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7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构建中医延续性护理方案并评价其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出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某三级甲等医院脑病科住院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n=51)和对照组(n=51)。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中医延续性护理方案,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两组于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2个月和3个月,分别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脑卒中专门化生活质量表(Stroke specific quality of life scale,SS-QOL)进行评估。结果 出院时,试验组FMA评分、SS-QOL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1个月,试验组FMA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S-QOL评分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出院后2个月和3个月,试验组FMA评分、SS-QOL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组间、时间、组间与时间的交互作用对FMA评分、SS-QOL评分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该研究构建的中医延续性护理方案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可有效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医护专病一体化管理模式在中青年高血压患者中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6月~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120例中青年高血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运用随机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管理模式,对治疗组患者在传统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实施医护专病一体化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疾病能力评分、健康行为评分、服药依从性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自我管理疾病能力评分,两组组内比较1年和1个月、3个月之间存在差异;组间评分对比1个月、3个月时,治疗组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1年后治疗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健康行为评分,两组组内比较1年和1个月、3个月之间存在差异,组间评分对比1个月、3个月时,治疗组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1年后治疗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服药依从率为88.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8.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护专病一体化管理模式应用于中青年高血压患者临床护理中的效果显著,能有效增强其自我管理疾病能力,改善其健康行为,提高其服药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建立起和谐的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3.
患儿女性,10岁.因"左眼部肿物2月余,逐渐增大",于2010年1月4日来武警总医院眼眶病研究所就诊.患儿2009年2月偶然被发现左眼视力差,外院就诊时检查:左眼视力眼前手动,眼压30 mm Hg(1 mm Hg=0.133 kPa),虹膜新生血管,瞳孔直接、间接对光反射迟钝,玻璃体絮状混浊,视网膜全脱离,大量视网膜下出血.  相似文献   
4.
严欢  于秀婷  鲁小中  丁琢  李月月  肖利华 《眼科》2013,22(2):115-116
患者女性,48岁。因右眼被铁丝扎伤后视物不见2小时,于2011年6月24日在当地医院急诊行右眼巩膜穿通伤清创缝合术。后因眼内炎症反应加重,于2011年6月26日在上级医院急诊在局麻下行"右眼晶状体切除、玻璃体切除、眼内异物取出、玻璃体腔注药、视网膜冷冻、硅油填充术"。于2011年10月6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及护理干预在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的作用。方法:采用简单随机,非盲法,平行对照设计,将60例ERCP患者按1:1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乌司他丁静脉滴注;对照组予善宁皮下注射,结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ERCP术后血白细胞、血清淀粉酶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急性胰腺炎、腹胀及腹痛发生例数,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术后4小时血淀粉酶及术后24h白细胞低于对照组同时间血淀粉酶、白细胞(P0.05);术后24小时血淀粉酶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乌司他丁注射结合术前充分准备、术时医护契合以及术后精心护理干预是减少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于秀婷  牛膺筠  曲虹 《眼科研究》2007,25(12):941-944
目的研究低氧诱导因子(HIF—1α)和核因子(NF—κβ)在小鼠视网膜光损伤后的表达及低氧预适应对其表达的影响,探讨低氧预适应对视网膜光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将54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单纯光照组、低氧预适应组和正常组,前2组又按光照后处死时间的不同分为6、12、36h和7d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小鼠视网膜组织HIF—1α和NF—κβ蛋白的表达,并分析低氧预适应组与单纯光照组HIF-1α和NF—κβ蛋白的表达差异。结果正常小鼠视网膜组织HIF—1α几乎不表达,NF—κβ有微量表达。低氧预适应组与单纯光照组比较,HIF—1α的表达强度明显增强,而NF—κβ的表达强度明显减弱,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低氧预适应可能通过提高HIF-1α的表达有效抑制NF—κβ信号通路,从而通过降低凋亡的发生而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低氧诱导因子(HIF-1α)和核因子(NF-κB)在小鼠视网膜光损伤后的表达及低氧预适应对其表达的影响,探讨低氧预适应对视网膜光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 将54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单纯光照组、低氧预适应组和正常组,前2组又按光照后处死时间的不同分为6、12、36 h和7 d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小鼠视网膜组织HIF-1α和NF-κB蛋白的表达,并分析低氧预适应组与单纯光照组HIF-1α和NF-κB蛋白的表达差异.结果 正常小鼠视网膜组织HIF-1α几乎不表达,NF-κB有微量表达.低氧预适应组与单纯光照组比较,HIF-1α的表达强度明显增强,而NF-κB的表达强度明显减弱,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低氧预适应可能通过提高HIF-1α的表达有效抑制NF-κB信号通路,从而通过降低凋亡的发生而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乳腺癌端粒酶活性与PCNA表达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端粒酶活性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之间的关系及联合检测对乳腺癌术后治疗方案制定和预测预后的意义。方法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聚合酶链反应-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TRAP-PCR-ELISA)和免疫组织化学链霉素生物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对80例乳腺癌组织、36例乳腺癌相应癌旁组织和10例乳腺良性病变的端粒酶活性及增殖细胞核抗原进行检测。结果(1)80例乳腺癌患者癌组织标本、36例乳腺癌相应癌旁组织标本中端粒酶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5.0%和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0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标本中未检测出端粒酶活性;腋窝淋巴结有无转移与端粒酶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80例乳腺癌组织中PCNA的阳性表达率为63.75%;乳腺癌有淋巴结转移组PCNA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且呈正相关(P〈0.01),即淋巴结转移程度越低。PCNA阳性表达率亦越低。(3)端粒酶活性与PCNA表达具有一致性(P〈0.01)。且呈正相关(P〈0.01),一致率为86.25%。结论端粒酶活性与PCNA表达具有一致性,端粒酶活性与PCNA联合检测,可为乳腺癌术后治疗方案的制定和预测预后提供辅助依据。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类风湿关节炎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6例类风湿关节炎病人按照干预时间分为短期干预组和长期干预组各48例,短期干预组在住院期间进行护理干预,长期干预组在住院期间及出院后共进行为期3个月的护理干预,观察3个月后两组病人生活质量.[结果]3个月后两组病人生活质量测定简表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环境领域及总均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护理干预为病人提供了多样化的干预方式,有助于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