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3篇
内科学   15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掌握江西省现存慢性丝虫病患者情况,为今后加强患者关怀照料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2018年对江西省原丝虫病流行区的在册慢性丝虫病患者进行个案随访调查,并通过线索调查搜索遗漏患者,对各流行区慢性丝虫病患者关怀照料工作进行调查。结果 2018年,江西省尚存慢性丝虫病患者802例,分布在56个县(市、区)。患者男女性别比为1∶1,85.41%为70岁以上者;有淋巴管/结炎、淋巴水肿或象皮肿、乳糜尿、鞘膜积液等症状者分别占58.60%、93.89%、17.21%和3.62%。全省在56个流行县(市、区)设立了273个慢性丝虫病患者关怀照料点,2018年共开展关怀照料活动306次。结论 江西省慢性丝虫病患者数量明显减少,但仍应加强对慢性丝虫病患者的关怀照料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江西省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控制和消除情况。方法按国家地病中心项目方案要求,在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所有病区村,县级对改良炉灶及使用情况和病区所有8-12岁儿童氟斑牙病情进行自评,省级依据方案进行复核,结果按《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控制标准》(GB17017-2010)和《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消除标准》进行判定。结果县级自评结果显示两县区合格改良炉灶率和合格改良炉灶正确使用率均在90%以上,儿童氟斑牙检出率为15.99%。省级复核合格改良炉灶率、合格改良炉灶正确使用率分别为99.83%、96.33%;儿童氟斑牙检出率为14.15%,县级自评和省级复核结果一致率为86.21%。江西7个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病区县,达到消除标准的3个县,其他达到控制标准。结论江西燃煤污染型氟中毒防治效果明显,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3.
江西省原属丝虫病中度流行区 ,全省共有 75个流行县 (市、区 ) ,基本消灭丝虫病阶段 ,主要采取反复查治方案。实践证明 ,反复查治方案 ,可节省大量防治经费 ,但与大面积采用乙胺嗪药盐防治比较 ,反复查治方案容易产生漏查漏治 ,薄弱环节较多。为此 ,进入丝虫病后期监测阶段 ,针对我省存在的薄弱环节加强了重点监测 ,并根据监测结果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 ,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1 内容及方法1.1 横向监测结合重点抽查在全省各丝虫病流行县 (市、区 )开展横向监测的基础上 ,省卫生防疫站抽定防治前微丝蚴率较高、且在防治与监测工作中存在薄…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普治、筛治和组合3种常用血防查治方案费用的效应部份和非效应部份的主要构成因素,并建立了以数学模型表达的评价指标.结果显示:普治方案费用效应的决定因素为人群感染率;筛治方案则以人群感染率和治查费用比为主,其次查病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亦能产生影响;组合方案的费用效应由分别符合前二者之基本规律的两部份构成.作者认为对查治方案的选择必须兼顾方案的防治效果、可供的查治能量大小和费用使用的合理性等诸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江西省由输入性疟疾病例引起本地继发传播的潜在风险及相关影响因素,为推动全省实现消除疟疾目标,调整监测重点地区和风险人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德尔菲法(Delphi method)建立江西省输入性疟疾引起继发传播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指标权重。收集江西省2012-2015年100个县(市、区)疟疾疫情、传疟媒介和防控能力等数据资料,分别计算各县(市、区)疟疾传播潜能指数(TPI)、消除疟疾防控能力指数(ICI)和疟疾传播风险指数(MRI),并绘制江西省输入性疟疾引起继发传播的潜在风险地图。结果全省疟疾传播风险指数前10位的县(市、区)分别为临川区(2.131)、信州区(1.609)、九江县(1.404)、章贡区(1.365)、丰城市(1.225)、青山湖区(1.184)、于都县(1.171)、定南县(1.018)、浔阳区(1.015)和珠山区(1.006)。风险较高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地级市所在辖区以及流动人口较多的县(市、区)。结论江西省存在因输入性疟疾引起继发传播的风险,且流动人口越多、防控能力越薄弱的地区,其风险也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江西省综合性三甲医院检验人员寄生虫病检测能力。方法 全省20家综合性三甲医院组队参赛,每队2名选手。竞赛分为笔试和技能操作两部分(各100分)。笔试内容涉及寄生虫生活史、免疫学基础、检测技术、病原诊断等;技能操作包括厚、薄血涂片及改良加藤厚涂片的制片和镜检阅片。