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预防医学   3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变性血红蛋白症、症状典型,诊断不难。但慢性中毒缺乏特异指标,诊断难度大,故探讨其诊断指标对综合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方法选择某制药厂生产非那西汀车间接触硝基氯苯、硝基苯乙醚、氨基苯乙醚和非那西汀药尘的生产工人115名进行劳动卫生调查、车间毒物浓度测定、临床体检及实验室指标探讨。实验室指标的普查项目有血常规、血小板、血液变性血红蛋白含量、  相似文献   
2.
1975年对山东新华药厂115名非那西汀生产工人进行劳动卫生调查,临床体检和诊断指标探讨。白细胞和巯基含量降低对综合诊断有参考意义.其后因肝大质变或白细胞减少者调离9名.1983年9月又对其中继续接触的84名工人进行随访复查  相似文献   
3.
对接触红外辐射的167名炼钢工人进行了晶状体混浊的调查,结果显示,红外辐射可致炼钢工人晶状体混浊。其人(眼)检出率为37.1(32.0)%,与对照组的21.7(18.3)%比较P<0.05(P<0.01)。炼钢工人20岁组即出现晶体混浊,且与高龄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为排除年龄影响,标化后混浊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随工龄延长,晶状体混浊检出率随之增高。此外,炼钢工人组晶状体混浊形态除与对照组共有的点状、线条状外,还查见有蛛网状、放射状、片状及星状混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