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中国医学   9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补肾益气化瘀方对亚急性衰老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改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用腹腔注射D-半乳糖连续6周,建立亚急性衰老大鼠模型.模型建立后,药物组每天分别用补肾益气化瘀方提取液灌胃,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用生理盐水灌胃,连续4周.然后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测试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大鼠海马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乙酰胆碱酯酶(AchE)酶学活性.结果药物高剂量组与造模组相比:大鼠水迷宫实验平均潜伏期明显缩短[(11.33±3.73)s vs(32.25±9.57)s](P<0.01);大鼠海马MDA含量减少,分别为(3.50±1.06)nmol/mgprot和(4.83±0.97)nmol/mgprot(P<0.01);AchE的活性降低,分别为(0.36±0.07)U/mgprot和(0.50±0.04)U/mgprot(P<0.01);SOD活性增加,分别为(522.11±68.62)U/mgprot和(404.61±66.90)U/mgprot(P<0.01).结论补肾益气化瘀方对亚急性衰老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具有促进作用,作用机理可能与其具有抗自由基作用及抑制AchE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2.
遗尿是指5岁以上小儿,具有正常排尿功能,在睡眠中小便不能自行控制而自遗的一种病症,是小儿常见病、多发病。针灸治疗小儿遗尿具有较大优势,但运用头针疗法治疗该病鲜有报道,近年来,笔者采用头针加灸治疗小儿遗尿,疗效满意,现报道到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比观察倒马针法与传统针灸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应用倒马针法进行治疗;对照组40例,应用传统针灸治疗;空白组40例,不采用针刺治疗,按常规用量给药.10d 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治疗效果.根据日本洼田氏饮水试验、Frenchay构音障碍评定方法综合评价.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及空白组(P均<0.05).结论 倒马针法法对中风后假性球麻痹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优于常规针刺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肾阳虚型卵巢早衰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肾阳虚型卵巢早衰患者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取穴相同,治疗组腰腹部穴位采用温针灸法,对照组腰腹部采用针刺加TDP灯照射,均每周治疗3次,12次为1个疗程。采用Kupperman更年期综合征症状评分量表进行评分,并检测患者血清促卵泡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促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雌二醇(estradiol,E2)等指标,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结果:4个疗程后,治疗组有效率93.3%,对照组有效率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症状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治疗组FSH、LH、E2等指标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治疗卵巢早衰有显著疗效,温针灸疗效优于单纯针刺结合TDP灯照射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帖氏飞针法与指切进针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即时镇痛效应.方法 将20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帖氏飞针组与指切进针组各100例,在针刺即时、针刺5 min、针刺10 min、针刺20 min、针刺30 min、起针30 min、起针60 min、起针120 min等时点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进行疼痛评估,比较两种针刺方法即时镇痛的差异.每个月经周期连续治疗3d,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结果 两组在针刺5 min、10 min与针刺20 min时,Ⅰ度、Ⅱ度、Ⅲ度痛经VAS比较,飞针治疗痛经得气快,即时镇痛效应起效迅速(P<0.05).两组均在针刺30 min时达到最大镇痛效应.结论 帖氏飞针法与指切进针法对原发性痛经均具有良好的镇痛效应,但是帖氏飞针法镇痛效应起效更快.  相似文献   
6.
假性球麻痹是中风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以“三个困难”(吞咽困难、发音困难、语言困难)和强哭强笑、下颌反射亢进为主症。吞咽困难轻者仅进食、饮水呛咳,重者只能依靠鼻饲流食、静脉补液维持生命;因易致肺炎、水电解质紊乱、脱水、营养不良等并发症,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我国每年急性脑血管病新发病例超过百万,其中因双侧皮质束受损,吞咽障碍发病率25%-42%。我科将董氏针法中的倒马针法联合针刺人迎穴、三阴交穴,治疗对假性球麻痹所致吞咽困难,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李得平  李振  龚晓强  夏玮 《光明中医》2016,(13):1922-1924
目的观察中原帖氏飞针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血液流变学指标及镇痛效应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随机分为帖氏飞针法治疗组和指切进针法对照组,治疗1个疗程后对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比较,并采用简化McGill疼痛问卷进行评分,比较治疗前后疼痛总评分差异及各项目评分差异。结果两组组内比较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间比较,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显著差异(P0.01)。两组治疗后McGill总评分差异明显,t值为(11.374,P0.01);两组治疗后各项目评分差异明显,P0.05。结论中原帖氏飞针法在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气滞血瘀证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及镇痛效应方面,作用较指切进针法显著。  相似文献   
8.
龚晓强  柳晓楠 《中国针灸》2010,30(3):249-250
面肌痉挛是以面部肌肉不自主、不规则、阵发性抽搐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多数仅限于单侧眼睑颤动及眼角、嘴角抽动,多呈进行性发展,严重者可波及整个面部.该病病程长、易复发,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笔者近10年来运用口周四针疗法治疗面肌痉挛116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补肾益气化瘀方对衰老大鼠海马神经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补肾益气化瘀方对衰老大鼠海马神经元结构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用青年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成三组: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药物组。使用D-半乳糖腹腔注射建立亚急性衰老大鼠模型。模型建立后,药物组每天用补肾益气化瘀方提取液灌胃,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用生理盐水灌胃,连续四周。然后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海马神经元结构,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大鼠海马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空白对照组:海马轮廓清晰,CA3区神经元细胞密集,胞浆丰富,核大深染,细胞间排列整齐,界限清楚;模型对照组:海马轮廓模糊,神经元细胞明显减少,细胞间排列松散,界限不清;药物组:海马轮廓清晰,神经元细胞明显多于模型对照组,神经元胞浆较丰富,核大深染,细胞间排列较整齐,界限清楚。模型对照组海马MDA含量增加,SOD活性减少;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药物组海马超氧化物歧化酶(MDA)含量减少,SOD活性增加(P〈0、01)。结论补肾益气化瘀方对衰老大鼠海马神经元具有保护和修复作用,其机理可能与抗自由基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0.
龚晓强  王梅花  苏永立  黄涛 《河南中医》2009,29(12):1218-1219
目的:观察头针配合电针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确诊病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54例)选取双侧额旁1、2线、内关、足三里、太冲穴针刺,进针后,双侧额旁1、2线处针柄接G一6805电针治疗仪,用连续波,频率150—200次/min。对照组选双侧膈俞、内关、足三里、太冲和中脘穴,常规针刺。两组均留针30min,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治愈48例,好转6例,无效0例,治愈率为88.89%;对照组治愈26例,好转20例,无效8例,治愈率为48.15%。结论:头针配合电针治疗顽固性呃逆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