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妊娠期合并高位肛周脓肿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沧州市中心医院诊治的100例妊娠期合并肛周脓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患者。观察组50例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对照组50例患者采用高位切开挂线术。对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和肛门括约肌功能进行评分,评价治疗效果,并记录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创面愈合时间等情况,随访观察患者复发和并发症发生。结果观察组患者痊愈率为98.0%,对照组患者痊愈率为94.0%,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患者,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和肛门括约肌功能评分均明显降低,观察组患者相关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0%)低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2.0%),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复发率(0%)低于对照组患者复发率(16.0%),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妊娠期合并高位肛周脓肿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治疗,疗效肯定,对患者损伤小,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结直肠癌发生的相关因素,为预防结直肠癌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将选取的60只清洁级雄性Wistar幼年大鼠随机分为4组,第1组为单纯Hp组,用Hp菌灌胃法定植Hp;第2组单纯N-甲基亚硝基脲(MNU)组用Hp菌液等量布氏肉汤灌喂,10周后用MNU灌肠诱发结直肠癌形成;第3组采用Hp+ MNU联合处理定植Hp基础上,10周后用MNU灌肠诱发结直肠癌形成;第4组用与Hp菌液等量布氏肉汤灌喂基础上用MNU等量去离子水经肛门灌肠,定期处死大鼠后提取标本,检测Hp,同时做病理切片标本,观察有无肠壁增厚、肠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溃疡及结节发生.结果 Hp组及Hp+ MNU组大鼠较MNU组、第4组胃黏膜明显偏薄,以胃窦部较为明显,且可见肠上皮化生;Hp组及Hp+ MNU组共定植28只小鼠,尿素酶染色阳性21只,培养阳性17只,Giemsa染色阳性达23只,两项阳性大鼠共有25只,占总定指数89.3%.结论 长期的Hp感染可能会增加大鼠结直肠癌对致癌剂的敏感性,促进结直肠癌病变形成,而血胃泌素在结直肠癌的发生过程中是诱导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复方中药联合卡培他滨在晚期结直肠癌维持期的疗效。方法将符合晚期结直肠癌维持治疗诊断标准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卡培他滨按照每日总剂量(常规用量每2 000mg/m2)分早、晚各1次,饭后30min口服,同步复方中药每日1剂,分2次,早、晚饭后1h服用。连续用药2周停药1周。对照组:单服卡培他滨。2组均持续用药至肿瘤进展或出现无法耐受的不良反应为止。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PFS)分别为6.4个月和2.5个月,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可以明显提高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NK细胞及CD4/CD8(P0.05),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卡氏评分(P0.01)。结论复方中药联合卡培他滨同步维持治疗晚期结直肠癌具有延长患者PFS、改善免疫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生物信息学技术筛选结直肠癌(CRC)关键长链非编码RNA(lncRNA), 并对筛选出的LINC00174在CRC中的作用机制进行初步分析。方法对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638例CRC和51例癌旁组织的RNA数据分析, 应用Wilcoxon检验识别筛选差异表达明显的RNA;Pearson相关性检验确定lncRNA-mRNA关系对;在Starbase v3.0数据库中确定与lncRNA-mRNA关系对中RNA分子存在互作关系的微小RNA(miRNA, miR)。对TCGA数据库中CRC临床数据使用R软件包的"survival"和"survminer"方法进行生存分析, 探讨lncRNA-mRNA关系对预测预后的价值。用STRING数据库及metascape平台对mRNA编码蛋白(ZNF692)的功能进行分析。收集40例新鲜的CRC及癌旁组织, 应用荧光实时定量PCR(qRT-PCR)对筛选出的RNA检测, 验证生物信息学结果。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 各指标间关系采用t检验及Person相关分析。结果与癌旁组织比较, CRC组织中上调的Lnc...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复方中药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直肠癌的疗效。方法:将50例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同步放化疗,治疗组在放化疗的同时同步服用复方中药,从放化疗开始连续用至治疗结束,对照组只行放化疗,治疗完成后评价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CR+PR)为88.0%,完全缓解率(CR)为36.0%;对照组总有效率(CR+PR)为68.0%,完全缓解率(CR)为28.0%,两组间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放疗相关毒副反应主要为肛门不适及消化道症状。对照组肛门不适、大便带血、恶心及呕吐、腹痛、腹泻发生率明显高于治疗组(P<0.05)。治疗组大于Ⅱ级的放射性直肠炎、放射性膀胱炎及骨髓抑制等毒副反应总发生率为12.0%,远低于对照组的40.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明显提高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NK 细胞及CD4/CD8(P<0.05)。结论:复方中药联合放化疗可提高局部晚期直肠癌近期疗效,明显减轻放化疗所致的毒副反应,改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6.
