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4篇
儿科学   1篇
预防医学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  了解发展性阅读障碍共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视动整合能力特点, 为该群体儿童诊治提供参考。  方法  2020年7-11月,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从新疆某地区7所小学三至五年级学生中筛选出符合条件的阅读障碍组(DD)、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组(ADHD)、共病组及正常对照组儿童各56名, 比较视动整合能力及其相关因素差异, 通过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探究相关因素对视动整合能力的预测作用。  结果  共病组视动整合能力及视知觉得分(95.05±14.01, 12.71±7.40)低于DD组(104.77±17.19, 23.04±11.48)、ADHD组(104.01±14.11, 25.70±10.74)和对照组(129.80±12.91, 44.05±16.56)(F/Z值分别为58.24, 110.49, P值均 < 0.05);共病组视觉工作记忆得分(73.64±5.36)低于对照组(78.96±4.68)(P < 0.05), 与DD组(74.48±7.06)、ADHD组(75.98±7.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 视知觉、年龄、智商、视觉工作记忆均可预测DD共患ADHD儿童的视动整合能力(R2值分别为0.32, 0.17, 0.11, 0.04, P值均 < 0.05)。  结论  DD共患ADHD儿童较单纯DD和ADHD儿童视动整合能力和视知觉能力受损更加严重, 视知觉、年龄、智商、视觉工作记忆能对DD共患ADHD儿童的视动整合能力发展结果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工作记忆在睡眠质量与症状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2所小学3~5年级学生中筛选出符合条件的ADHD儿童(110例)及正常对照儿童(12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SNAP-Ⅳ评估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工作记忆任务测试进行调查并比较。结果ADHD组儿童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评分及PSQI总分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睡眠质量问题的发生率也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ADHD儿童工作记忆得分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ADHD组工作记忆得分与PSQI总分呈负相关(r_(s)=-0.271,P<0.001),与症状得分呈负相关(r_(s)=-0.439,P<0.001);ADHD组PSQI总分与症状得分呈正相关(r_(s)=0.540,P<0.001)。工作记忆在睡眠质量对ADHD儿童症状影响中起部分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18.10%。结论部分ADHD儿童存在睡眠质量问题,且工作记忆在ADHD儿童睡眠质量与症状之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新疆地区发展性阅读障碍(developmental dyslexia, DD)儿童视觉注意广度特点,同时探究动作视频游戏训练对视觉注意广度的影响机理,为改善阅读障碍儿童的视觉注意广度能力提供参考。  方法  于2020年7—11月,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从新疆某地区5所小学三至五年级学生中筛选出符合条件的阅读障碍组(DD)、生理年龄匹配组(CA)及阅读水平匹配组(RL)各120名,比较其视觉注意广度差异,并采用动作视频游戏对DD组儿童进行干预训练,通过方差分析对其视觉注意广度变化规律进行研究。  结果  DD组正确率及辨别力指数(0.68±0.10, 1.21±0.87)小于CA组(0.77±0.99, 1.80±0.83)和RL组(0.71±0.11, 1.50±0.75) (F值分别为21.26,15.19,P值均 < 0.05);3组儿童在反应时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年级DD儿童视觉注意广度的正确率(0.63±0.12, 0.71±0.11, 0.70±0.10)、反应时(760.51±185.83, 782.74±149.20, 857.27±155.44)、辨别力(0.84±0.81, 1.51±0.19, 1.29±0.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6.37,3.81,3.16,P值均 < 0.05)。进行12 h的动作视频游戏训练后,DD干预组的正确率、辨别力(0.74±0.10, 1.53±0.88)高于DD空白对照组(0.68±0.14, 1.06±0.97)(P值均 < 0.05),与RL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76±0.12, 1.73±0.71)(P>0.05),但与C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81±0.94, 2.17±0.79)(P < 0.05)。  结论  阅读障碍儿童存在视觉注意广度缺陷, 且有年级差异;动作视频游戏干预能够一定程度改善阅读障碍儿童的视觉注意广度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小学生情绪行为状况与识字量的关联,为提升小学生的识字量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新疆某地区3所小学的3 710名二、三年级学生,使用小学生识字量评价量表、长处与困难量表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二、三年级学生的平均识字量(947.85±335.93,1 519.45±509.88)均低于上海市识字量常模(1 414,2 135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2.15,-49.84,P值均 < 0.01)。小学生情绪行为各因子异常检出率依次为同伴交往问题(12.40%)、亲社会行为(12.02%)、多动(11.59%)、品行问题(10.49%)、情绪问题(5.88%)。小学生情绪症状(r=-0.19)、品行问题(r=-0.29)、多动-注意缺陷(r=-0.27)、同伴交往问题(r=-0.24)与识字量均呈负相关(P值均 < 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同伴交往问题(β=-24.45)、多动-注意缺陷(β=-42.04)、品行问题(β=-50.73)对识字量有负向预测作用(R2=0.12)(P值均 < 0.01)。  结论  同伴交往问题、多动、品行问题与小学生的识字量相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采用集中识字与随文识字相结合的教学策略,注重识字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发展性阅读障碍可能的机制主要包括语言框架假设和非语言框架假设。语言框架假设发展性阅读障碍者可能在语音意识、快速命名、语音记忆和正字法加工中表现出缺陷。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的研究发现正字法缺陷可能是产生阅读障碍的重要原因,但关于正字法加工的研究观点并不统一。本文对正字法研究的行为学和神经影像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梳理,为进一步开展发展性阅读障碍正字法研究加工机制中的加工测试材料、研究方法等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