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2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复方天麻蜜环糖肽片治疗缺血性脑卒中150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复方天麻蜜环糖肽片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液流变学、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影响。方法3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降颅压、护脑),试验组口复方天麻蜜环糖肽片,对照组口服曲克芦丁。结果(1)试验组:基本痊愈率52%,显效率22%,有效率16%,无效率10%,总有效率90%。对照组:基本痊愈率44%,显效率18%,有效率16%,无效率22%,总有效率78%,经R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试验组血液流变学、ET、CGRP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试验组肝肾功能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天麻蜜环糖肽片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优于曲克芦丁。  相似文献   
2.
重型脑损伤急性期患者钠代谢失衡及其预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重型脑损伤患者急性期钠代谢失衡与其预后的关系。方法:采集前瞻性方法研究2003年3月至2005年8月入住我院ICU的45例重型脑损伤患者的血清钠变化情况资料,比较重型脑损伤患者急性期出现钠代谢失衡的病死率,经统计分析,了解重型脑损伤患者急性期钠代谢失衡与预后的关系。结果:研究期间45例重型脑损伤急性期患者有20例出现钠代谢失衡,并发高钠血症发生率为24.4%。血钠正常和高钠血症患者的病死率分别为4.0%和54.5%,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血钠正常和低钠血症患者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钠血症对重型脑损伤患者转归有不利的影响,应重视并加以合理治疗和预防。  相似文献   
3.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在危重急症应用218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迅速建立可靠的静脉通路是急救处置的关键措施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近年已广泛应用到各类危重患者的监测、治疗中。现就我科实施的 2 1 8例作一分析总结。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所有患者均为我院ICU住院患者 ,共 2 1 8例。其中男 1 1 6例 ,女1 0 2例 ;年龄 1 0~ 94岁 ,平均 48 4岁。抢救病种及实施目的为 :严重创伤及失血表 1  2 0 3例成功穿刺置管路径及并发症例 穿刺路径例数局部血肿穿刺点感染导管外脱落导管血栓高热败血症右锁骨下静脉 76 85314左锁骨下静脉 2 12 10 10右颈内静脉 52 7 114 2左颈内静脉 6 0 0 0 0 0左右股…  相似文献   
4.
迅速建立可靠的静脉通路是急救处置的关键措施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是危重急救治疗的一项基本操作技术 ,近年已广泛应用到各类危重病人的监测、治疗中。现就我科 1999年 10月~ 2 0 0 1年 8月实施的 2 18例作一分析总结。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所有患者均为ICU住院病人 ,在 2 18例患者中男 116例 ,女 10 2例 ,年龄 10~ 94岁 ,平均 4 8 4岁。抢救病种及实施目的为 :严重创伤及失血性休克输血补液10 3例 ,心肺脑复苏补液给药 13例 ,中度以上烧伤补液 12例 ,急性中毒血液透析 8例 ,严重肾衰伴心力衰竭 7例 ,心力衰竭 18例 ,肾衰伴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无创通气在急性肺损伤/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方法对佛山市南海区第二人民医院急性肺损伤/呼吸窘迫综合征的60例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60例患者均使用无创通气治疗,记录并分析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数据、乳酸、心率、呼吸频率及血压变化,观察其疗效。结果经过分析和观察发现,无创通气能明显改善急性肺损伤/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血气情况、乳酸、心率、呼吸频率、血压等临床监测指标。结论无创通气对治疗急性肺损伤/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显著,应在临床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有创-无创机械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中的疗效.方法将符合条件的36例AECOPD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在"肺部感染控制窗(PIC窗)"出现时,治疗组给予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对照组常规给予有创机械通气,观察两组患者生理指标、呼吸机相关肺炎(VAP)、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死亡数等.