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20篇
肿瘤学   22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多药耐药基因(MDR1基因)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 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了215例手术切除的进展期胃癌组织中的MDR1基因的表达。实验数据采用SAS软件中的χ^2检验和Fisher’s exact P做统计学处理。结果 MDRI基因的阳性率为31.63%(68/215),与年龄、性别、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Borromann分型及TNM分期等无关,但在分化差的肿瘤中有增高趋势,如黏液腺癌及印戒细胞癌中达41.67%及50.00%。结论 化疗前胃癌组织中MDRI基因即存在较高的表达率,这为选用化疗药物和MDR逆转剂提供了参考指标,但不能作为制定化疗方案的唯一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力尔凡对直肠癌MMP蛳7表达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将32例低位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力尔凡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在术前瘤体内注射力尔凡后接受手术治疗,对照组仅接受手术治疗,并通过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两组MMP蛳7的表达。结果:MMP蛳7在对照组与力尔凡治疗组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85.7 %,68.7 %,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中Dukes B期和C期MMP蛳7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术前瘤体内注射力尔凡,可明显降低直肠癌MMP蛳7的表达,在Dukes C期比B期更明显。  相似文献   
3.
p27kipl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抑制剂p27kipl与宫颈癌发生、发展、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6例宫颈癌、25例宫颈非典型增生、24例正常宫颈组织中p27kipl表达情况.结果p27kipl在宫颈正常组织中均呈阳性表达,其中强阳性率87.5%明显高于宫颈非典型增生或宫颈癌组织中的强阳性率(28%)(P<0.01);宫颈癌临床0期、Ⅰa期~Ⅰ b期、Ⅱa~Ⅱ b期的强阳性率分别52%、25%、21%,0期与Ⅰ期、Ⅱ期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病理分化程度高(G1)、中(G2)、低(G3)者的强阳性率分别为52%、29%、4%,分别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有无淋巴结转移者的强阳性表达分别为36%、8%,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p27kipl表达强阳性者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91%和85%,显著高于低表达者的67%和51%(P<0.05).结论p27kipl蛋白表达的下降可能与宫颈癌发生、发展、转移有关,p27kipl可能成为反映肿瘤恶性表型的指标,对宫颈癌预后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p27~(kip1)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抑制剂 p2 7kip1与宫颈癌发生、发展、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86例宫颈癌、2 5例宫颈非典型增生、2 4例正常宫颈组织中p2 7kip1 表达情况。结果 :p2 7kip1 在宫颈正常组织中均呈阳性表达 ,其中强阳性率 87.5 %明显高于宫颈非典型增生或宫颈癌组织中的强阳性率 (2 8% ) (P<0 .0 1) ;宫颈癌临床 0期、 a 期~ b 期、 a~ b 期的强阳性率分别 5 2 %、2 5 %、2 1% ,0期与 期、 期之间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 ;病理分化程度高 (G1 )、中 (G2 )、低 (G3)者的强阳性率分别为 5 2 %、2 9%、4 % ,分别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0 .0 5 ) ;有无淋巴结转移者的强阳性表达分别为 36 %、8% ,两者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 ;p2 7kip1表达强阳性者 3年和 5年生存率分别为 91%和 85 % ,显著高于低表达者的 6 7%和 5 1% (P<0 .0 5 )。结论 :p2 7kip1蛋白表达的下降可能与宫颈癌发生、发展、转移有关 ,p2 7kip1可能成为反映肿瘤恶性表型的指标 ,对宫颈癌预后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宫颈癌微血管计数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微血管密度(M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与宫颈癌的临床病理联系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和分析72例宫颈癌、24例正常宫颈组织中MVD和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宫颈癌患者的微血管密度明显高于正常组织(P<0.01);宫颈浸润癌明显高于原位癌(P<0.01),浸润癌Ⅰ期与Ⅱ期差异无显著性(P>0.05);MVD随着病理分级增高呈递增趋势,组织学分级Ⅰ级与Ⅱ级、Ⅲ级差异有显著性(P<0.05);MVD增高与患者的生存期有关,生存期<5年者MVD明显高于生存期>5年者(P<0.05);MVD与临床分型、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P>0.05)。VEGF在宫颈原位癌呈低表达,原位癌强阳性率明显低于浸润癌(P<0.05);VEGF表达强弱与病理组织学分级有关,分化程度低,恶性程度高,VEGF表达增强。VEGF表达阳性组的宫颈癌标本中MVD明显高于VEGF表达阴性组(P<0.05),且随着VEGF表达的增强,微血管密度随之增加,两者呈正相关。结论VEGF与宫颈癌的血管生成密切相关;MVD和VEGF表达与宫颈癌的恶性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CD44v6与E-钙黏附素(E-cad)在早期宫颈鳞癌中的表达,探讨其在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与免疫组织化学法对21例正常宫颈上皮、63例无淋巴结转移宫颈鳞癌、23例有淋巴结转移宫颈鳞癌标本中CD44v6、E-cad的mRNA和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结果宫颈鳞癌组织中CD44v6mRNA的表达高,而在正常宫颈几乎不表达;E-cad的mRNA在正常宫颈组织表达高而在宫颈鳞癌表达低,有淋巴结转移和无淋巴结转移的宫颈鳞癌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4v6蛋白在宫颈鳞癌表达增高而E-cad蛋白表达降低,且在有转移和无转移的宫颈鳞癌组织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D44v6和E-cad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结论CD44v6、E-cad通过改变早期宫颈鳞癌细胞的黏附力而分别发挥了促进和抑制宫颈鳞癌淋巴结转移的作用,可作为评估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7.
