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1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6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哮喘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当今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仍是全球范围内的常见病,我国儿童哮喘的情况似乎更不容乐观。有效的抗炎药物应用和有效的防治指南推广或许使儿童哮喘的严重程度有所下降,但儿童哮喘尤其是婴幼儿哮喘的发生率仍呈上升趋势。近几年哮喘的发病机制已深入细胞和分子水平,对由多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鼾症儿童多导睡眠图(PSG)检测的特点及临床价值。 方法应用PSG对2001~2004年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6例以打鼾为主诉的患儿,进行夜间连续睡眠呼吸监测7h,以PSG的监测结果作为诊断依据,将患儿分成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组及非OSAS组即原发性打鼾(PS)组。监测指标:鼾声指数、呼吸紊乱指数(AHI)、最低氧饱和度(LSaO2)、血氧下降≥003的次数、SaO2<090的时间等,对各指标进行分析。 结果66例鼾症儿童中确诊为OSAS为43例(652%),PS者23例(348%)。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比、体重指数差异无显著性,而两组患儿的AHI、鼾声指数、LSaO2、血氧下降≥003的次数、SaO2<090的时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 结论PSG是鉴别诊断OSAS与PS的重要方法。打鼾患儿应及早行PSG检查,以便早期诊断及治疗OSAS,避免OSAS的并发症产生。  相似文献   
3.
婴幼儿哮喘吸入治疗依从性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目的 探讨短期口服强的松片对婴幼儿哮喘吸入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婴幼儿叶喘120例,以全国儿童哮喘防治常规为指南,制定个人长期吸入治疗方案,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加口服强的松,用量:10个月-1岁,每次2.5mg、每日2次;2-3岁,每次5mg,每日2次,连用6d。其他治疗二组相同。定期复诊观察患儿吸入治疗依从性。结果 观察组60例中吸入治疗依从性好29例(48.30%),依从性差11例(18.40%)。对照组60例中吸入治疗依从性6例(10%),依从性差24例(40.00%)。二者差异显著(P<0.01)。结论 短期口服强的松能提高婴幼儿哮喘吸入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4.
5.
孟鲁司特预防毛细支气管炎反复喘息89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06年6月至2007年11月住院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8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3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布地奈德混悬液、万托林、爱喘乐雾化液吸入等综合措施,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4mg,每晚1次,口服,治疗3个月,随访1年。观察急性期两组患儿喘憋、肺部啰音、咳嗽、住院天数、血清总IgE情况及了解孟鲁司特对患儿反复喘息发生的影响。结果治疗组的观察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随访1年,治疗组再次喘息的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值〈0.05)。结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临床缓解后继续长疗程(3个月)口服孟鲁司特可减少喘息复发,有利于毛细支气管炎预后及支气管哮喘的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6.
不同年龄组小儿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临床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不同年龄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的主要临床特征。方法我院睡眠呼吸中心确诊为OSAS患儿共68例,分组分析病因、临床表现、睡眠监测及治疗方法。结果(1)儿童OSAS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为鼻鼾、张口呼吸、憋气。小于5岁儿童同时伴有睡眠不安、夜惊、夜啼为主,大于5岁儿童常伴有性格行为异常,学习成绩下降,注意力下降;(2)睡眠多导仪监测(PSG)监测结果为呼吸紊乱指数(AHI)轻、中、重占比例分别是58.8%、35.2%、5.9%。氧饱和度轻、中、重所占比例分别是57.30%、36.8%、5.8%;(3)病因:以腺样体和(或)扁桃体肥大为主,占94.1%;(4)治疗方法主要是扁桃体摘除+腺样体刮除术(32例),其次腺样体刮除(16例),扁桃体摘除(6例)。结论小儿0SAS主要好发年龄2~5岁;腺样体和(或)扁桃体肥大是小儿OSAS的主要病因:小儿OSAS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鼻鼾、张口呼吸、憋气;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手术摘除扁桃体和(或)腺样体。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鼾症儿童多导睡眠图(PSG)检测的特点及临床价值。方法应用PSG对2001~2004年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6例以打鼾为主诉的患儿,进行夜间连续睡眠呼吸监测7h,以PSG的监测结果作为诊断依据,将患儿分成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组及非OSAS组即原发性打鼾(PS)组。监测指标:鼾声指数、呼吸紊乱指数(AHI)、最低氧饱和度(LSaO2)、血氧下降≥0.03的次数、SaO2<0.90的时间等,对各指标进行分析。结果66例鼾症儿童中确诊为OSAS为43例(65.2%),PS者23例(34.8%)。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比、体重指数差异无显著性,而两组患儿的AHI、鼾声指数、LSaO2、血氧下降≥0.03的次数、SaO2<0.90的时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PSG是鉴别诊断OSAS与PS的重要方法。打鼾患儿应及早行PSG检查,以便早期诊断及治疗OSAS,避免OSAS的并发症产生。  相似文献   
8.
儿童哮喘的管理教育及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我院 2 0 0 1年 4月至 2 0 0 2年 4月在哮喘中心门诊及住院的哮喘儿童 2 32例进行管理和教育的效果评价。对象 :2 32例儿童均符合哮喘的诊断和分级标准[1] 。分为管理组和非管理组 (对照组 ) ,管理组 119例 ,男 6 2例 ,女 5 7例。年龄 1~ 14 2岁。病程 0 6~ 9年。对照组 113例 ,男 5 6例 ,女 5 7例。年龄 8个月至 14 6岁。病程 0 8~8 2年。两组间性别、年龄、病程和病情程度差异均无显著性。管理及教育 :管理组建立哮喘病历 ,定期随访 (1~ 2个月随访 1次 ) ,及时评价病情、调整用药剂量及纠正错误的吸入方法。非管理组 (对照…  相似文献   
9.
冷凝集试验诊断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声华 《广东医学》1996,17(4):250-251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