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5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获得散发性庚型肝炎病毒杭州株E2 /NS1区部分核酸序列。方法 选择 1例浙江杭州散发性庚型肝炎患者 ,从其血清中分离HGVRNA ,通过逆转录套式聚合酶链反应(RT nPCR)法 ,扩增该散发性HGV(HZ 2株 )E2 /NS1区部分cDNA片段 ,然后克隆到质粒 pGEX 4T 3中 ,并进行核苷酸序列分析。结果 HGV杭州株与河北株 (HGVC96 4、美国株 )(HGU44 40 2 )的核苷酸同源性为 92 5 %和 89 8% ,氨基酸同源性为 98 0 %和 93 9%。结论 该项研究将为HGV诊断试剂盒的研制及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2.
艾滋病快讯     
截至2000年12月,WHO发布的全球HIV/AIDS流行概况:(1)2000年新感染HIV人数总计530万,其中成年人470万(妇女占220万);小于15岁儿童60万。(2)目前全球HIV/AIDS人数总计3610万,其中成年人3470万(妇女占1640万);小于15岁儿童140万。(3)2000年死于AIDS人数总计300万,其中成年人250万(妇女占130万);小于15岁儿童50万。(4)自发现AIDS以来的累计死亡人数2180万,其中成年人1750万(妇女占900万),小于15岁儿童430万。  相似文献   
3.
4.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和凋亡的作用及其机理。方法:本实验采用培养大鼠胸主动脉VSMC、用细胞计数和流式细胞仪(FCM)进行VSMC增殖和凋亡的检测。结果:(1)不同浓度AngⅡ对VSMC增殖均有显著促进作用、呈剂量依赖关系至10μmol/L时趋于饱和,AngⅡ能促进VSMC从G_0/G_1期进人S期、进行DNA合成,AngⅡ的促增殖作用为一快相作用。(2)Losartan和CGP42112A均能不同程度地取消AngⅡ对VSMC的促增殖作用。(3)100μmol/L AngⅡ能很好地诱导VSMC凋亡的发生、且随时间延长而增加,CGP42112A能阻止凋亡的发生而Losartan则不能。结论:本实验显示AngⅡ能通过ATR-1和ATR-2共同促进VSMC进入合成期、进行增殖反应,同时证实AngⅡ能诱导VSMC发生凋亡,可能主要由ATR-2介导。  相似文献   
5.
步入老年后,人的生理和心理功能日渐衰退,社会角色和家庭地位有所改变,因此,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遭遇很多心理困惑。 中国老年学会称,1988年开始的15年是中国人口老龄问题越来越突出的时期。有资料显示,1998年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达到1.1亿多,并于1998年开始以年平均3%的速度递增。因此,中国的老龄问题已经引起相关部门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甲型肝炎病毒 (HAV)在中国几个城市的基因型分布 ,为HAV的分子流行病学追踪调查提供方法和依据。方法  17株HAV代表株分别来自不同城市的甲型肝炎病人粪便或血清 ,病毒RNA经蛋白酶K消化、酚 /氯仿提取和乙醇沉淀后 ,以逆转录 套式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扩增合成HAVVP1/ 2A交接区基因区 ,并进行直接核苷酸序列分析和差异比较。结果 VP1/ 2A交接区核苷酸序列分析表明 ,所有病毒株均从属于基因Ⅰ型 ;约 53%为ⅠB亚型 ,亚型间差异小于6 % ;约 4 7%为ⅠA亚型 ,亚型间差异小于 5 3% ;ⅠA与ⅠB亚型间的同源性为 88 7% - 92 3%。结论 中国流行或散发的HAV株可能有基因ⅠA、ⅠB亚型同时存在 ,流行病学相关的病毒株核苷酸序列相同或相近。  相似文献   
7.
大鼠肝癌单细胞流变特性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大鼠肝实质细胞癌细胞(HTC)的粘弹特性及其与胶原蛋白Ⅳ裱衬人工基底膜的粘附特性,分析其在细胞侵袭转移过程中的生物学意义.方法同步化G1期(69.20%~72.10%)和S期(97.18%~98.94%)HTC细胞以胸腺嘧啶核苷和秋水仙碱顺序阻断法及胸腺嘧啶核苷双阻断法分别获得,以微管吸吮技术对细胞的粘弹性及其与人工基底膜的粘附性进行测定.结果HTC细胞具有高弹性系数(K1、K2)和低粘性系数(μ)的特征(186.52±75.60)N/m2、(224.42±114.52)N/m2、(3.12±2.25)M·S·m-2,G1期细胞尤为明显(215.28±50.24)N/m2、(181.92±102.90)N/m2、(2.87±1.27)M·S·m-2,与胶原蛋白Ⅳ裱衬的人工基底膜的粘附力与胶原蛋白Ⅳ的浓度密切相关,G1期细胞(275.86±232.80)×10-10N具有比S期细胞(161.16±120.40)×10-10N更高的粘附力和标准差,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HTC细胞,尤其是其G1期细胞,更有可能在血液循环中存活并直接在微循环中滞留粘附,并穿透血管基底膜实现远端转移.  相似文献   
8.
肾小管上皮细胞与基底膜的正常连接(粘附作用)主要由肾小管上皮细胞表面的整合素(Integrin)分子介导,研究表明:肾脏缺血再灌注时,肾小管上皮细胞表面的整合素分子会发生变化,引起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脱落,这些脱落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和细胞碎片在管腔内形成堆积物,并引起小管腔梗阻。本文得用微管吸吮技术(Micropipetteaspirationtechnioue)定量测定模拟缺血缺氧条件下肾小管上皮细胞与基底膜(Matrigel)的粘附特性。材料与方法肾小管上皮细胞由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泌尿外科进行原代培养及传代,取第8代细胞分别加入培养瓶和一种…  相似文献   
9.
不同细胞周期肝癌细胞的粘附特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研究大鼠肝实质细胞癌细胞(HTC)与不同浓度胶原蛋白Ⅳ裱衬的人工基底膜的粘附特性和G1、S期HTC细胞与一定浓度胶原蛋白Ⅳ裱衬的人工基底膜的粘附特性。方法同步化G1和S期细胞以胸腺嘧啶校苷和秋水仙碱顺序阻断法及胸腺嘧啶核苷双阻断法分别获得,细胞与人工基底膜的粘附特性采用微管吸吮技术测定、结果以胸腺嘧啶核苷和秋水仙碱顺序阻断法及胸腺嘧啶核苷双阻断法可分别获得72.10%的G1期和98.94%的S期HTC细胞,HTC细胞与胶原蛋白Ⅳ裱衬的人工基底膜的粘附力跟胶原蛋白Ⅳ的浓度成正相关关系,各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G1期HTC细胞的粘附力比S期显著要大。结论肿瘤早期基底膜含量的增加可能有利于肿瘤细胞的趋化运动和粘附;G1期肿瘤细胞的粘附力比S期显著要大,提示其细胞表面粘附分子受体分布的周期性差异以及G1期肿瘤细胞更易于粘附并穿透基底膜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甲型肝炎病毒(HAV)变异的研究将有助于阐明其根本的生物学行为、HAV复制和敏殖效率、毒力和免疫原性的强弱及致病机制,也为HAV体外培养的适应、减毒、疫苗研制及其安全性评价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并有利于HAV分子流行病学的研究。本文对近年来HAV各基因结构区的变异及其相关生物学意义的研究进展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