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发生VAP的例数分别为1例和8例(1/18,8/18,P<0.05),有创通气时间为(5.56±0.37)d和(12.50±1.18)d(P<0.01),总机械通气时间为(8.50±0.41)d和(12.50±1.18)d(P<0.01);住院时间为(11.41±0.84)d和(17.72±0.98)d(P<0.01);两组患者生理指标、住院死亡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肺部感染控制窗将有创机械通气改为无创机械通气,可显著降低有创机械通气和总机械通气时间,减少VAF的发生,减少住院时间,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集束化手卫生干预对控制基层综合医院医院感染的效果,以达到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正确率,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的目的。方法于2014年1-6月对某院临床科室医务人员实施集束化手卫生干预,对比干预前后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知晓率、手卫生依从率和正确率、手消毒剂使用量及医院感染率的变化情况。结果实施干预半年后,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手卫生概念、意义、指征、洗手方法及手消毒剂使用)知晓率较干预前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均P<0.05);干预后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和正确率分别为77.92%、76.47%,高于干预前的49.78%和37.72%,各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手消毒剂使用量从干预前的每床日2.14 mL上升至干预后的每床日4.63 mL, 医院感染率从干预前的1.97%降至干预后的1.5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基层医院实施集束化手卫生干预,可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知晓率、手卫生依从率和正确率,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佛山市南海城乡结合地区7~17岁学龄期未成年人超重肥胖现状,分析其相关因素,为进一步改善儿童青少年的健康状况提供依据。方法 2013年9—12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447名7~17岁学龄期未成年人,采用统一表格由经过培训合格的医务人员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问卷调查包括个人一般情况、生活饮食行为习惯、父母双方超重肥胖情况、同学关系、遇到挫折或情绪波动时的反应及对肥胖危害的认识等;体格检查主要是测量身高、体重。超重肥胖标准按《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BMI超重、肥胖筛查分类标准》评定标准进行统计。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佛山市南海城乡结合地区7~17岁学龄期未成年人总超重率为9.4%,总肥胖率为2.91%,其中男性超重率为11.25%,肥胖率为4.17%,女性超重率为7.25%,肥胖率为1.45%,男性超重肥胖率均高于女性。相关因素分析发现学龄期未成年人超重肥胖患病率与其生活饮食行为习惯(食欲好、贪睡、贪食、吃零食多及缺乏体育锻炼)、遗传因素(父母双方中有一方患有超重肥胖症)及社会心理因素(遇到挫折或情绪波动时不愿意向家长或朋友诉说、认为超重肥胖对健康危害大)有关(均P0.05)。结论本地区学龄期未成年人超重肥胖率与国内其它地区相比虽不高,但家长和学校部门仍需引起注意,及时采取措施调整儿童青少年饮食结构,改变不良行为方式,防止学龄期未成年人超重肥胖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经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经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09年8月呼吸内科及ICU的144例住院患者,并随机分为观察组(NIPPV)72例和对照组(非NIPPV)72例。对照组72例采用常规治疗,包括抗感染、解痉平喘、祛痰、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支气管扩张剂、通畅气道,持续低流量吸氧、用呼吸兴奋剂及营养支持等治疗,观察组72例除采用常规治疗外加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气分析指标变化(呼吸频率RR、心率HR、pH值、PaO2、PaCO2),住院病程,气管插管率和病死率的指标。结果观察组72例治疗后血气分析各项指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住院病程缩短,气管插管率为15.28%、病死率8.33%,对照组气管插管率为47.22%、病死率34.7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NIPPV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能缓解病人的呼吸肌疲劳,改善氧合,能有效地降低PaCO2、呼吸频率和死亡率,从而避免气管插管,疗效显著,提高PaCO2是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医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的状况,探讨其易感因素和防治措施。方法以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87例ICU住院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真菌感染的发生率为13.39%,其中念珠菌占74.71%,病死率为45.98%。诱发因素主要有:基础病情危重,气道开放,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大剂量使用激素,住院时间长等。氟康唑治疗效果较好。结论真菌感染已成为ICU内危重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消除易患因素,重视真菌感染的监测、及时合理的抗真菌治疗是降低危重患者获得性深部真菌感染发生率及病死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