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不同认知功能障碍程度的患者阿尔兹海默病(AD)海马、内嗅皮层体积的变化,及其与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评分的相关性。方法 横断面研究。纳入2017年9月—2021年9月联保部队第九六〇医院淄博院区86例AD患者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其中男54例、女32例,年龄55~87(73.9±8.1)岁。根据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评分将86例患者分为3组,其中36例CDR评分0.5分患者为轻度认知障碍(MCI)组,21例1分患者为轻度AD组,29例2~3分患者为中重度AD组。患者均应用MRI测量双侧海马体积、内嗅皮层体积,采用MMSE评分评估患者认知功能。观察指标:(1)比较3组患者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等临床基线资料,以及MMSE评分;(2)比较3组患者海马体积和内嗅皮层体积;(3)分析AD患者MMSE评分与海马、内嗅皮层体积的相关性。结果 (1)3组患者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等临床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MCI组、轻度AD组、中重度AD组患者MMSE评分依次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3.29,P<0.001)。(2)MCI组、轻度AD组、中重度AD组左右侧海马体积MRI测量值分别为(3.24±0.32)cm3和(3.22±0.31)cm3、(2.72±0.53)cm3和(2.84±0.56)cm3、(2.31±0.55)cm3和(2.46±0.54)cm3,左右侧内嗅皮层体积分别为(1.42±0.26)cm3和(1.39±0.27)cm3、(1.28±0.24)cm3和(1.24±0.25)cm3、(1.04±0.31)cm3和(1.06±0.34)cm3。3组患者左右侧海马体积、内嗅皮层体积MRI测量值比较,均为MCI组>轻度AD组>中重度A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86例AD患者MMSE评分10~27(20.9±5.2)分,与左右两侧海马体积、内嗅皮层体积MRI测量值均呈正相关(r=0.82、0.81、0.73、0.72,P值均<0.001)。结论 随着认知功能障碍程度的加重,AD患者海马、内嗅皮层体积MRI测量值逐渐减小,且MMSE评分与海马、内嗅皮层体积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MRI对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osterior Reversible Encephalopathy Syndrome,PRES)的临床表现、MRI表现及MRI诊断价值,提高对PRES的早期诊断正确性,帮助临床改善患者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RPES的MRI图像及临床诊断治疗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患者剖宫产后36 d,突发头痛9 h入院,早期MRI示左侧顶、枕叶皮层及白质、左右小脑半球见斑点片状稍长T1、稍长T2信号影,DWI示左右小脑半球病灶呈略高信号,给予改善循环、缓解头痛、营养神经、调控血压等对症治疗,症状基本消失,18 d后复查磁共振示,脑内病灶完全消失,无任何后遗症。结论 PRES多累及顶、枕叶及小脑半球,及时诊治一般预后较佳,MRI结合临床对诊断PRES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对小脑发育不良性神经节细胞瘤(LDD)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的认识。方法复习1例MRI诊断、病理证实的LDD的MRI影像资料。结果右小脑半球见大小约4.3cm×7.6cm×6.5cm T1WI低等、T2WI等高相间信号,称"条纹征",病灶与小脑正常组织间界限不清,无明显脑积水,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结论 LDD有特征性MRI表现,术前可对LDD做出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布鲁氏病的临床及MRI影像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复习1例经MRI检查并经检查、治疗证实1例布病的临床及腰椎MRI资料。结果腰椎体边缘骨质增生,L_4、L_5椎体骨质见片状长T_1、短长T_2混杂信号,T_2压脂像见高信号。结论布病有一定的临床特点及MRI特异性表现,临床医生要提高认识,临床与影像相结合可对布病作出早期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脾脏非典型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提高对脾脏血管瘤的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脾脏不典型表现血管瘤的影像表现,分析脾脏病变的鉴别诊断。结果 MRI表现为T1WI低等混杂信号,以等信号为主,T2WI压脂像呈不均匀低信号,动态增强扫描后动脉期病灶无强化,自静脉期至延迟期病灶普遍性强化,与脾脏血管瘤典型表现不同,DSA示病灶呈乏血供,无"血管湖"的典型表现。结论脾脏血管瘤根据病变内成分不同可有不同的MRI表现形式,要注意与其他脾脏病变鉴别。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脑内海绵状血管瘤(CA)的MRI影像表现,提高对CA的诊断正确率。方法复习确诊的23例CA的MRI图像资料。结果本组均行MRI常规扫描,7例行增强检查,病灶位于幕上18例,幕下5例,病灶在T_1WI上多呈等、高或等高混杂信号,T_2WI多为高低混杂信号,周缘见环状低信号,一般无占位效应。结论诊断脑内CA应把MRI作为首选。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高对足腱鞘巨细胞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31岁女性的足腱鞘MRI、增强扫描影像表现并复习文献。结果足腱鞘巨细胞瘤典型表现为紧贴或包绕肌腱、腱鞘生长的异常软组织肿块,有完整的包膜,MRI表现为T1WI大多与肌肉信号相似,T2WI根据肿瘤内有无囊变、出血、水肿及含铁血黄素沉着而信号各不相同,要根据具体情况注意辨别,增强扫描病变实性成分呈均匀、不均匀中等或显著强化,分隔无强化,囊变区无强化。结论 MRI能清楚显示腱鞘巨细胞瘤的内部结构,对临床诊断、治疗和随访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原发性脑内淋巴瘤(PBL)的MRI影像表现,提高对其影像的认识。方法复习1例经MRI检查并经穿刺病理证实的PBL的MRI影像资料。结果 MRI平扫示左额叶、左基底节区、右丘脑见大小分别为1.3cm×1.7cm、2.6cm×1.8cm、2.0cm×1.3cm稍长T1、稍长T2信号,病灶周围见片状长T1、长T2水肿区,左侧脑室受压变小,中线结构右移,增强扫描,左基底节区病灶呈非闭合环状强化,左额叶、右丘脑病灶明显强化。结论 PBL的MRI平扫及增强扫描有一定的特异性征象,MR可为其诊治提供较可靠的影像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加深对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影像学认识,提高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33岁女性患SPTP的CT、MRI影像学资料,分析其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结果 SPTP多为囊实性结构,极少为单纯囊性或单纯实性者。CT平扫囊性成分均为低密度,大部分实质成分为低密度,少部分病灶实性成分为等密度,MRI平扫T_1WI多呈均匀或不均匀低信号,T_2WI呈不均质高信号,包膜在T_2WI呈低信号,肿瘤实性部分呈轻中度强化,强化程度低于正常胰腺,不强化的囊变区分布于包膜下,增强扫描的"浮云征"及囊性部分分布特点是其典型表现。结论本病在CT及MRI有其特征性表现,还有特殊的发病人群,CT及MRI对SPTP诊断是术前检查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MRI对侵袭性垂体腺瘤(PIA)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PIA的MRI影像资料。结果 13例PIA均向鞍区不同方向生长,致周围组织受累,海绵窦受侵6例,表现为包绕颈内动脉,鞍底受侵下陷或肿瘤进入蝶窦4例,瘤体突破鞍隔进入鞍上9例,颞叶受压2例,PIA在T_1WI表现为等、低或等低混杂信号,出血呈高信号,T_2WI呈高或等高混杂信号,增强扫描9例,肿瘤多呈不均匀强化,囊变坏死呈长T_1、长T_2信号,无强化效应。结论 MRI可清楚显示PIA的大小、形态、生长方式,周围组织累及情况,是诊断PIA的首选影像检查方法,可对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