框钉螺,面积53.5hm^2。钉螺最高密度104只/0.1m^2,捕捉并解剖钉螺66073只,未发现血吸虫感染。602个监测点打涝漂浮物431t,设诱螺草垫37384块,调查外来船只17998只,均未查到钉螺。结论嘉兴市存在残存钉螺,但血吸虫病疫情稳定。今后螺情监测的重点是20年内曾有钉螺的周围环境及灌溉水系的下游环境。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掌握嘉兴市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后的病情动态变化,为制订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间接血凝试验(IHA)、环卵沉淀试验(COP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方法,对当地7岁以上人群开展新感染、残存传染源、外来输入性传染源监测和各医疗单位疑似血吸虫病人监测,并调查晚期血吸虫病人的动态变化。结果1995-2006年共监测各类人员772389人(次),血清学阳性20889人,阳性率2.70%,进一步作粪检7192人,在外来流动人员中查到病人3例,其中急性血吸虫病人1例,当地人群无粪检阳性病人。晚期病人新增327人,死亡756人,治愈或其他原因减少272人。结论本地区血吸虫病疫情稳定,当前病情监测的重点是来自疫区的流动人员。医疗单位通过对患有肝脾肿大,发热,嗜酸性粒细胞增高,长时间腹泻、便血的血吸虫病疑似患者检测和报告是一种经济、有效的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9.
嘉兴市秀城区学生肠道蠕虫感染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俞文美 《中国学校卫生》2005,26(12):1055-1055
控制儿童青少年肠道蠕虫感染,是疾病控制机构的一项常规工作.为了解中、小学生的肠道蠕虫感染情况,以利适时采取防治对策,笔连续几年对嘉兴市秀城区中小学生进行了监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俞文美  周亚清 《中国校医》1999,13(5):358-359
为了解当地学生的肠道蠕虫感染情况,以利适时采取防治对策,特作如下调查分析。1材料与方法1.1材料和指标1992-1997年对嘉兴市秀城区中小学生作肠道蠕虫感染率、感染度调查。以整群随机抽样收集受检者粪便作检查。1.2方法改良加藤法粪便厚涂片检查肠道蠕虫卵,小学一年级学生加做透明胶纸肛门粘拭法检查统虫卵。2结果2.1蛔虫感染情况6年累计调查小学生1983人、初中生1456人、高中生448人。蛔虫累计感染率分别为2.82%、2.32%、5.20%(表1)。中小学生蛔虫感染率比较:初中生与小学生差异无显著性(P>0.05);初高中学生之间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