结果 共40名选手参赛,总成绩平均分为(97.3±22.4)分,及格率为15.0%;其中笔试平均成绩为(56.6±12.8)分,及格率为52.5%;技能操作平均成绩为(40.8±12.4)分,及格率为5.0%。笔试成绩中,土源性线虫生活史得分率最高(90.0%),食源性寄生虫病防治基础知识得分率最低(31.5%)。选手血涂片制作、镜检及格率均高于加藤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 0.05);间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卵形疟原虫和阴性片的镜检检出率依次为38.8%、45.0%、35.0%和25.0%;蠕虫卵检出率以鞭虫卵最高(87.5%),曼氏迭宫绦虫卵最低(2.5%)。省级医院选手加藤片制作和镜检得分均高于市级医院 (P均 < 0.05);教学医院选手加藤片制片成绩高于非教学医院(P < 0.05)。结论 江西三甲医院检验专业人员寄生虫病检测技能水平难以满足当前寄生虫病诊断的需要,应引起卫生主管部门和医院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疟疾历史上曾是严重危害江西人民身体健康和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传染病。经过50多年的积极防治,全省在控制疟疾流行、减少危害程度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98%的县(市、区)达到了基本消灭标准。但是疟疾的流行因素尚未彻底改变,尤其是近年来不少人员到疟疾严重流行的国家或地区经商、务工、旅游,输入性疟疾病例不断增多。为此,2005年我们在南部、中部和北部选择龙南县杨村镇、进贤县罗溪镇和婺源县清华镇建立了3个疟疾监测点,现将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索1950–2017年江西省疟疾时空分布特征,为江西省疟疾流行因素研究和消除疟疾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1950–2017年江西省以县为单位疟疾疫情和人口数据、历史流行虫种和传播媒介等资料,建立江西省疟疾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库。利用ArcGIS 10.3软件进行江西省疟疾发病数据分析和时空展示,探讨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 1950–2017年,江西省疟疾发病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分别为1950–1975年高峰期、1976–1997年持续下降期和1998–2017年低水平波动期,期间经历了疟疾发病率下降、流行区范围缩小、流行程度显著降低到无本地感染病例的过程。疟疾流行区在空间分布上经历了由南部山区向北部平原转移,最后在平原聚集、滞留、徘徊和消散的过程;疟疾流行虫种经历了间日疟、恶性疟、三日疟混合流行向单一间日疟流行,再到输入间日疟、恶性疟、三日疟和卵形疟混合流行。传播媒介经历了中华按蚊、微小按蚊、嗜人按蚊等多种按蚊分布的复合媒介地区向中华按蚊单一媒介的变化过程。结论 自2012年起江西省连续多年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阻断了疟疾传播,达到了消除疟疾标准,但输入性疟疾继发本地传播的风险将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南昌市疟疾流行概况与防治历程,总结评估南昌市消除疟疾工作,为制订消除疟疾达标后的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南昌市1950—2015年疟疾防治疫情数据、报表、文件、工作计划、防治策略与措施等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南昌市疟疾流行特点与防治历程,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消除疟疾考核评估方案(2014年版)》,从保障措施、技术措施、防控效果3个方面对消除疟疾工作进行评估。结果疟疾曾是危害南昌市人民健康最严重的地方性传染病,1950—2015年间疟疾年发病率经统计学分析显示:1950—1954年疟疾发病率呈上升趋势(P0.01),1955—1962年略微下降(P0.01)后上升到1969年的最高发病率6 899.50/10万(P0.01),1969—1976年从高点下降(P0.01);1977—1985年开展大规模抗疟后年发病率急剧下降(P0.01),1987年发病率已降至10.01/10万,1988—2009年发病率继续下降(P0.01),2010年后年发病率均在0.5/10万以下。整个防治历程经重点防治、全面防治、基本消除疟疾、灭疟后监测阶段和消除疟疾5个阶段。消除疟疾阶段(2010—2015年)南昌市建立了多部门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按《江西省消除疟疾实施方案》要求开展消除疟疾达标评估工作,全市疟原虫血检56 586人,平均年度血检数达到总人口2.52‰,血片复核率为10.62%,发生的91例病例均得到及时有效控制。媒介监测发现本地主要传疟媒介为中华按蚊。结论南昌市经过多年疟疾防治,连续保持5年无本地疟疾病例,达到消除疟疾标准,后期的防治工作重点是加强输入性病例的监测。  相似文献   
10.
江西省1997~2006年报告疟疾病例390例,年报告病例15~68例;发病率0.03/10万~0.16/10万;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为0.01%;居民带虫率为0.001%;病例高度分散,以输入病例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