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 探究根本原因分析法在呼吸睡眠综合征(sleep apnea syndrome,SAS)护理过程中对于减少并发症的预防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19年3月期间前来湖州市中心医院进行治疗的SAS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该50例患者均采取我院新引入的根本原因分析法,再回顾性分析湖州市中心医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前来进行治疗的SAS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2组患者护理后的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2组患者在治疗之后的熟睡状态下血氧饱和度、呼吸暂停次数、呼吸暂停时间以及心律均发生了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均P<0.05),在清醒状态下,观察组患者清醒状态下的血氧饱和度和心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发现,观察组患者清醒状态下的血氧饱和度和心律,以及熟睡状态下的血氧饱和度、呼吸暂停次数、呼吸暂停时间以及心律均明显更佳,且差异具有统计意义(均P<0.05);经过治疗之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6.0%(13/50),观察组为6.0%(3/50),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根本原因分析法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由2.5%下降至0.5%,同时感染事件发生率也由21.2%下降至5.8%。 结论 采取根本原因分析法有利于促进患者恢复进度,并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经皮中药离子导入治疗视神经萎缩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联合直流电离子导入治疗视神经萎缩的疗效。方法:112例(176只眼)视神经萎缩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7例(89只眼)采用丹参注射液联合直流电离子导入治疗,对照组55例(87只眼)用常规方法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达85.39%,对照组达60.92%(P<0.001)。结论:丹参注射液联合直流电离子导入治疗视神经萎缩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63岁,1W前因受凉心慌胸闷入院。T 37.1℃,HR 65次/min,R 20次/min,BP 130/85mmHg,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患者3年前因冠心病,心房扑动(AF)合并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置入VVI起搏器。 入院查心电图:V1导连续记录P波消失可见AF的F……  相似文献   
4.
龚晓莉  朱汉东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22):3912-3914
目的 探讨中高龄老年组左冠状动脉主干(LM)狭窄的临床特点和冠状动脉病变形态特点。方法 选择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CAG)证实为左冠状动脉主干狭窄(狭窄程度≥50%)的患者255例,依据年龄分为A组(年龄≤60岁)和B组(年龄≥70岁),分析两组患者临床及左冠状动脉主干病变形态特点。 结果 中高龄老年左主干病变患者合并高血压者较中年左主干病变患者合并高血压病明显增多;左主干狭窄部位在开口部较中年组少;溃疡病变、钙化病变多;左主干+三支病变多;建议药物治疗比中年患者多。结论 中高龄老年左冠状动脉主干狭窄患者预后极差,行外科手术治疗为主要治疗方式,一部分患者只能行药物治疗,少数患者可行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5.
褥疮是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的软组织溃烂和坏死,临床上多发生于体弱、长期卧床、大小便失禁者,我们遇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中出现褥疮2例,经及时治疗和护理痊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例1:女,37岁。风心病二尖瓣生物辩替换术后8年,因生物辩衰败再次行换瓣术。上午8时手术开始,下午3时术毕回观察室.发现骶尾部1期褥疮,面积3cmX4cmo例2:男,33岁。先天性心脏病,主动脉瓣畸形伴重度关闭不全,二、三尖瓣关闭不全。行主动脉瓣置换,二尖瓣环缩术。上午8时手术开始,下午13:如术毕,发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近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确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46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均排除有糖尿病、近期感染病史,入院第2天采用Clauss法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值,取平均值3.52g/L,按Fg高低分为A组(Fg〉3.52g/L)和B组(Fg〈3.52g/L),比较2组入院后两周内出现急性冠脉事件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A组中发生顽固性心绞痛、急性心梗、心源性休克、机械并发症、室性心律失常、猝死等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于B组(P〈0.01)。结论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近期预后有密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32岁。于2001年9月13日门诊以“胸腹部刀伤、心包填塞、创伤性休克”入院。查体:T 35℃、P 96次/min,R 26次/min,BP 60/40mmHg。神差,面色苍白,手脚冰凉,心音低钝,剑突下有一长约2cm伤口,在全麻下行开胸探查术。术中见心包淤血,右心室有长约1cm的非穿透性伤口,吸引出450ml不凝血,遂做“右心室破裂修补术”。患者既往体健。术后心脏彩超:三尖瓣口轻度返流。图为术后第6d(A)、第7d(B)、第12d(c)、第19d(D)记录。A与B图V_1~V_5导联的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 ,63岁 ,1W前因受凉心慌胸闷入院。T 3 7 1℃ ,HR 65次 /min ,R 2 0次 /min ,BP 13 0 / 85mmHg,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患者 3年前因冠心病 ,心房扑动 (AF)合并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置入VVI起搏器。入院查心电图 :V1导连续记录P波消失可见AF的F波 ,F波频率为 3 75~ 5 0 0次 /min ,F波方向几秒钟围绕基线上下扭转 1次 ,呈极性改变 ,未见AF下传心室 ,心室波均有VVI起搏器发放冲动 ,其起搏频率为 60次 /min ,心电图诊断 :①尖端扭转型AF ;②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③起搏器起搏功能正常。图 1 …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早期俯卧位通气在小儿脓毒症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湖州市中心医院儿科2017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脓毒症合并ARDS患儿42例,按数字随机表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21例)和对照组(21例)。2组患儿在常规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基础上,均采用俯卧位通气策略,对照组在开始使用呼吸机24 h及以后实施俯卧位通气,观察组在开始使用呼吸机6 h内实施俯卧位通气。对比2组患儿相关指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较对照组心率更加稳定[(96.3±6.4)次/min vs.(109.6±10.1)次/min],且能降低气道平台压[(17.5±5.5)cm H2O vs.(24.7±4.1)cm H2O,1 cm H2O=0.098 kPa]、明显提高动脉氧分压[(109.8±24.7) mm Hg vs.(67.5±22.8)mm Hg,1 mm Hg=0.133 kPa]、更好地改善氧合指数(114.2±20.6 vs. 89.1±17.2),并明显缩短了患儿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时间[(7.0±0.8)d vs.(11.6±1.8) d],提高了治愈率(95.23%vs. 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2组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早期俯卧位通气的实施能更明显改善脓毒症合并ARDS患儿的氧合指数,稳定心率和降低气道平台压,缩短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时间并提高治愈率,且相关并发症无明显增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美沙拉嗪、锡类散穴位埋线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并总结护理要点。方法选取溃疡性结肠炎54例,所有患者均予以美沙拉嗪、锡类散保留灌肠,并联合穴位埋线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并对护理措施进行总结。结果治疗1个月后,显效31例(57.41%),治疗总有效率94.44%,均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3个月随访,仅有2例经结肠镜检查发现有轻度复发,复发率为3.70%,经对症治疗后恢复良好。结论美沙拉嗪与锡类散保留灌肠疗法联合穴位埋线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确切,应注意加强心理护理与饮食护理等,需引起充足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