姜国胜  张庚  任维聃 《河北医药》2010,32(10):1232-1233
目的 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探讨腹腔镜结直肠手术的优势、手术方法及治疗结直肠良恶性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腹腔镜结直肠手术101例, 其中良性病变26例、结直肠癌75例.手术种类包括:右半结肠腺瘤切除术7 例,乙状结肠腺瘤切除术6例,乙状结肠冗长行乙状结肠切除术7 例,直肠全脱垂行Dixon 手术1 例,全结肠切除术5例;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10例,横结肠切除4 例,左半结肠切除术3 例,Dixon手术36 例,Miles 手术16例,Parks 手术2例,直肠癌姑息切除4 例.结果 100例成功完成腹腔镜手术,1 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平均(140±22)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60 ml,术后平均 (2.0±1.5) d胃肠功能恢复,1 例左半结肠切除术后腹腔内出血,无其他并发症发生,术后平均住院(12±5) d.结论 腹腔镜结直肠手术技术上是可行的,具有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胃肠道干扰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与结直肠癌肝转移(CRLM)间的关系,建立CRLM预测模型并评价其价值。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21年4月至2022年10月沧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371例,依据有无肝转移将其分为CRLM组59例,无肝转移(nonCRLM)组312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治疗前血常规及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结果。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CRLM的独立影响因素,并以此建立预测模型,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拟合优度检验评价预测模型的效能。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CRLM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和唾液酸/羟脯氨酸(SA&Hyp)水平均高于non-CRLM组(均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经校正后血清CEA(OR=1.021,95%CI:1.012~1.030)、CA19-9(OR=1.003,95%CI:1.001~1.005)和SA&Hyp高表达(OR=1.055,95%CI:1.033~1.077)均为CRLM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自拟复方中药联合替吉奥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选择晚期结直肠癌术后化疗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采用自拟复方中药联合替吉奥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FOLFOX4方案化疗。比较两组患者化疗前后生存质量改善情况、血清肿瘤标记物(CEA、CA19-9、CA72-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介素-12(IL-12)含量以及血常规、肝肾功及心电图等相关检查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经过治疗,治疗组在降低血清肿瘤标记物CEA、CA19-9,优于对照组,且可明显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治疗组化疗后TNF-α及IL-12升高,而对照组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复方中药联合替吉奥对化疗毒副反应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并能降低血清肿瘤标记物水平,同时可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机体一般状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我们于2009年1月-2012年1月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长强穴注射的方法防治肛裂术后创面疼痛,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共200例,男110例,女90例;年龄21~75岁,平均48岁。发病时间0.5~18个月。均表现为位于肛缘和齿状线之间的裂隙溃疡;排便时撕裂样感觉,便时和便后疼痛;便时厕纸常可见少量红色鲜血;症状持续超过8~12周,并且表现为水肿和纤维化改变。均行一次性切除术。按随机双盲法分成观察组和治疗组各100例,2组间基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10.
姜国胜  张庚  任维聃 《河北医药》2009,31(18):2391-2392
目的研究细胞周期素E(Cyclin E)、p27kip1和Ki67在大肠癌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PowerVision两步法检测137例大肠癌及其邻近正常黏膜组织中Cyclin E、p27kip1和Ki67的表达,并分析它们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大肠癌组织中Cyclin E及Ki67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邻近正常黏膜组织,并与原发肿瘤浸润深度、区域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显著正相关。大肠癌组织中p27kip1表达水平显著低于邻近正常黏膜组织,并与原发肿瘤浸润深度、区域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显著负相关。大肠癌组织中Cyclin E与p27kip1表达水平显著负相关;Cyclin E和Ki67表达水平显著正相关;大肠癌组织中p27kip1与Ki67表达水平呈显著负相关。结论Cyclin E和p27kip1是大肠癌的发生及侵袭转移的正性因子和负性因子,联合检测Cyclin E、p27kip1和Ki67有助于判断大肠癌的恶性程度及生物学行为,并判断预后,为大肠癌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