组织多普勒超声测定正常人心肌作功指数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TDI)评价正常人左心室Tei指数。方法对50例正常人分别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脉冲血流多普勒方法测算传统Tei值(conventionalTeiindex,c-Tei,);TDI条件下,分别显示二尖瓣环后间隔位点和左室侧壁位点(心尖四腔观)、左室前壁位点和下壁位点(心尖二腔观)、前间隔位点和左室后壁位点(心尖左室长轴观),分别测算各位点的Tei值,取6个位点测值的均值作为左心室整体Tei指标(tissueDopplerTeiindex,t-Tei)测值。结果正常人的左心室整体t-Tei测值为(0.41±0.07),各年龄组间Tei指数测值无明显差别(P>0.05)。不同室壁间心肌的Tei指数测值无差别(P>0.05)。将正常人t-Tei测值与c-Tei值(0.44±0.08)进行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TDISK准确测定正常人心脏整体Tei指数及心肌各节段Tei指数,为评价Tei指数提供了一种新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8.
口腔科是医院交叉感染管理的重点科室,口腔科器械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接触病人的唾液、血液、污染比较严重,护士承担着回收清洗消毒灭菌工作。污染的器械对护士的健康构成潜在的威胁,消毒灭菌不彻底直接造成院内感染和疾病传播。为了杜绝院肉感染和职业感染的危险因素我们强化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管理防护措施,强调护士在回收用过的污染物品器械时必须带防护用具:帽子、口罩、面罩、手套、围裙等,避免在消毒清洗过程中的飞溅污染,对用过的锐利器械连同治疗盘一起收回避免走动传递时的相互刺伤。如不慎被污染的锐器刺伤,立即处理伤口及时上报院内感染科采取预防处理,做到人人都熟知应急处理程序,提高对HIV、HBV、HCV的高度重视。根据传染病的流行特点按操作规程严格区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定期做好各种监测。在诊疗护理过成中,职业损伤的危险正在不断增加。护士的职业安全正在受到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淋巴结细针吸取细胞学(FNAC)诊断中改进普通涂片操作方法的优越性进行评价。方法 FNAC获取标本注入装有清洗液的离心管内轻微振荡离心,弃上清液,充分振荡管底沉淀物,取样,制成涂片。95 %乙醇固定,HE染色。同一标本同时行液基薄层细胞学(TCT)检测作对照,对肿瘤的分类和分型不够准确的涂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 149例淋巴结穿刺标本中,TCT法检出癌95例,可疑癌26例,改进普通涂片检出癌92例,可疑癌29例,灵敏度均为81.20 %,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P>0.05)。特异性均较强。结论 改进普通涂片方法检查对淋巴结穿刺标本进行诊断可达到与TCT相同的灵敏度,且可弥补TCT费用昂贵的缺陷,同时应用免疫细胞学技术检测可明显提高病理细胞学诊断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食管癌与郎汉斯细胞和T细胞定量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食管癌患者癌组织和癌旁间质中Lc、Tc的密度与组织学分类、生物学行为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S-100、CD3抗体和免疫组织化学ABC方法,对249例原发食管癌分别标记,观察癌巢内和癌旁间质中Lc、Tc的形态、分布特点和密度。结果Tc阳性细胞阳性定位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不均质棕褐色颗粒。Tc阳性细胞阳性定位在胞膜呈棕黄色。癌巢内Lc数量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至正相关,与患者生存期呈负相关。而Tc数量和癌旁间质Lc数量则相反。Lc、Tc分布数量与组织学分类无关。结论Lc、Tc在癌巢内和癌旁间质分布密度可作为判定食管癌预后的免疫学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